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呼吸健康法 洪太庵

 途之人 2017-11-06


小叙 

昔因是子蒋维乔先生因肺病而研究静坐。因静坐而研究调息。因调息而愈其肺病。因是子静坐法一书,久已风行海内。凡读过者,类能言之。今先生尚健在,高寿已近八旬,闻其耳目康强,未逊畴昔。士气功效确可信而有征矣。

余于去年京沪之游,吾师陈撄宁公,曾约其聚餐席上,一瞻风采。惜天不下雨,致不果来。盖先生曾许以雨天方能到会也。越日余又乘飞机返榕,未获约期再唔。岂一面之缘,亦有前定耶?顾先生后来皈佛,鄙视躯壳,因是子静坐法续篇,已把前功抹煞。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无百岁之色身,达摩祖师何能东渡。无吸生呼降之正呼吸,使重心安定,先生何以驱病魔而享高寿哉。余因叹先生之效验,而又目击肺病者之痛苦,爰于我之坐功一书,特节其呼吸健康法,命大小儿采年印赠。俾有病者习之,可称为一个健全之国民,岂可进而有人仙之希望,实则区区印赠之微意也。

民国三十八年太岁己丑五月洪太庵万馨叙于菲岛之马尼拉旅次。

附言:我之坐功一书系请吾师陈撄宁先生修正补充,因时局不定尚未竣事,以至未获出版。本书于去年游沪之时亦曾请吾师印证,蒙其许可,归来以后益以不断之体验,将近一年深觉有益用,敢大胆印赠,亦犹老人献曝之意也。

 

目录

呼吸与肺脏及生命之关系

呼吸之坐法与时间

呼吸之改良与调整

呼吸之图样与说明

呼吸之方法与次序

(一)深呼吸法

(二)外呼吸法

(三)内呼吸阀

(四)静呼吸法

(五)无呼吸法

呼吸与丹田及重心力之关系

呼吸与动植物互相裨益之关系

附录 静坐导引法

全体导引图


呼吸与肺脏及生命之关系

肺脏为吾人生存之呼吸器官,而世界上之患肺病而死者,又不知凡几。故呼吸虽为人类之生存,而亦为人类之死亡之大敌。美国之慈善家,至不惜捐出巨资以作肺痨会之研究,而卒不能救世人之痛苦。盖至今尚未得一特殊之药,可以克治此病。岂非人类一大憾事乎。顾我国之神仙家,则反籍呼吸器为成仙之工具。徹始徹终,皆离不得。其始也,乃由浅呼吸,而变为深呼吸;由外呼吸,而变为内呼吸。其终也,乃由静呼吸,而变为无呼吸。所谓周天,所谓火候,所谓采取,所谓烹炼,所谓沐浴,所谓温养,所谓封固,皆不外呼吸之机关作用而已。故世人以绝呼吸为生命之终,而仙家则以无呼吸为长命之始。黄庭经曰:呼吸元气以求仙。许旌阳真人曰:内交真气存呼吸,自然造化返童颜。陈虚白真人曰:息往息来无间断,圣胎成就合元初。李道纯真人曰:谛观三教圣人书,息之一字最简直。若于息上做工夫,为佛为仙不劳力。伍冲虚真人曰:达观往昔千千圣,呼吸分明了却仙。黄元吉先生曰:呼吸者,吾人立命之本也。一呼一吸,名曰一息。调息非闭息之谓,必要慢慢操持。始而有息,久而息微。再久则息无,始是命学之真。陶通微先生曰:调息之法,妙在呼不出喉,吸归于蒂。息调则神自返,神返则息自定。神返息定,是名胎息。淳元真人曰:神仙教人调息者,要使呼吸之气,不纵不粗,渐细渐柔,绵绵续续,沉于脐下,再守胎之一息,以为根本。仙经曰:盗天地之气着寿,伏先天之气者仙。圭旨云:太上立法教人修炼而长生者,由其能夺天地之正气。人之所以能夺天地之正气者,由其有两鼻孔之呼吸也。陈撄宁先生曰:丹法数十家,深浅各别,而其下手之诀,皆不外呼吸作用。气存则人生,气竭则人死。呼吸所关,顾不重欤。普通之人,徒知以口食毂,而不知以鼻食气,故出多入少,粗而短,不能细而长,急而浅,不能缓而深。仙道则贵在以神驭气,使神入气中,气包神外,打成一片,结成一团,扭成一条,凝成一点,则呼吸归根,不至于散漫乱动。如是久之,即成胎息。何谓胎息, 即呼吸之息,氤氲满于身中,一开一阖,遍身毛窍与之相应,而鼻中反不觉气之出入,直到呼吸全止,开阖俱停。则入定出神之期不远矣。由是观之,是则呼吸之功用,不独为人类之生存,且可超人类而长生不死,特患不知其术耳。爰举仙家调息之工夫,以为世人改良呼吸之一助。吾人纵不敢求长生,望不死,而以之得健康,防肺病,治肺痨,则决定有效也。


