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三种表达”

 ZhangHaiMing01 2017-11-07

人类的表达具体可以分为哪几种呢?

总结为以下三种:

一、提出问题的表达。

二、回答问题的表达。

三、纯粹抒情的表达。


首先讨论“提出问题”这种表达。

“您吃了吗?”这属于关怀式的提出问题。

“请把这个杯子给我。好吗?““好吗”大多时候是省略的,虽然省略了“好吗?”,也依然是个问句,这属于征求式的提出问题

“这么个小事,您为什么一拖再拖?“这属于诘责式的提出问题。

”您为什么与这样的人一般见识呢?“这属于安慰式的提出问题。

”您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这属于直接式提问。

不同的问式还有很多,在这里不一一作出归纳。


提出问题不但是语言上的,人类也可以通过肢体来提出问题。

如果有人惹你生气,你拍了一下桌子,你拍桌子的这个动作可理解为一个提问,即:”你为什么这么气我?'

如果您感到饭很难吃,您放下了筷子,你放下筷子的这个动作可理解为一个提问,即:“这饭怎么这么难吃?”

如果您在苹果树下,被苹果砸了一下,您摸了一下头,您摸头的这个动作可理解为一个提问,即:'为什么会这么巧正好砸在我的头上?'或者是另外的问题:”我为什么这么倒霉?“当然还可以理解为其它的问题,在此不一一列举。


那什么是“提出问题”的本质?

首先需要清楚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提出问题。

可以发现:

当一个人的基本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他会提出问题。

如果一个人他正在挨饿。

他应会提出一个问题时:””哪里有食物?“

当他知道哪里有食物时,他的第二个问题接蹱而来。:“怎么找到哪里?“

当他看到食物的时候,如果没有阻碍,他会直接吃。但如果有阻碍了,他会问自已:”怎么破除阻碍?“这些问题,人类已经习以为然,甚至已经感觉不到了。但是这些问的过程在理论上是存在的。


那“提出问题”的动机概括归纳起来是什么呢?

第一个动机是内在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第二个动机是外在的阻碍没有得到排除。

除了以上两种动机,那有没有其它情况呢?

一个人他既没有内在的需求,也没有外在的阻碍,他会不会提出问题呢?

一个人见了一个从没见过的东西,他一般会问:”这是什么东西?“

所以提出问题还有一个内在动因,那就是好奇,好奇是因为提出了新的需求,新的需求需要得到满足,这也可以归入第一个动机。

一个无忧无虑的人,他会不会提问题呢?

可知这个无忧无虑的人可能会因无聊提很多乱七八遭的许多问题,如果他提出了某些问题,说明了他们产生了某些新的需求,这也可以归为第一个动机。

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为了达成目的,他也会提出很多问题,这类可以归纳为新需求未得到满足而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归为第一个动机。

一个人在梦中也会不自觉的提出问题,梦中的问题要么是因为梦中需求没得到满足,要么是遇到了外在的阻碍而提出的,因此梦中的问题也可以归纳为第一个动机或第二个动机。


那么不同的“问题”对“回答”有什么要求呢?

可以归纳如下:

一、必须回答的,即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这个人会一直追寻答案,直到死才会停止,比如执着寻宝的人。

二、可回答可不回答的,这类问题紧急度一般,不回答会对人造成一定伤害。生活中大部分的问题都是可回答可不回答的,回不回答的权力在自已。

三、可以不回答的,这些事情确实无关紧要。比如有人随便问了下,:天怎么还在下雨呢?回不回答,无关紧要。


再让我们讨论下“回答问题”这种表达。

为什么要回答问题?

是因为有人或自已提出了问题,需要回答。

回答问题有哪些方式呢?

有人问您:“午饭吃了吗?”

您回答:“吃了”

这叫做直接式回答,问什么答什么且只答什么。

如果您回答:我不但吃了,还吃的很饱。“

您这是深入性的回答。

如果您回答:”滚你的,别问我。”

您这是责骂式回答。

如果您回答:“你问我这干吗?”

您这是不但没有回答而且还反问,您这属于反问式回答。

还有更多的回答。

比如您说:我吃了面条和白菜“

你这也是深入式的回答,答非所问,但属于与“回答问题”相关的表达。


“回答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回答问题”的原因是:

有问题需要您回答。


且我们已经认识到提出问题的本质是需求没有满足的表达。

你的回答让提出问题的人很满意,

这件事可以理解为某人的需求通过“提出问题”进行表达,

而您回答了他的问题令他满意,即是令他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假如你的回答让提出问题的人不满意,

这件事可以理解为某人的需求通过“提出问题”进行表达,

而您回答了他的问题并没有令他满意,即是没有令他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如果有人问:”您好,请问到某地怎么走?“

您回答怎么怎么走,他对您的回答也很满意。而他的需求您知道是什么吗?

