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君子湯

 李香愚 2017-11-06
四君子湯中和義。参朮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陳名六君。袪痰補氣陽虛餌。
除卻半夏名異功。或加香砂胃寒使。
 

『補益之劑』四君子湯
UnaC 在天空部落發表於17:51:44 | 湯頭歌訣、湯劑藥方

  首先我們先談「補益之劑」,「補」就是補充的意思,「益」為增益之意,在湯頭歌訣中有十二方補益之劑,利用滋補陽壯的藥物組合,來補充及增加人體氣血陰陽,治療因為氣血不足而發生的一切病症,以陰陽平衡或扶正去邪為目的。


  四君子湯出自宋代「太平會惠民和劑局方」,有助陽、補氣之效。
歌訣:
  四君子湯中和義。参朮茯苓甘草比(同份量之意)。益以夏陳名六君。袪痰補氣陽虛餌(服食之意)。除卻半夏名異功。或加香砂胃寒使。

  四君子湯是由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等分組成,本方四味藥均藥性平和,有助陽補氣的功效,因此才取自古語「君子致中和」之意,取名為「四君子湯」,適合用於陽虛氣弱、脾衰肺損,面色萎白,言語輕微,四肢無力,脈來虛弱的症候。
  四君子湯加上半夏、陳皮,叫做「六君子湯」,適合陽虛氣弱而有濕痰者。
  宋代錢乙撰寫的「小兒藥證直訣」中,把六君子湯去掉半夏,名為「異功散」,用來治療陽虛氣弱而見胃脘飽悶,飲食減少,腹部虛膨的症狀。
  若符合六君子湯症狀,再遇到患者有嘔吐,胃脘痛,或腹痛泄瀉等症狀時,即為胃虛有寒,應再加入木香、砂仁,即是「香砂六君子湯」

  本方為各種補氣補血的基礎方,能健脾,助消化,增加食慾,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一個人若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則會造成營養不良,因此必須先從調理脾胃著手。
  脾胃的運化須在肺氣充足時,故以具有營養和興奮作用的人參為君,白朮健胃滋養為臣,又於補藥中必兼入瀉邪之藥,邪去則補藥得力,若只專一於補,過偏則有害,應有補有瀉才能相和相濟,因此本方中有茯苓滲濕瀉熱,佐以炙甘草補虛和中,能治食量減少,容易疲勞,營養不足等證,亦可振作胃機能,促進消化與吸收,止瀉利尿。
  至於六君子湯,其中陳皮化痰寬胸膈,可興奮消化腺,半夏則可袪痰平胃止吐,用以治療食慾不振,嘔吐,痰多。
  香砂六君子湯的木香可止腹痛止瀉,砂仁消脹解悶,加入六君子湯內則可治療脾虛久瀉,消化不良,隱隱腹痛,尤其對慢性腸胃炎特別有效。
用量參考:
  四君子湯--黨参三錢、白朮四錢、茯苓四錢、炙甘草二錢。

  既然開始說四君子湯,就來談談「八珍湯」,即四君子湯加入四物湯,視為氣血雙補的方子。
  八珍湯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食慾不振,四肢無力,頭暈目眩,也可用於再生障礙性貧血、痛經、月經不調、風濕性心臟病,痔瘡出血過多等,但不建議自行配來服用,可先去請教中醫師,詢問自己是否需要此處方較好。
  而八珍湯再加上黃耆、肉桂就是所謂「十全大補湯」了,可用於大病初癒,慢性病、疲勞衰弱時,或貧血症狀,可氣血雙補,也能助陽固胃,溫補腎陽,雖補力雄厚,但性偏溫,陰虛火旺之人不宜服用。
P.S
  四君子湯藥性平和,運用極廣,歌訣中所介紹的是最常使用的幾個。雖四君子湯的組成稱之為「比」,就是「等分」之意,但原註中参、朮、茯苓各二錢,炙甘草一錢則是由清代吳謙等人在編撰「醫宗金鑒」時所改的,並於煎服時加入生薑三片,大棗二枚。 

(轉載若有冒犯,將予以刪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