呼吸之坐法与时间

(一)坐法因有种种之呼吸方法,而皆以静定为主,故宜于卧室之榻上,盘坐行之,方能静定。而卧室以能通外面空气为适合。盘坐则不取双盘而取单盘,俾人人可为。以右腿压于左腿之上,或以左腿压于右腿之上,不必拘定。但取其夹洽紧贴,而不松弛为合度。两手之十指互握,置于脐下,全身挺直,不得前俯后仰。两目微闭,光注鼻尖,口唇轻合,舌体上腭。此坐法是用于早晚二次,在床上行之。

(二)时间以早晚二时为一定之规则。早时在醒觉后,晚时在就寝前。但以早时为重,因其精神满足,空气清新。可为除炭纳酸之深呼吸,与采取生气之外呼吸。晚时恐空气浑浊,故只做内呼吸与静呼吸,以求重心之安定。(菲岛为热带地方,但早晨甚凉爽。若能每早五点,起手行功,收效更速。)

 

呼吸之改良与调整

(一)吾人生活,全恃大气中之空气,故多日不得食,尚未必死。若五分钟至十分钟,不得空气,则窒息立毙。是则可知吸气,故重于食物也。然而常人只知有呼吸则生,无呼吸则死,而不知呼吸能改良而善用之。小则可以却病延年,大则可以求世俗所不敢望之长生不死。其方法至简至易。只要如仙家之调息工夫,调到吸升呼降而已。

所谓吸升者,即当鼻孔从外面吸入之时,同时亦由腹内之脐下摄气升起。此即所谓吸升也。

呼降者,即当由口鼻呼出之时,同时亦由胸腔咽气下降。此即所谓呼降也。故吸时之升,是把内气与外气相接,使混合而为我身温暖之气机。呼时之降,是把混合之气机,直送到脐腹之间。而把身内燃余之碳气,从鼻孔之烟窗放出。盖吸入为氧气,氧气有燃烧性,能引火。无火即不能生出暖气,吾人之活动力,即暖气之作用也。但有火即有烟,烟即碳气。碳气盛,能把血液变为毒素。无氧气以化之,则令人窒闷以死。乃不得不从鼻孔之烟窗以出之。故吸是摄收空气中之氧气,而呼则是放出腹内之碳气。仙家谓之吐故纳新,而卫生家则谓之除碳纳气。

(二)碳气,乃各种火烟之气,与食物废料蒸发之气,又名二氧化碳。亦空气中成分之一。不能助燃烧及呼吸。故灼遇之即灭。动物在此气中,如无氧气以化之,即窒闷而死。

(三)氧气,亦名酸素。天然存于空气中,又广布地上。为动植矿物三者之主要成分。为无色无臭无味之气体。性能助燃。易与他物化合,而生氧化作用。植物吐出之氧气,尤于人身有益。故修养家,为方便呼吸计,宜于住宅周围,种茂树三五。一方面可得其吐出之氧气,而他方面又可得其吸收宅内之碳气,诚一举而两得也。

(四)氮气,又名窒素,为空气中最多之元素。约占百分之七十八九成。氧气仅占百分之二十。氧气虽为清洁血液,与发生暖气,然氧气过多,则有害体内之组织。是以空气中之氮气,不唯富于滋养,且能调剂氧气剧烈之燃烧,使适中和之度。故氧气犹火也,氮气犹水也。有水有火,方能发生功用。此大易之后天八卦,特以离坎为主体,而取水火既济为好现象也。

(五)所谓调整者,即把改良之呼吸,而施以规则之训练,使其成为日常呼吸之习惯。故除睡眠之时,听其自由。此外无论行住坐立,皆当时时注意于吸升呼降之法。能吸升呼降,则能入力入下腹;能力入下腹,则重心便可安定;重心能不时安定,则丹田如地心之有吸力,不但疾病无由而生,而七情不妄冲动。血气上下周流,亦自然不易老衰矣。

