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管理的缺陷浅谈如何预防事故发生

 嘉陵江上有人家 2017-11-06

  根据安全的核心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可以归纳造成事故的原因有三个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的缺陷。人和物这两方面的因素已经被大家广为接受并认可,但管理的缺陷却往往容易被忽视。管理上的缺陷作为造成事故的因素之一-----同时也应是最重要的事故致因,应该引起我们的特别关注和重视。中国铁路安全在全世界都是享有盛誉的,最近全国民众关注的“4.28事件”,在中国近10年铁路史上还从未发生过,虽然目前还未发布最终的事故调查报告,但根据初步调查结果,正如国家安监总局局长王君所说的那样,这是一起典型的管理上的失误导致引发的事故,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是一场人为引起的、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故。从此次事故,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管理的缺陷所带来的灾难性的打击是多么的严重。下面仅从管理的缺陷方面粗浅的谈谈如何预防事故发生。

  要预防管理的缺陷造成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先知道什么是管理的缺陷。管理的缺陷表现在: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符合性;②安全管理体系(一种管理方法)、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③预防事故发生的组织措施的完善性(教育和管理措施);④操作者和管理者安全素质高低及对不安全行为的控制等方面。管理的缺陷具体表现为:①没有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未经工种考试合格就上岗操作;②缺乏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③安全措施、安全信号、安全标志、安全用具、个人防护用品缺乏或有缺陷;④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⑤违章指挥、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违反劳动纪律、玩忽职守。

  因此要控制事故发生,必须从源头抓起。首先,从安全教育开始。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2006年3月1日起实施)的要求,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内容和时间都做了详细而严格的规定;其他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规定: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新上岗的临时工、合同工、劳务工、轮换工、协议工等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保证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自救互救以及应急处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后,方能安排上岗作业;加工、制造业等生产单位的其他从业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厂(矿)、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安全培训教育;生产经营单位可以根据工作性质对其他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保证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应急处置等知识和技能;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并且要求企业必须取得安监部门认可的四级安全教育培训资质,或委托具有安全培训资质的单位,方能进行安全培训,否则所进行的安全培训视为无效。这些都说明国家强调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培训的务实性。新职工入厂三级教育是一个根本的安全教育方法,职工必须真正地意识到三级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才能取得三级教育的实效。这就需要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切实做好这项工作,让每位职工在上岗前都能清楚地认识到本岗位潜在的危险性,如何正确操作才能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死记硬背”、“似懂非懂”的层面上。目前还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存在着三级教育流于形式、走过场、应付检查情况。广州某家具厂一名新进员工在上班的第一天就将自己的一只手手指全部切掉,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故呢?事后事故调查结果反映出安全三级教育未落到实处。该员工在上岗前厂里、车间以及班组都对其进行了安全教育培训,并且据其班长讲,由于当时感觉此人相当机灵,所教的东西很快就能接受,还特意多讲了半个小时,详细讲解了锯木机的工作原理等,但据本人后来陈述实际上当时他根本没听懂,只碍于面子不懂装懂,以至于连锯片的保护装置都不知道为何物,同时该员工为了急于表现自己,在锯木机未完全停止情况下将手伸入保护装置内进行清扫,从而导致发生手指被截断事故。试想如果当时班长不仅停留在表面,而是让他复述一片所讲的岗前培训内容,或者结合实际进行操作示范,也就不会发生伤害事故了。在这里还需特别强调安全操作规程的教育培训,必须严格要求职工将安全操作规程烂熟于心,同时严格恪守每一个步骤,按标准化进行操作,杜绝“表面上会写会背,实际操作时自作聪明地走捷径”的情况发生。我们的职工是否能够认真按照操作规程一丝不苟的地进行呢?例如检修配电柜的150多个步骤,有谁能够真正做到一个步骤不漏,一个环节不差的完成呢?!作为管理者来讲要避免管理的缺陷,很好的预防事故的发生,就必须要朝着一个步骤不漏、一个环节不差的工作目标迫近。

  其次,从规章制度的建立着手。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必须要具有时效性、规范性、标准化和可操作性,要不断地修改和完善,以应对因生产经营高速发展后所带来的新的安全问题。真正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能在事故报告中笼统地称为违章,应明确究竟违反什么章什么条款。国际公认的安全理论就是系统理论,目前,国际安全管理趋势是朝着标准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建立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安全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平台和自动化安全管理系统,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是迫在眉睫。同时将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提升到“安全第一,系统管理,预防为主”的前沿高度。

  最后,要完善完备各种安全措施以及安全指示和安全防护。其中安全防护是跟企业生产现场的每位员工密切相关的一项重要措施,从理论上讲,它其实是一种紧急措施,而不是预防措施,它的作用在于尽可能的降低或消除事故带来的灾害,仅就日常强调的安全帽佩戴问题略举正反两个例子:2007年10月30日某建设公司一职工在修建职工倒班宿舍时不小心从1米多高的脚手架上摔落地面,由于未按规定正确佩戴安全帽(帽索未系好),导致落到地面时,安全帽已经脱落,头部直接触击硬物后死亡。造成此次事故直接原因虽然不是未正确佩戴安全帽,但是试想如果当时该职工认真使用好防护头部用的安全帽,至少可以减轻其伤害程度而不至于死亡。2007年1月26日某合资公司一名挂吊工在设备卸车时由于人为原因,不幸从车后挡板高处滑落摔倒,当时也是头部先着地,但由于他正确佩戴了安全帽,所以虽然安全帽受损,却未伤及头部,极大地减轻了他的伤害程度,只造成轻微的肩胛骨骨折。从上面两个事例可以看出,同样的高度、同样的摔倒方式,但由于防护用品的使用正确与否,直接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因此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合理采取防护措施非常重要。此外还须加强对现场工作的检查和指导,纠正违章违制,严格奖惩,并结合国家安监总局今年的“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活动”,把2008年真正作为一个安全隐患排查年,依据科学的隐患排查方法,认真彻底排查并整治各种安全隐患,把安全事故彻底地消灭在其预防阶段。“全员、全面、全过程”地行动起来,为实现 “事故为零”的最高安全生产目标而共同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