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体病理及九针治病by立新

 uhjsf 2017-11-06

  《黄帝内经》指出:“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受这些内因外因的影响,人体“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产生了疾病。这个血气不和,指人体的气或血的太过与不及,也就是失常,产生了虚实之分,所以内经讲“百病之生,皆有虚实。”在内经看气和血,并不是直接看气和血本身,而是看气血的状态。内经医学里的气和血二者都是气,“血气不次,乃失其常。”失常就会生病,所以“百病生于气”。

    人的生命,主要是依赖于血气精神而生存的,《灵枢·本脏》明确的指出血、气、精神各自的作用:“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基于此因,内经总结了人体健康的几项前提条件:“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寒温和则六腑化谷,风痹不作,经脉通利,肢节得安矣。此人之常平也。”这个“和”,指和调、和谐,即不对抗,不逆行,以顺为养,以从为治。因此《素问·上古天真论》道明了医学的核心思想与境界:“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和于阴阳,调于四时。法则天地,分别四时。”只有深明此理的医者,才可称作“得道”之人。除此之外,均为粗工。

    当人体气血失常的时候,就需要“调其虚实,和其逆顺”,调虚实最精妙的方法就是如《素问·三部九候论》所说的“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而补泻最快最好的方法,就是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说的“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

    九针的具体补泻手段,在《素问·针解》里说得很明白:“补泻之时,以针为之者,与气开阖相合也。”

    内经医学九针治病,主要是通过“经”来进行调理。这个经,就是指经脉和经筋,具体又分为两部分。看得见的部分,就是指人体的血管和神经;看不到的部分,就是属于哲学思想和意识形态层面的东西了。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存在于脑子里,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才是内经医学的伟大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