(六)呼吸主要作用的目的,是把生活作用所必须的氧气,带给细胞。并且循环时,还移去废料。故吸进来的空气乃给肺胞上,微血管里的静脉血以氧气,呼出去的空气,乃把肺胞上,微血管静脉血里的碳气,清出去。

 

 

图一

 

 

图二

 

呼吸方法与次序

 

(一)深呼吸法

鼻吸口呼,先呼后吸。

一呼把肺部及肚里之碳气,从口慢慢呼出,呼至尽量,即继以吸。

一吸把空中之氧气,从鼻管头慢慢吸入,吸至尽量,即继之以呼。

一呼一吸,徐徐行之。所谓尽量者,即呼至不能呼,吸至不能吸是也。一呼一吸,谓之一息。约做九回,是谓一九。碳气如盛,或做二九。然视空气之清浊如何,不可勉强。一呼一吸,由浅而深,亦自视其气机深浅如何,不可一时陡长。由是循序以进,不厌不倦。每早行之,仙家谓之吐故纳新,今人谓之除碳纳氧。碳为浊血之气,氧为清血之气,而肺脏为碳气与氧气交换之地方。吾人全身之细胞组织,各需氧气,而排出碳气。血液即携其所排出者入肺,复换取其所需者出肺,而分布各处。故深呼吸之运动,既能裨益全身各组织,而又直接使肺部受刺激,变为有弹力之器官。盖吾人虽生活于新鲜空气之中,苟不用深呼吸之法,亦仅得其益之半。诚以寻常之人,浅呼吸者多,吸入之空气,不能入于肺之深处,其呼气,亦仅能将肺上半部浊气呼出。若用深呼吸法,则吸入之气,既直达于肺之深处,其呼出之气,亦达于肺之末端。如是每早实练几回,则全部肺弹力,自然加强,肺活量,亦自然旺盛,又何病菌之侵入,而苦无法以御之乎。唯已患有肺病咳血之人,则不宜用此深呼吸,与外呼吸。恐其刺激太甚。因而增剧。而宜用内呼吸与静呼吸,使肺部得从容休养机会,又不陷于萎靡不振之态度。斯又有病者,所当自己审慎也。盖有肺病之人,大都呼吸短促,重心上浮,下元日亏,正气日失。若把呼吸移到脐田之间,则肺不劳伤,重心亦渐安定。由是日积月累,元气日固,而病亦自然而愈。

 

(二)外呼吸法    一名鼻息

一吸一咽,先吸后咽。

一吸从鼻外慢慢摄入,摄至尽量。然后从心窝慢慢咽下,咽至尽量,然后再吸。

一吸一咽,谓之一息。而其要在心息相依。徐徐而吸,徐徐而咽。心随吸而入,复随咽而下。由一息数起,先至几十,后至几百。若中间忽然忘记,忽然纷乱,便是什念来扰,即当从头再数,直至不纷乱,不忘记,方是什念已除,心息相依之效验。

此种呼吸,仙家谓之采气呼吸,所以入气要多,出气要少。但能练至吸入咽下,成为习惯。则自然由鼻孔漏出者,乃微微之风;而由心窝咽下者,纯是摄入之气。最好能在植物旺盛之区,五谷成熟之候,按时摄取,则生气之收获必更大。人犹鱼也,气犹水也。鱼非水不活,人亦非气不生。世人徒知三餐食物以养身,不食则饥,而不知终日摄气以养生,失气则立死。故空中之气,实比腹中之物为更要。然则吾人对此无量之食品,与不劳而获之养料,苟知吸咽之法,则真如苏子所云: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尹真人曰:天人一气,联属流通,相吞相吐,如扯锯然。天与之,我能取之,得其气,气盛而生也;天与之,天复取之,失其气,气绝而死矣。呼吸之法,可不中欤!

