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庞勋之乱:唐王朝丧钟的第一声响

 少帅粒粒橙 2017-11-06

庞勋之乱:唐王朝丧钟的第一声响

说到唐朝,大部分人都对安史之乱后的历史没有多少概念。总是想当然的以为,藩镇割据已经给这个王朝判了死刑。但唐朝并未因安史之乱而一蹶不振,当时的人也没有因为藩镇林立,而预感王朝衰亡。

只是眼看唐朝即将步入新的盛世,帝国西南边陲的一小股戍卒,突然向中央发难。其中的不少人还在之后加入了黄巢起义的叛军。因而有不少史学家都认为,这场庞勋之乱,才是大唐丧钟的第一声响。

江淮劲旅

庞勋之乱:唐王朝丧钟的第一声响

唐代晚期的藩镇割据形势

在讲述这800桂林戍卒的故事之前,我们先要把目光转到他们的故乡武宁镇。

武宁镇大体位于今天江苏徐州,安徽宿州、濠州一带。是唐德宗年间设立的藩镇,其目的是守卫汴河漕运,保证江淮的财富能供给中央。在唐宪宗清除叛乱藩镇的战役中,武宁军作为中央手中的一支劲旅,参与了讨伐镇海李铸、淮西吴元济以及淄青李师道的战争,屡立功勋。

唐穆宗即位后,借父亲平定诸多叛乱藩镇的威势,准备进一步削弱各路藩镇军队数量,加强中央权威。武宁军虽然屡立功勋,但也难逃裁军的命运。

庞勋之乱:唐王朝丧钟的第一声响

隋唐时代的大运河路线

然而此举直接引发了天下藩镇的动荡。对那些世代从军的士卒来说,裁军无异于断人生路,他们肯定不愿善罢甘休。于是幽州、镇州等藩镇纷纷兵变。当时武宁军的精锐由本土出身的大将王智兴率领,奉命前往河北平叛。但谁知中央委派的节度使崔群却向朝廷提议,借着这次王智兴立功,将他升迁别处。顺便把武宁的精兵也带走,以此方式解决武宁军的裁军问题。

王智兴等武宁士兵虽是武人,但还是一眼看穿了长官的用心。愤怒之下,他们当即杀回徐州。守城士兵都是出征士兵的父兄叔伯,当然不忍他们被调往别处,立刻开门放他们入城。

夺取徐州后,武宁军将中央委派的节度使崔群等官员遣送回京。中央无奈,任命王智兴为新的武宁节度使。

受任节度使的王智兴,很快就继续奉朝廷旨意,讨伐其他叛逆藩镇了,并且作战英勇,屡立大功。王智兴在此期间,选拔军中精锐士兵,组建了一支名为银刀军的牙兵,用于保卫自己,并控制军队。这些牙兵不但装备精良,而且待遇也远远高于普通部队,是武宁军中战斗力最高的部队。不过,长期优厚的待遇也养成了这些牙兵骄横的性格,横行不法乃是常事。

庞勋之乱:唐王朝丧钟的第一声响

唐代后期的精锐步兵

银刀乱军

庞勋之乱:唐王朝丧钟的第一声响

正在训练的唐代军队

王智兴之后,朝廷委派的节度使多为文官,往往无法让这些骄兵心服。结果之后四十年间,武宁军发生了四次兵变,驱逐了四位节度使。

不过,武宁军兵变后既不杀害节度使,也不拥立新的主帅,仍会接受中央派遣的新节度使。此外,他们也会接受中央指挥,讨伐其他叛乱藩镇。因此中央也并未过多追究,更没有调兵镇压。

咸通三年,武宁镇士兵暴动,驱逐了严苛执法的节度使温璋。这一次朝廷选择了三年前平定浙东裘甫之乱的儒将王式担任新的武宁节度使。希望这位当世名将可以压服这些徐州骄兵。可谁也没料到王式采取了极为阴险的手段。他参加了当地士兵举行的犒劳宴后,便立刻派自己的军队对徐州兵展开了血腥的屠杀。在屠戮了银刀军之后,朝廷依然对徐州兵难以放心。正好同年南诏进犯安南都护府,朝廷调集各路兵马前往支援。武宁镇顺势把一批银刀军残党编入援军,派往岭南。他们中的800人在战后便被安排在桂林戍边。

庞勋之乱:唐王朝丧钟的第一声响

唐代精锐武士形象

按照唐朝的制度,戍边士兵每三年可以轮换一次,让他们返回故乡。但朝廷本来就是想把这些不稳定分子丢到岭南,自生自灭。现在又岂会让他们回到徐州?结果这些戍卒一待就是六年。

快到第七年时,戍卒再三请求返乡,但朝廷却又百般推脱,让他们再驻守一年。忍无可忍之下,愤怒的桂林戍卒杀死了监视他们的军官。他们推举颇有人望的粮料判官庞勋为头目,揭竿而起,向故乡进军!

