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中医孙曼之老师病案讨论系列之十:风药用法四

 感通天下 2017-11-06
  董* 女 36岁 初诊:2006年6月8曰 初起泄泻,经用西药泻止,转为脘腹胀满有形,迄四曰。今晨溏便一次量少。口干苦。询其平素便溏曰一行。脉右弦弱,左小弦弱。舌正苔白腻。处方: 半夏12克 干姜10克 黄连2克 黄芩3克 苍术10克 川朴10克 陈皮10克 紫苏10克 水煎服,一剂 二诊:2006年6月9曰 证如故。据述脘腹胀而脘胀尤甚,并无腹鸣。今仍便溏一次,身倦。脉右弦软小,左弦涩略大。 处方: 半夏12克 黄连2克 杏仁10克 茯苓10克 川朴10克 苍术10克 陈皮10克 枳壳10克 紫苏10克 木香10克 水煎服,一剂 三诊:2006年6月11曰 腹胀如箕如釜,口苦甚,微酸。今便溏两次。头痛头昏,困顿无力。脉左沉软大,右关沉弦软短。舌淡红苔白粘微垢。处方: 羌活10克 独活10克 防风10克 川芎10克 苍术10克 川朴10克 陈皮10克 紫苏10克 茯苓10克 大腹皮15克 佩兰10克 水煎服,一剂 四诊:2006年6月12曰 胀大消,便溏如前。 上方一 剂,水煎服 孙按:初诊,泻后脘腹胀满,口苦,似合半夏泻心汤之上热下寒证,遂以半夏泻心汤合平胃散化裁,自以为一剂必效也。 二诊,服前方后竟无效! 再询之并无腹鸣,则非半夏泻心汤证矣。患者诉胃脘尤其胀满。因思此乃湿浊壅滞,胃气不降,于是改茯苓饮合平胃散,乃通降阳明兼化湿法。 三诊,上方服后依然无效且胀满更甚! 非寒非湿非气滞,此证竟不可治耶?因再细绎其病源。据述初起发病突然,泄泻频迫,腹痛则泻,是风邪犯土之象。风性疏泄,其性主动,故泄泻频迫且腹痛也。后用西药泻止而转为腹胀满者,风邪内闭而无出路也。口苦甚者,风属木邪,与肝木同气相求,挟肝乘脾,肝木横逆也 。据此,则其治必以疏风升散之法,俾清升浊降,风邪消散,则胀满必愈,所谓“从其路来者仍从原路而去”也。病源既明,遂以羌、独、防、芎疏风,合平胃散加苏、佩、苓、腹皮燥湿行气。一剂果大瘳。四诊,原方再进以续肃余邪也。 再按:本案病既常见而又误诊两次,似不必选为范例。然中医治病本无定法,必如丹溪先生所言“先识病机,知变化,论人形而处治”,此即近世所谓辨证施治也。然此四字实难与浅学者言也。常闻有谓“某药可治百病”,“吾平生开方必用某药”者,余不知其何言之梦梦也!因录存于此,以誌吾过且以示辨证施治为中医诊治之第一要义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