 

(三)内呼吸法   一名脐息

 

吸即是提,提即随咽。

 

“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此仙家十六锭金。能善用之即炼气之呼吸法也。所谓一吸便提者,即是不用吸而用提,乃从脐下而提升也;所谓一提便咽者,即是提后不用呼而用咽,乃从心窝而降下也。气气归脐,是一升一降,不越脐田之间。水火相见,是心肾二气,于此交合。故此种呼吸,凡能做深呼吸与外呼吸者,其气机早已达到脐下丹田,驾轻就熟,无难做到。所最要者,仍是心息相依。必须以神守脐间,而关照气机之一升一降是也。照此行功,不限几回,唯时间愈长愈妙。如能做到半小时以上,及脐腹间温暖如春者,则是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之现象。然后略施压力,再深一层,把气机沉到脐下阴囊后,谷道前之阴跷穴,而絪缊之。俾达到伏气之静呼吸,则安定重心之种种效验,可计日而待矣。

重心者,即吾人之生命力也。有重心之人,如不倒翁之一点铅坠,任推不倒。亦犹吾人之重心,如永远安定,则可以不病不死。 因是子曰:物理学之公例,凡物重心定则安,重心偏则欹。百尺之塔,凌云之阁,巍然独峙而不欹者,循重心之公例耳。吾人不知此理,任其重心上浮,疾病死亡,于焉乘之,殊可悯也。

 

(四)静呼吸法     一名踵息

不呼不吸,不升不降 

既不以鼻呼吸,亦不以脐升降。只在脐下深处,听其一动一静、若有若无之气机而已。其时除了一点重心,伏于脐下而外,全身皆要放松到若存若亡,直入虚空境界。此即仙家所谓不出不入之伏气法也。浅言之,即是重心安定。苟能持之以坚,守之不懈,视斯听斯,结念于斯,如龙养珠,如鸡抱卵,且由是而息微若闭,由是而一真澄湛,心神怡悦,四肢微麻,再进一步,便可成为仙家之胎息矣。胎息是出于自然而然,由积渐之静功而致,非勉强一时可得。但能作长时间之静呼吸,由炼气而至伏气,由有息而至无息,由恍惚而至杳冥,则胎息一成,命根永固,入定出神之期且不远,而况区区肉体之健康乎。

 

(五)无呼吸法    一名胎息

 

自呼自吸,自升自降。

 

无呼吸之法,是名胎息。乃由踵息之静呼吸,做到虚极静笃,而入于恍惚杳冥之境。凡息忽停,真息自动。凡息即吾人生身以后,脐带自断,由鼻与口,接续之后天呼吸;真息即吾人成胎时,箇中微有一点热气,与母脐腹相连之先天胎息。古仙云:“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此即言胎是由伏气中结成,息是从有胎后活动。黄元吉先生曰:“人到胎息真动,一身苏软如绵,美快无比,真气充融,流行于一身上下,油然而上腾,勃然而下降。其气息熏蒸,有如春暖天气,熟睡方醒,其四肢之快畅,真有难以明言者。”又曰:“此箇胎息,需以真意保守之,团聚之,方能结成灵胎,而为阳神,迨至十月形全,脱胎而出,上透顶门,直冲霄汉。可以骖驾鹤,上云霄,遨游天外,飞升玉京,直顷刻间事耳。”

太庵按:黄元吉先生,著有乐育堂语录,道德经讲义,及道门语要,乃神仙中专讲真话者,而又有诲人不倦之诚意。吾师陈撄宁先生,极佩其学说,且列之为隐仙派。特国人多患盲目短视之病,凡未见过之事物,则概指为诞妄,为不经。抑知今世之科学发明,何一而非当日所指为诞妄者?故科学如可信,则人类成仙之说,亦未尝不可信也。况以今日之世界,你争我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所争者,又不知是为什么。故欲求人类无争,除非以仙道改变人心,以仙学改良人格,以仙术统治世界,又安有宁静之一日耶!

苏东坡先生曰:“养生之方,以胎息为本。此固不刊之论,更无可议。但以气若不闭,任其出入,则渺绵滉漭,无卓然近效,待其兀然自往,恐终无此期。若闭而留之,不过三五十息,奔突而出,难有微暖,养下丹田,此一溉于汤,决非度世之术也。今日深思,似有所得。恐是元不闭鼻中气,只以意坚守此气于胸隔中,令出入息,似动不动,氤氲缥缈,如香炉盖上烟,汤瓶嘴中气,自在出入,无呼吸之者,遇欲吸时,不免微吸,及其呼时,全部得呼,但任其絪缊缥缈,以不动为度,自然出者少,不出者多。则内守充盈,血脉流通,上下相输,而生理备矣。”

性命圭旨曰:“真玄真牝,自呼自吸,似春沼鱼,如百虫蛰,灏气融融,灵风习习,不浊不清,非口非鼻,无去无来,不出不入,返本还无,是真胎息。”

