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渭南村镇故事 | 崇凝镇的由来

 渭南文坛 2020-08-12

崇凝镇的由来

文 / 曹改良

崇凝镇又名独孤庄,相传隋文帝杨坚的皇后独孤伽罗早年曾在此居住而得名。现是长寿塬首镇崇凝镇政府所在地,自古为长寿塬第一大镇、最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但为什么又叫崇凝镇,知道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

崇宁宫遗址

做为塬上人,我一直想解开这个谜团。直到最近,我翻阅有关资料,才找到了这个答案。原来,崇宁镇名与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及四子朱慈炤、清朝康煕大帝均有关系。

隋文帝杨坚的皇后独孤伽罗

大家知道,1644年3月19日,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城,崇祯皇帝万念俱灰,为了使朱明王朝的香火不断,慌忙命人将皇子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炤连夜送出宫门,然后手持宝剑逼皇后自尽后刺杀了自己的大儿子,砍断了大女儿长平公主的左臂,再杀了小女儿照仁公主后,在最终无面目见祖宗与地下的绝望中,逃出故宫后门,在景山一棵歪脖槐树上自缢身亡。李自成君临天下,建国号为大顺。

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

然而,崇祯皇帝的三个皇子却成了"漏网之鱼”,二子,三子去处不详。唯独年仅10多岁的四皇子历尽艰辛、辗转千里来到了华县(今华州区),从此开始了恢复大明江山的努力。四皇子也没想到,"大顺国”竟是一个短命儿,40多天后就被大清王朝取而代之,而此刻,四皇子的家仇国恨又多了一道使命——反清复明。四皇子刚到华县时住在今天的圣山,因为觉得距华州城和官府要道太近,又迁至山口附近的今日大明寺隐姓埋名住了下来。大明寺在四皇子入住之前称太平寺,四皇子离开后才改称大明寺。

据说,四皇子在大明寺稳定下来之后,就开始谋划恢复大明江山。为了唤起百姓对大明江山的拥戴,他首先在周围建造寺庙来掩护自己的身份,在短时间内相继建起了兴国寺、护国寺、兰若寺等庙宇。

随着事业的进一步壮大,又将住地与周围的村庄命名为大明,崇安,崇凝,再从此派生出了朱张、南王、忠王、定王等村名。这些命名,既暗示了对崇祯皇帝亡灵的安抚,又抒发了他们反清复明的壮志。四皇子实施反清复明的第二个实质性步骤就是在清明山下的十里马场招兵买马,强化军事准备,由于训练有素,指挥得当,军力强悍,康熙皇帝多次派兵征讨均大败而归。从此,当地便有了形容四皇子军队打败清兵的顺口溜:陕西楞娃,铡刃上安锨把,铁杈耙子用处大,打开仗摸住啥就是啥,看你清兵怕不怕……

在接连军事征讨失败后,具有胸才大略,远见卓识的康熙皇帝经过理智思考,为了不再扩大双方的伤亡,不再加深汉人与清朝廷的矛盾,决定用议和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条件是只要四皇子不称帝,就把大明这块土地赐给他。而此时的四皇子眼见清王朝日益强盛,也自知力不从心,反清复明无望,最后被迫痛苦而理智的作出了不得已而为之的决定:接受议和"。

当地曾流传这样一首歌谣:天也奇,地也奇,大清地盘竖起大明旗。这首歌谣就表明了康熙皇帝和四皇子最明智的选择,表明康熙皇帝恩准大明宫存在的事实。当然更包括独孤庄更名为崇凝镇的事实。据明南大吉编《渭南志》载,嘉靖二十年(1541)崇凝镇仍称独孤庄。此后的地方志才改称为崇凝镇,可见改成崇宁镇是四皇子朱慈炤更名,康熙皇帝恩准之后。

渭华起义发祥地

令人惊叹的是,崇凝镇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数百年后的1928年震惊中外、彪炳史册的渭华起义就在此地爆发,西北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也诞生在这里,为新中国的诞生与发展做出了独特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这里的人们正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脚踏实地求发展,齐心协力奔小康,使这块土地旧貌变新颜。

tui

jian

yue

du

牒吴村,那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长寿塬名字的由来

姐弟恋:一对情侣的坎坷经历

渭南历史上的刀客

康熙帝西巡过渭南

唐玄宗的皇后竟然是渭南人

渭南曾是水上城

长寿塬之歌

作者简介

曹改良,临渭区委党校退休干部。上过学,务过农,当过兵,做过工。闲暇喜欢思考与写作,曾在中省巿各级媒体上发表过不少作品。《渭南文坛》特约作者。

投稿微信

xiaolong5206

来源:渭南热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