庞勋之乱:唐王朝丧钟的第一声响

戍边是很多隋唐士卒都要经历的噩梦

进击的乱军

庞勋之乱:唐王朝丧钟的第一声响

叛军的回家之路

眼看桂林戍卒一路北上,朝廷这才觉得事情不妙。长安方面赶紧派人前往抚慰,赦免乱军的一切罪责,让沿途官员放他们过路返乡。

但经历了王式的阴谋之后,这些士兵对朝廷已不再信任。途径山南东道时,看到当地把守关卡的唐军士兵,不免更加恐惧。他们认为,自己的罪责比当年的银刀军更重。朝廷之所以不加追究,只是担心他们被击溃后流亡各地,继续作乱。若他们老老实实返回徐州,恐怕不久后还将被朝廷再次设计捕杀。

因此,他们转道淮南。一路上收拢各路盗匪和破产农民,尤其是出逃的银刀军残部,壮大队伍。随后计划攻克徐州,并迫使朝廷承认庞勋为新的节度使。

庞勋之乱:唐王朝丧钟的第一声响

在边境守卫城关的唐代士兵

叛军进入武宁地界后,当地派出都虞候元密率兵攻打庞勋。官军本打算在半路伏击叛军,但后者见沿途驿馆无人,便心生警惕。在抓住附近樵夫审问后,他们发现了官军的计划,急忙后撤。眼看叛军后撤,元密率军仓促追击,结果反而中了伏击,全军覆没。

当时叛军和官军同属于江淮地区的藩镇士兵,战术风格上同出一脉。因为武宁军主要作战任务是保卫漕运,因此军队更偏向于山地战、水战以及攻守城,以弓弩、刀剑为主要武器。相比北方的藩镇不但自身缺少骑兵,也缺少对抗骑兵的经验。

徐州城内士兵得知庞勋战胜的消息,也是军无斗志。城中百姓也心向叛军,纷纷助叛军攻城。庞勋趁机发力,一举攻克徐州。破城之后一面给中央上书,请求担任节度使一职。一面布置防御,招兵买马。在吸纳了武宁降兵、各路盗匪和流民之后,庞勋的队伍迅速扩张到十几万人。

朝廷见状,一面假意和谈拖延时间,另一面调集各路军队围剿庞勋。平叛军以右金吾卫大将军康承训为主帅,神武大将军王晏权和羽林将军戴可师辅助。他们一起统领率魏博、鄜延、义武、凤翔等藩镇兵马,前往镇压。临行前,主帅康承训特意向中央请求,调沙陀部落酋长朱邪赤心率部众参战。

庞勋之乱:唐王朝丧钟的第一声响

沙陀势力登场

庞勋之死

庞勋之乱:唐王朝丧钟的第一声响

唐代 弓箭手 与 重步兵

这支规模浩大的平叛军在初战中被击败。大将戴可师毫无防范的把军队驻扎在一座叛军留下的空城中。结果叛军在第二天,趁着大雾,突然杀到。官军被一举击溃。另一位身在寿州的大将王晏权,也屡为叛军所败,被吓得不敢出战。

虽然庞勋接连击败两位唐军大将,但平叛军实力仍在。很快,唐军主帅康承训重整旗鼓、继续发起进攻。他以朱邪赤心的三千沙陀骑兵为先锋,向庞勋进军。

叛军最初在涣水伏击渡河的官军。结果赤心带着五百沙陀骑奋勇突围,反而击退了缺乏对抗骑兵经验的叛军。随后,曾击败唐将戴可师的叛军大将王弘,立率部发起突袭,趁夜包围唐军大营。就在他觉得战局已定之时,唐军中的沙陀骑兵再次立功。

庞勋之乱:唐王朝丧钟的第一声响

面对参差不齐的叛军大唐中央的突厥骑兵可谓得心应手

这些英勇的异族骑兵左右突围,出入如飞,瞬间把叛军步兵打的节节后退。叛军先是被弓马娴熟的沙陀人,射的抬不起头。接着又被冲锋到跟前的骑兵,冲乱了队形。其他唐军趁势出击,成功地反败为胜,剿灭了众多叛军。随后康承训乘胜追击,又在柳子镇全歼了叛军将领姚周所部。虽然最初的叛军以银刀精锐为班底构建,但随着大量投降者与流民加入,叛军的的整体实力已大不如前。

屡遭败绩的庞勋见状,便集结全军,决心与官军最后一搏。他首先在丰县击破了攻城的唐将魏博,之后向康承训进军。结果被早有准备的康承训伏击。良莠不齐的叛军,看见唐军军容严整,便一触即溃。原本庞勋有数万大军,等他逃回徐州时只剩3000人。可谓大势已去。

此后的数月内,官军在降兵的帮助下攻陷徐州,夺取了叛军的根据地。率领残部出逃的庞勋也在准备转战亳州时,遇到沙陀骑兵追击。这些来自西北的草原劲旅,即便是攻击阵列完整的叛军,也效果显著。如今,对手正在以行军的纵队溃逃。冲杀过去,自然是水到渠成。最终庞勋的残部全军覆没,自己也战死当场。

庞勋之乱:唐王朝丧钟的第一声响

突厥骑兵可谓晚唐和五代的胜利保障

乱世的开始

庞勋之乱:唐王朝丧钟的第一声响

唐代军中的本族与外族骑兵

庞勋之乱虽以失败告终,但唐朝的胜利却只是更大失灾难前的回光返照。史家多将变乱归结于当时在位的唐懿宗无能,但这场兵变的祸根早在40年前便已种下,并非唐懿宗一人的责任。

纵观中晚唐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亘古不变的常识。当一个帝国在制度上有严重缺陷,或许能靠少有的几位明君和几次天降好运来短暂中兴。但并不能解决深刻的社会矛盾。因此,这样的帝国尽管能享有一时繁华,但最终难免坠入失败的深渊。庞勋之乱后的唐朝正是如此。

当叛军残党依然流窜各地,藩镇与中央也是上下离心,百姓的日子自然不会安定。讽刺的是,皇帝本人的生活却日益奢华。不仅大兴木土,还要纵情声乐,甚至花重金迎奉佛骨。在唐朝权贵们的纸醉金迷之中,一场更大的黄巢变乱,便悄然酝酿起来。(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