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孩子不可怕,可怕的是生完以后得了这个病

 渐近故乡时 2017-11-06

  前言  

很多产妇,生孩子的疼痛挺过去了,却被产后抑郁折磨的痛苦不堪。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大,产后抑郁患者越来越多。



产后抑郁的治疗目前没有固定的模式,这是因为产后抑郁病因不同,诱发因素不同,发病状态不同,发病轻重缓急不同。


特别是每个产后抑郁患者的社会背景不同,如经济条件、家庭情况、本人的文化水平、自律能力、身体状态不同,所以,治疗方案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可采取家庭干预和患者的心理干预以及针灸、按摩,中药或西药的抗抑郁治疗方案。产后哺乳期患者,针灸更为安全有效


每个产妇在妊娠过程中都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变化,所以人人都可能发生产后抑郁。如果社区医生能抓住‘预防’的关键点,在诊疗过程中多点儿爱心、细心和耐心,产后抑郁是可防可治的。北京市安定门中医医院主管医疗的副院长王建宁说。


产后“抑郁”,人人都有风险


每个产妇都有产后抑郁的风险,具体情况却有轻重之别。了解产妇的心理变化过程,有助于加深社区医生对产后抑郁的理解,以便于更好地帮助产妇走出阴霾心情。


王院长认为,“每个产妇在怀孕过程中都会出现紧张、焦虑、过度担心、心情不愉快等情绪变化,再加上产后面临和考虑的现实问题增多,很容易出现恐惧心理,而这些都是一些正常的心理变化。


然而,正常的心理变化若处理不好,可能就会出现失眠、食欲减退、心慌、烦躁易怒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与干预,即可能发展为产后抑郁。”


所以,社区医生在进行孕期教育和产后随访中要告诉患者,产后出现的紧张、焦虑等都是正常心理变化,如果有心情不愉快要积极想办法疏导,既不能过度在意深陷于此,也不能置之不理,任其发展。


关注高危人群,加强筛查


产后抑郁的典型症状、高发时间是因人而异的,一般发作时间是在产后6周之内,可一直延续到哺乳期,个别产妇甚至可达数年。王院长结合多年的诊疗经验,归纳出下列常见的产后抑郁高发人群,以帮助社区医生在访视过程中筛查出产后抑郁患者。


●产前、孕前已有抑郁倾向的产妇。在访视过程中,需问清楚产妇在孕前、产前是否就有抑郁倾向,因为分娩极有可能是发生产后抑郁的一个暴发点。


●怀孕期间有妊娠合并症的产妇,如妊娠合并高血压、妊娠合并糖尿病等。这些妊娠合并症容易使产妇发生产后抑郁,如高血压本身容易合并精神障碍;糖尿病产妇在产前、产后内分泌的变化比较明显,高血糖也易合并精神障碍。


●妊娠反应特别严重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病率高。


●有精神障碍家族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病率高。


●内分泌失调的产妇,孕前就有内分泌紊乱,产后抑郁发病率高。


●有其他特殊情况,如吸毒、艾滋病、妇科病、性生活不洁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病率高。


产后抑郁,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很多医生对于产后抑郁的认知,往往只注重疾病本身的治疗,却忽视疾病的早期预防。


其实,产后抑郁的预防比治疗和护理更重要,医生们应多关注高危人群,关心孕妇的心理变化,加强孕期心理知识的教育,不让产妇走进“抑郁”的阴霾。只有在抑郁发生前,做好及时处理,才能真正地把产后抑郁消灭在“萌芽”里。


心理问题需要受到更多的重视,如征兵及一些特殊岗位已经要求进行心理测试。而在日常的诊疗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有心理问题的患者都比较沉默,不爱说话和表达情感,而这类人的心理变化更需要得到警惕。


因此,王院长表示,“对于社区预防产后抑郁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做好孕妇的心理状况评估,选出重点预防对象,有的放矢地对高危患者进行干预,如此将会大大提高产后抑郁的治疗效果。还可以将产前与产后的心理评估进行比较,这更有利于产后抑郁防控工作的开展。”


对于已筛查出的产后抑郁患者,社区医生究竟该如何处理?


①如果是一般的心理问题,不影响工作和生活,应请心理医生进行疏导,以防进一步发展。家庭干预,对孕妇的直系家属以及家里相关亲属都需要进行干预,有时孕妇产后抑郁多为心因性,如孕妇家人对孩子的性别过于在意,会对产妇的心理产生影响;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成为产后抑郁的暴发点。


②如果出现失眠、焦虑、抑郁等情况,为保证母乳喂养,不建议吃西药,建议采用中医、针灸、按摩等治疗;但如果已影响工作和生活,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


③若出现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表现时,应立即转诊。

本刊记者:周旦  张丽敏

排版:刘清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