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悬棺,说起来大家并不陌生,顾名思义就是古人把死者的棺木放到崖洞里。在江西龙虎山、福建武夷山都发现了很多悬棺墓葬。这些悬棺都是放到悬崖峭壁的洞穴里,但是今天所说的悬棺跟这些完全不同,它不是在悬崖上。悬棺不在悬崖上,那会在哪里呢?听我慢慢和你说悬棺的来龙去脉。 陕西省华县大明镇有个蕴空山,当地人又称其为悬棺山。一听这个名字,大家肯定会认为这个蕴空山上一定发现过悬棺。可是这个蕴空山就是一个小土山,根本没有悬崖峭壁。没有山崖,怎么会有悬棺呢?很是奇怪,山上没有悬棺,山却叫悬棺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个问题当地老百姓也说不上为什么叫悬棺山,他们只知道一直有这么个名字。直到前几年这个问题才有了确切的答案。 蕴空山上确实有悬棺,只不过这个悬棺不在悬崖上,而是埋在地底下。有埋在地底下的悬棺?有朋友可能又说我忽悠人了。这不是忽悠,这是事实。在蕴空山的山脚下有一座蕴空寺,寺院规模很小,除了一座不大的大雄宝殿,几间厢房,还有就是几座佛塔。寺里也没有常住的和尚,可是寺的年头却不短了。由于寺里面有几件古代文物,所以当地政府就雇了村里人做业余的文物保管员,让他们保护寺院的安全,防止文物被盗。虽然有这些保护措施但还是防不胜防,有天仍有盗墓贼趁着夜色来盗掘,他们来的目的不是为了寺里那些老物件,而是冲着寺里的佛塔来的。当保管员发现时已为时已晚,佛塔下只留下了一个新挖的盗洞,发现这情况于是保管员就向当地公安机关报了案。 为什么盗墓贼偏偏盯上佛塔了呢?佛塔下究竟会有什么呢?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佛教是在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的,之后佛教开始在我国兴起,随着佛教的发展,很多人出家为僧,这些僧人死后大部分都火化,然后把骨灰埋在佛塔下面,这种佛塔在河南少林寺就大量存在,去过少林寺塔林的人应该知道,塔林其实就是少林寺僧人埋骨灰的墓地。当然有一种佛塔并不普通,像陕西西安法门寺塔地宫供奉的是释加牟尼的佛指真身舍利。地宫里除了舍利,还出土了几千件唐朝帝王供奉给佛祖的各类金银器、珍珠、玛瑙、宝石等‘。法门寺塔地宫俨然就是一个地下宝库。难道蕴空山这座不起眼的佛塔下也有宝藏。 公安机关接到报案立即赶到了现场,顺着盗洞进入了佛塔地下一看,确实有个地宫,难道地宫里真的有宝贝吗?考古人员知道这个消息后,最初都认为地宫下面无非就是僧人的骨灰坛,而当他们进入地宫一看,让他们大吃一惊,里面不是骨灰坛,而是一口大棺材,更让人吃惊的是,棺材不是摆放在地面上,而是用碗一样粗的铁链子吊在空中。这下悬棺山的名字由来终于找到了答案。那么问题又来了,蕴空山为什么会出现一个悬棺呢?这样的悬棺在考古史上绝无仅有,墓主人为什么采取这种方式下葬呢? 为了弄清其中的玄机,考古专家对地宫进行了仔细研究,但遗憾的是,棺木中除了一些头发和几块人骨之外没有任何陪葬品。之后专家又开始在周边的村子做调查。这一查,有村民告诉专家说,这座墓根本就不用查,地宫里躺着的是大明朝崇祯皇帝的太子。这个听起来就让人觉得玄乎。 崇祯皇帝大家都知道,他是明朝的亡国之君。明朝的皇子,要死应该死在京城,为什么会死在这个小小的蕴空山呢?崇祯皇帝确实有个下落不明的皇子,这在史书上写的是清清楚楚。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破北京城,逼的崇祯皇帝在煤山(现在的景山公园)吊死。明史上说,崇祯皇帝上吊之前把皇后、嫔妃、公主全都杀了。但是最后对自己的三个皇子却不忍下手,于是秘密安排三个儿子出宫了。这三个儿子最大的16岁,那就是太子朱慈烺(lang,读四声),最小的不满10岁名叫朱慈焕(huan,读四声),老二叫朱慈炤(zhao,读四声)。那么崇祯这三个儿子后来都怎么样了呢? 明史记载,三个儿子逃出皇宫后就被李自成的手下抓住了,李自成觉得这三个皇子今后还有些用处,不但没有杀他们,还把这三兄弟带在身边。后来李自成率大军到山海关攻打吴三桂,结果反倒被吴三桂和清军联手打的一败涂地。乱军之中,三兄弟也被冲散了。之后太子朱慈烺在外面流浪了几天,因为实在没有生存能力,于是回到了北京城投奔了自己的外公周奎,没想到周奎是个贪生怕死的家伙,因为怕受到牵连,居然把自己的亲外甥交给了清军,最后被清军砍了头。最小的皇子朱慈焕,跟两个哥哥失散后,隐姓埋名一路流浪,最后到了浙江,在当地娶妻生子,过上了普通老百姓的日子。朱慈焕虽然改名换姓了,可是他心里还是惦记着朱家的传统,按照朱元璋留下的规矩,给儿孙取名字,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破绽,让当地的官员起了疑心,一查就露了馅儿。结果朱慈焕在七十多岁被清朝满门抄斩,他本人也被凌迟处死。崇祯的大儿子和小儿子史书里都有了最后的下落。而关于二儿子朱慈炤,史书里只记录了四个字“下落不明”。所以在清朝很多人都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造反,但是都被证实为冒名顶替。那么朱慈炤到底去哪里了呢? 蕴空山附近的老人们却说他们知道这个皇子的去向。按照老辈人留下来的说法,在山海关和兄弟失散后,朱慈炤就被李自成部下一个姓毛的军官收留了。这毛姓军官见李自成大势已去,就干脆带着朱慈炤跑回了自己的老家,也就是陕西的华县。朱慈炤成年之后,还曾经想过招兵买马,恢复他们朱家的大明江山,可是当时天下大局已定,没有什么人愿意追随他,于是心灰意冷的朱慈炤就在蕴空山上盖了一间小庙,从此出家为僧,伴着青灯古佛过了一辈子,死后就被安葬在蕴空寺的佛塔之下。那么为什么佛塔下的棺材会用铁链悬在地宫中呢? 老人们说这更加证明这就是大明皇子朱慈炤。还说,朱慈炤如果被火化,他反清复明的梦想就彻底破灭了。过去的人对死亡含义有一种神话的说法,只要尸首还在,那么总有一天自己的梦想就会实现,而且普贤法师(传说是朱慈炤法名)对他的弟子说过,生不做清臣,死不沾清土。自己圆寂后让弟子把他悬在空中。关于悬棺这种解释似乎有点儿道理,那么普贤法师真的就是史书中的大名皇子朱慈炤吗? 但是很遗憾,除了传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凿证据证明这就是朱慈炤的悬棺。悬棺之谜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还需要专家继续研究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