达摩祖师曰:“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气入身来谓之生,神去离形谓之死。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神养气,神行则气行,神住则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

仇知几先生曰:“任子明,在崇祯间,尝集村家设供。一日遇丐食道人,传一运气法曰:静坐端居,昼夜不拘,扫除情欲,塞兑瞑目,吸气一口,自喉至腹,送入丹田,转下涌泉(足底),却从脊里,透上泥丸(头中),(用意引上)徐徐呼之,不令骤出,息定神凝(定于脐下,凝于脐下),从容岁月,打过玄关,道成此日。

 

适子明丧偶,止一草庐,日夕行持,至数月息长数刻,年余可息一香。三载后,添至三香。然未能有吸而不呼。冬日曝背檐下,闭目运气,忽闻天地轰裂声,周身火热,见山河大地,倶成五色神光,恍惚如醉,日晡始定。此即道人所谓过关之候也。自是气从内旋,不呼于外,冬可浴水,夏能拥火,恒坐而睡,屹然不欹。里少年疑其妄,闭棺沉水,竟日出之,如故。年九十余,别亲友,卜日而逝。邻人候其继子至,尸停七日,炎暑不腐,盖尸解云。子明出城,必停予家,故知之独详。友人汤启云,受其法,至顺治六年,亦预知定期,沐浴坐化。

 

太庵按:此运气法,初吸一口,自喉而降,由背而生,是乃通过任督气机之成法,无足异者。其功效,乃在后此之息定神凝。定在何处,凝在何处?是必脐下气穴无疑。故一旦过关,气从内旋,此真胎息,乃从伏气得来。所云息长数刻,继至三香,即伏气之结果。非强把一吸一呼之息,牵长至若是之久,无是理也,学者幸勿误会而效之,致弄出毛病也。仇先生为清初时人,官至尚书,归隐山林,著有悟真集注,参同集注等书,亦仙学之奇人也。

 

俞曲园先生曰:“摄生以养气为主。余杜撰有三字诀曰:塑、锁、梳。所谓塑者,力制此身,如泥塑然,勿始有毫发之动,此制外养中之道也;所谓锁者,谨闭其口,如以锁锁之,勿使气从口出。不从口出,则其从鼻出者,亦自微乎其微,有绵绵若存之妙矣;所谓梳者,存想此气,自上而下,若以梳梳发然。不通者使之通,不顺者使之顺。徐而至于丹田,又徐而至于涌泉穴,则自然水火济,而心肾交矣。此三字至粗至浅,然当寒夜漏长,辗转反侧,不能成寐,行此三字,俄顷之间,自入黑甜。若无论日夜,得暇辄行之,其功效当不止此而已也。”

 

太庵按:俞先生乃前清同光时人。为经学大师,等身著作,年寿甚高。当时之人,曾以袁随园比之。其得寿之由,或出于杜撰三字诀之实修实证乎?所谓塑者,即静定以养气也;所谓锁者,即谨闭以伏气也;所谓梳者,即由上而下,以运气也。养之久,则气盛,气盛必奔突而出,则必关门下锁以伏之。伏之久,则不能有静而无动,又必继之以运,使上下相贯通,而生理备矣。

 

因是子云:“自庚子(前清光绪二十六年)三月初五日,始为静坐,几经困难,而按日为之不懈。厥后渐近自然,精神日健。向之出外散步,未及一二里即足软不能行者,今则一举足,能行十余里,曾不稍疲。每入坐后,觉脐下丹田,有一股热力,往来动荡,颇异之。至五月二十九之夕,丹田中突然震动,虽趺坐如常,而身体为之动摇,几不自持。觉此热力,冲开尾闾,沿夹肾而上于顶,大为惊异。如是者六日,震动渐止。屈计自三月初五日至此,仅八十五日耳,是为第一次之震动。此后每入坐,即觉此热力自然上达于顶,循熟路而行,不复如初时之动摇,而旧时所患怔忡,心悸,腰酸,头晕,耳鸣,目眩,咯血,咳嗽诸疾,均一朝尽瘳矣。唯胃扩张,关于实质之病,则未愈。而从此亦不加剧。壬寅之三月十八日,晨起入坐,觉丹田热力复震,一如庚子之五月。惟曩时之热力,冲击尾闾;此则冲击头顶之后部,即道书所谓玉枕关也。连震三日,后顶骨为之酸痛。余此时毫不惊异。忽觉顶骨砉然若开,此热力乃盘旋于头顶。自是每入坐即如是,亦不复震,是为第二次之震动。是年十月初五之夕,丹田复震,热力盘旋头顶,直自颜面而下,至胸部而入脐下,复归丹田,震动即止。是为第三次之震动。自是每入坐后,此热力即自后循夹脊而升至顶,由颜面下降,而胸而入脐下,循环不已。如偶感冒,觉身体不适,可以意引此热力,布护全身,洋溢四达,虽指尖毛发,亦能感之。久之发汗,感冒即愈。从此旧疾永不复发,而身体亦日进健康矣”。