可能他的需求是到某地找个人,也可能是到某地去吃饭,也可能是其它的目的,你是不得而知的。但对于他的这个问题,您确实是回答了他,他很满意,可理解为您仅仅是满足了他在“到某地怎么走”这个问题上需要回答的需求。但是这对于那个问路的人来说,有助于他实现他最终的或真实的需求。

因此可以认为:

回答问题的本质是试图满足别人的需求或自已需求的表达。

当然回不回答问题是一个人的权力。


三、纯粹抒情

什么叫纯粹抒情呢?

除了“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达之外的表达,都属于纯粹抒情。

你没事闲唱,啦啦啊、您读一首诗、悠闲的唱一首歌,就在这纯粹抒情。抒喜,抒悲,抒怒,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或抒发其它复杂的感情。

纯粹抒情也是人的需要。

很多音乐和绘画作品可以理解为一种纯粹抒情。

那么纯粹抒情的本质是什么呢?

有人因某件事的成功,他高兴的难以自控,他要大喊或跳几下。

有人因悲伤受不了,他要哭一场。

有人非常愤怒,他要摔一些东西。

等等。

人为什么要纯粹抒情呢?

是因需求没得到满足或需求得到满足使他身上或心理产生了某种强烈的情绪需要表达,或者非强烈的情绪的自然的表达。

因此可以把纯粹抒情的本质定义为“需要得到满足或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情绪的表达”。


现在归纳出表达定律:

人类所有的语言、动作及心理活动的内容有且只有三种类别:第一种类别为提出问题的表达,第二种类别为回答问题的表达,第三种类别为纯粹抒情的表达。并且可以作如下推论:

推论一:一个处在非昏迷状态的人要么在提出问题,要么在回答问题,要么在纯粹抒情。(睡的太死且未叫醒之前的状态也定义为昏迷状态)

推论二:一个人自认为随便说的没有意义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其实都是在“提出问题”或是在“回答问题”或是在“纯粹抒情。”

通过推论二又可得出推论三:

一个人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一个人,

不管他是写书也好、

不管他是拍电影也好、

不管他是做官也好、

不管他是做生意也好、

不管他是当医生也好、

不管是他当军人也好、

不管他是当科学家也好、

不管他是当农民也好、

不管他是圣人也好、

不管他是普通老百姓也好。

等等。

我们都可以以”三种表达“来判断他。

这三种表达,其实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一直都在用,但是一直没有上升到系统理论的高度。

我认为这个”三个表达“的理论是弄懂一切事情的最好的方法论。

当我们对某事某物没有头绪时,我们用三种表达来分析,就会使事情变得简单明了。以后的文章会应用这种方法论来描述一些所谓非常难懂难解的问题。


对于动物,我们怎么理解它们的表达呢?

动物的所有肢体语言和吼叫,是不是也在三种表达的范围内?

一只老虎饿了二天,它吼叫了一声。

它有可能在表达什么呢?

它有可能在发问:“食物都到哪里去了?”

也有可能感叹:“这年头食物真难找啊!”

也有可能在说:“哈哈,我已经知道食物在哪了.'

在这种情况下,它也有可能是在纯粹抒情。

在此不展开描述,以后有机会再讨论动物植物以及所谓非生物的表达方式。


“三种表达”是否可用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

很难成立。

因为“需要”首先是对人和动物来说的,现在我们认为只有人和动物才有主观意识,有主观意识的才有所谓的“需要”之说。一块石头目前我们还不能说它有什么“需要'。

“三种表达”的理论是建立在主观需要的基础上。

因此:

“三种表达”目前不能应用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

但是,

如果我们假设有个上帝存在。对任何一个事物,我们便可应用“三种表达”的理论。

如果有了上帝存在,我们便可以说上帝需要这么做或说上帝不需要这么做。那“三种表达”的理论倒可以应用在整个宇宙了。

我们可以研究

上帝提出了什么问题?

上帝在回答什么问题?

上帝在抒发什么感情?

在此暂不作深入讨论。


我认为目前“三种表达”的理论可以主要应用在以下方面:

分析描述一部书,

分析描述一部电影,

分析描述一个广告,

分析描述一个案件,

分析描述一个所谓高深难懂的理论,

分析描述一个人的思想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