提起白桦树,从不乏赞美之词,俄罗斯人称呼美丽的姑娘为小白桦,而日本人则是哼唱着:亭亭白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
白桦树一身都是宝,不止是传统的木材的应用,以及被称为森林啤酒的桦树汁,还有桦树上生长的各种药用真菌。
这里我介绍一种生长在桦树上的药用真菌,桦剥管菌。
桦剥管菌为多孔菌科一年生真菌,又叫做桦孔菌,桦多孔菌,桦滴孔菌。生长在桦木属的树干上,我所观察采集到的绝大部分为白桦树上生长。子实体中大型,菌盖最大直径能到30厘米以上。上部扁半球形,下部扁平,就像一个倒置的圆盘侧插在树干上。上表面光滑,初期污白褐色,后期褐色,有一层薄的表皮,撕去后会露出白色的菌肉,边缘内卷。下表面也呈白色。
桦剥管菌幼嫩时可以食用,它的热水提取物加40%NAOH以及乙醇后获得的沉淀物,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72%,分离到的多孔菌酸A,B,C,可抑制分枝杆菌的生长,蹄菌酸对化脓小球菌有抵抗作用,另外,桦剥管菌还可抗小白鼠和猴子的脊髓灰质炎。是一种很有用的药用真菌。
桦剥管菌在市面上流通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白灵芝”,其实这只是个叫法。古人是按照颜色而不是学名来给灵芝分类的,古代的灵芝分类上只有赤芝和紫芝能和现在的对应,其余的没有与之表述的对应的品种。现在把桦剥管菌叫做白灵芝已经渐渐流行开来,现在叫做白灵芝的,除了桦剥管菌外,还有苦白蹄也被叫做白灵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