 

太庵按:此篇乃蒋先生坐功之效验,愈病之事实。自己经过,自己写出,决无诳人之理。学者如属青年,但照吸升呼降,以求安定重心脐下之方法做去,一定脐下会发生热气,会冲击尾闾,会钻上夹肾,会冲击后枕骨,会由额前颜面而下,再归丹田。此乃任督二脉相通之路径。学者如得是景,勿怀疑,勿慌张,勿欢欣鼓舞,但略以意引之,顺其自然,则得矣。惟年纪老大之人,督脉通时,或无此种现象。因其河车之路,顺行已久,路基松懈,故其逆行之时,或不自觉。忆少年房事,于肾气下行之际,由夹肾骨里顺行而下,非常愉快;中年而后,则无此景,可见河车之路,顺行既惯,则无快感,一旦逆行,亦决无何种感觉。仙经云:顺则生人,逆则成仙。是则指此肾气能顺能逆,亦为人为仙之分水界线。仙经又云:任督通,一半功。盖至此而能加以静定,加以温养,则人仙之资格成,又何患区区之病不能免也。

 

呼吸与丹田及重心力之关系

 

吾人脐下,谓之丹田,亦曰气海。仙家以之炼丹,故曰丹田。而常人则全身精力,咸集于此,故曰气海。其实即吾人之重心所在也。有重心力则生,无重心力则死。有重心力,则能呼能吸,无重心力,则不能呼,不能吸。人徒知无呼吸为死,而不知乃重心力已尽,呼吸始绝。而重心力之丧失,乃重心消耗,逐渐上浮,由上浮而飞散,则人安得而不死。故吾人之安定重心,即是使其力不上浮,不飞散,而为永镇下田之生命力也。然而欲使重心安定,则又当从调息起手。初由一出一入之鼻息,而调至一升一降之脐息;再由一升一降之脐息,而调至一动一静之踵息。鼻息谓之外呼吸,所以采取身外生气也;脐息谓之内呼吸,所以交感身外身内二气也;踵息谓之静呼吸,所以絪缊内外二气,使合而为一,伏而为丹田吸力也。安定重心,即是练成丹田吸力,但此吸力,须时时保存,时时吸住,不可一刻放松,不可须臾或离。此即子思子之所谓道,神仙家之所谓丹,而亦禅家之所谓定也。平常之人,亦赖有此点吸力,方能生存。惟每于不知不觉中,由七情六欲,时时消耗,时时上浮,再衰三竭,终之以死。神仙家知其然也,乃有返还之说。所谓返还者,即时时回光返照于脐下,时时注意呼吸于脐下。然则患有肺病之人,如能不厌不倦做,到此点静呼吸工夫,而使丹田又重心力,则我命在我,又安有危险之可惧也。

 

呼吸与动植物互相裨益之关系

 

演本上人曰:世上一切有生之物,无论胎卵湿化,飞潜动植,皆有呼吸机能。其尤精妙处,在乎动植物呼吸之供求,有互相调剂,互相裨益之功用。动物吸入氧气,助体内生活原料之融解,而成就最适宜于养生之肥质;呼出碳气,促体内血液澄清于俄顷,而恢复最适合于生活之本能。植物反是:吸入碳气,助体内生活机能之旺盛,而呈生机畅达于绿叶;呼出氧气,免体内生活原料之散失,而化芬芳馥郁之香韻。故修养家,必择居于山明水秀,半郭半村,四围肥沃,植物茂盛之地者,盖为此种种植物吐出之氧气,可以供其修养之原料也。

 

太庵按:演本上人,即尤惜阴先生。从前曾做过实业家之种棉工作。又研究静坐,提高腹力,极著成效。著有《静坐谈》一书。后又研究洛书之气象学,著有《宅运新案》、《初二集》,及《宅运撮要》。且预言日本于大地震后,即入衰运,警告其不可侵我国土,以自取灭亡。今果应验。先生虽后来皈佛,而其志愿,乃在实行其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与其他佛教徒,念几声佛,吃一口素,便想到西天极乐国者,实不可同日而语。先生曾到过我漳泉厦,及海南岛,与游历南洋各埠。先生尤抱诲人不倦之旨,乐于接引后学,真是知无不言。忆余战前,曾以研究玄空学请益,及为大小儿新建之内衫厂,所定之门路梯位,绘图请教。均蒙指示,批评极详。先生时在南洋新加坡谢寓,及战事发生,不通过问,近始悉尚在南洋。其世寿想已将近百龄,盖与虚云法师,同以早年之坐功得力。虚云法师,闻已一百零四岁,亦健在也。先生于《静坐谈》中,著有一篇组织腹银行大要,特录之于此,以见踵息之效果:

 

“国以民为本。国民人人进于健全之域,则国运自跻于隆昌。国民人人赴于衰颓之乡,则国运益濒于危殆。欲立稳固不摇之国基,须得强固有力之民族,起支难局,而造新运。欲得此强固有力之民族,当自人人锻炼心神身体始,欲锻炼身心,成就强固有力之人物,当自各个人,组织腹银行,努力储蓄全身力气于下腹始。腹力为诸力之源泉。凡平时节制全身力气,使勿偏激之行动,时时将身体各部分之气力,输送入下腹。如节省浮费,随时存入储蓄银行然。一朝有事要发生,欲使用记忆力,判断力,腕力,足力,胆力,毅力,实力等等,得随时由下腹,出其应付不穷之神力,以相接济。俾所为之争,各臻各善。不留分毫遗憾。如努力储蓄,积聚多金之人,一旦遇何要需,得随时支出,以资应付然。勤于入力下腹之人,一昼夜中,除睡眠外,刻刻励行储蓄,常使下腹安定,坚实,则百病不能侵,诸邪不敢犯,永为头脑冷静,胸襟豁达,神志清明,人格高尚之士。故以此出世,可成陆地神仙,以此入世,可成盖世伟业。力行七日,即收七日之益;例行百日,即收百日之效;例行千日,即收千日之功。国家多难,需才孔亟;职业场中,尽成战局。诚人人坚志,下此工夫,则数年而后,人人成为金刚不坏之身,各就所立底盘,发挥而光大之,则二百万方里之产业权,当永远在吾人及吾子孙手中。同人等,实行获效,确认此事,为吾族救难出险,建功立业,根本要图。用特提出组织腹银行大要,普告全国。深望我海内外黄帝子孙,共享此康强幸福,並渴望我风雨飘摇之国步,由晦入明,出死入生,转弱为强也。我邦人君子,诸姑姊妹,其各努力图之”。

 

太庵按:下腹即脐下丹田。储蓄全身气力于此,谓之入力下腹。但此处又名气海,为吾人之元气所在。力即是气,气即是力。如能练到像磁石吸铁一样,不时吸住,成为丹田吸力,则是重心安定,方能发生一切不可思议之神力。彼拳术家之能击倒人,非拳头能击人,乃此处之力击人也;彼气合术之能喝倒人,非声音慑人,乃此处之气慑人也。唯欲养此一点神力,并非吞一口气,闭一点息,使下腹膨胀。盖气尽仍然空虚。必也永远存在,如地心之吸力。故当由呼吸改良做起,由浅而深,由粗而细,由口鼻一出一入之外呼吸,进而为一升一降之内呼吸,再进而为一动一静、若有若无之静呼吸。如此久之,成为习惯,则气自伏于脐下,神力乃由此而生。需要时,则提一点应用,不需要时,则收之藏之,绝无浪费。且能时时以盈余储蓄,使存款日久,此即尤先生组织腹银行之真意也。

 

又丹田有吸力之人,则重心安定。而其行动举止,亦一变而为有福有寿之人。观于相经,即可得其大概。譬如重心安定之人,则腰肾有力,久立而挺,久坐而直。相经云:此乃富贵寿考之人也。又云人之行也,必如水之流,如云之浮,飘飘然,不凝不滞,则无往而不利。又云举步稳重者荣贵,行步趋捷者聪明,行路挺直者富贵;又云贵人之相,坐欲如山,行欲如水,体欲重,步欲舒,坐若如山,到老清闲;行若浮云,富贵身荣;行若挺直,富贵无极;行如流水,富贵无已;行如巨舟,富贵悠悠;行不动尘,富贵中人。照以上相法,凡重心安定之人,其行其坐,确能合此美相。然则凡坐相不好之人,行坐不合之人,以致命运乖张者,若能于呼吸上,下改良工夫,而求得丹田吸力,重心安定,心地和蔼,则行坐一变,生相随之而变。而此后之命运,亦必因生相之变好,而得顺利矣。

 

又按:呼吸改良,并非难事,而其效果,可以却病,可以延年,且可改良生相,改造命运,世间最便宜之事,而又与吾身最密切者,恐无过于此。然则凡有志于家国之大事业,及愿为世界上之好人,愿愈其病者,请信吾言,于每早醒觉后,腾出半小时而为之,不厌不倦,继续不辍,则半年而后,我敢决定其成功也。

 

 

全体导引法

 

(一)卧室之床榻,为早晚起居休息之处,最便行功。其他房间,如有匡床及长板椅者,均可用。

(二)床榻以铺木板底,而加上薄软褥者为宜。西式之弹簧底,或铁板条底,均不合用功。

(三)时间以早晨醒觉后,夜间就寝前,为一定之常课。不可间断,方易见效。余时修练不拘,但不宜于饱后未过二小时,及有心脏病,与有肠病者,均当停止。盖恐心之跳动,过于剧烈,与肠之破裂出血。孕妇亦当停功,妇人月经未净时,亦不宜用功。

(四)姿势要平坐榻上,宽衣松带,身腰挺直,头正口缄,呼吸由鼻,心无什念,两脚向前伸直,十趾向上跷起,两手盘于胸际。

(五)行功方法

 

分为三段:曰划,曰拂,曰拍。

 

第一段曰划。即运全体也。姿势既定,开始动作。先把两脚,轻轻摇摆,约数十遍,然后停止。乃举双手,向前伸直,同时足趾,一齐伸出。头与身腰,随之俯下。继把双手,各屈四指,如牵挽状,腾身挽回。同时足趾,翘起兜入。身腰复正,拳缩至胸,乃复纵指举起,向前伸出,俯首折腰,拗跗伸趾,一如前状。如此一伸一挽,同划船式。一伸则扑前推出,一挽则倒后缩入。初惟顺势,继稍着力。务使手部关节,足部关节,脊部椎节,一一活动。划至九回,即当渐停。渐停之时,上身不动,惟把足趾,旋转九回。俾将热气,集中足心。如此一划一旋,相间而行。既不疲劳,亦不喘息。初练未熟,腰肢生硬,先做一九,至于二九,继而三九,至于四九,如不气喘,顺序以进。最终九九,是为极度。

 

第二曰拂。即练腰肢也。 由第一段,做至九九而不喘急者,则是腰肢已经柔嫩,筋络已经舒长。双足伸直不动,而双手可拂至足尖者,然后为之。姿势同第一段,特双脚伸直,不得弯起。十趾跷上,向身兜入。俯首折腰,亦如前状。惟伸手向十趾一拂,拂后挽回。身体腾正。如此九回,继以旋趾,一拂一旋,四九为度。

 

第三曰拍。即摩涌泉也。 足心即涌泉穴,为吾人阳气发生之地。拍之使热。所以发动气机,亦所以引血下行,对于上盛下虚,如高血压之人,最为有益。惟需俟第二段做至四九,而脚弯不酸痛,膝部不穹起,然后照上姿势,双手直向足心一拍。拍后身复腾正。头亦昂起,而双手再纵,再举,再伸,再拍。如此九回。继以旋趾,亦如其数。一拍一旋,四九为度。如有余力,再加亦可。

 

以上三段,由划做起,做至纯熟。然后做拂,拂至纯熟,然后做拍。拍至四九,如不喘急,然后一气行之,则每段四九,合之为一百零八度,便算极功。无需加做。惟拂与拍,如做不来,则专由划,做至一百零八度,其收效亦同。只要在逐渐增加,而以不喘不急,态度从容为合法。

 

(六)效果,凡有皮肤风气,及筋骨酸痛,关节不灵,手足无力,头眩目暗,脾胃不舒,消化不良,血管硬化,糖尿,失眠,大便秘节,小水频数,伤风鼻塞,遗精梦洩,夜尿太频,精神恍惚者,急行此功,勿令间断,数个月后,便见大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