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题与需求

 苏格柏图 2020-08-01

什么是“问题”?从字面意思上,“问题”一词,有好几层意思:

第一,要求回答的题目。

第二,需要解决的矛盾、疑难的事情。

第三,一些欠妥当、不易被接受的事情。

第四,一些事故和麻烦的事情。

第五,一种书面语,指关键、要点的表述。

第六,对工作、生活、心态等导致应该有的状态与现在状态存在差距的影响因素。

总结一下,所谓“问题”就是个人不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此而感到疑难的情况出现。因为人的能力、知识、经验、财富、力量都是有限的,所以问题伴随着我们成长的每一个关口和时段。是问题迫使我们思考、行动、进步,成就了当下的我们。

要给问题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并不简单,心理学家邓克尔曾认为,当有机体具有一个目标但不知道怎么达到这一目标的时候,就产生了问题。

凡是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问题存在,一切问题都来自于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的《人类动机理论》中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问题与需求
问题与需求

当一个人饥饿难耐时,他一心所想的就是如何找到或买到食物,而不会顾及其他事情。在这个时候,其他需求无论是安全感也好,爱欲也罢,或争强斗勇,都无关紧要。然而当食物和水的需求已经满足,该需求就会不再紧要,其他需求变为更为重要的需求。如此类推,如上图所示,这些需求现象构成了一个关于人类动机理论的部分事实依据。

这一系列需求也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每个处于不同需求阶段的人,从低到高,根据事实情况把不同需求作为最重要需求的人也就分成了不同的层次。也就是人与人的阶级区分。

每个阶级的人想要满足自己视为最重要的需求就需要做一些相应的事情才能获得需求的达成。

问题与需求

然而进入了1960年前后,马斯洛开始感到五个层次架构的人类动机理论的需求还不够完整,自我实现并不能成为人的终极目标。

他愈来愈意识到,一味强调自我实现的层次,会导向不健康的个人主义,甚至可能会导致自我中心的倾向。

他说,当一个人缺乏超越的及超个人的层面,便会生病或其他问题发生,我们人类需要比我们自我更大的东西。

他说,人们需要超脱个体的实现与超越,人们需要超越个体,因此马斯洛在去世前一年(1969)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文章《Z理论》,他在文中重新反省他多年来发展出来的需求理论,可归纳为三个次理论,即X理论、Y理论、Z理论,构成了下面的体系: 

Z理论 :6.最高需求(超越性的灵性需求)

Y理论: 5.自我实现需求

  4.尊重需求

  3.社交需求

X理论 :2.安全需求

  1.生理需求

马斯洛用不同最高需求分为Z理论,那么最高需求是什么呢?

例如:超个人、超越、灵性、超人性、超越自我、神秘的、有道的、超人本(不再以人类为中心,而以宇宙为中心、天人合一,等等)。

马斯洛将原来的第一到第五层次需求分为X、Y理论,跟Z理论共同组成XYZ完整的立体理论,表示了圆满。

明白了问题,明白了需求,每个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思考和衡量处于那个阶段,就需要想办法解决对应的最重要的需求。

此刻,我们要记住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百事不求人的理想状态,生活每一步的问题和需求的解决陪伴的都会有努力,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只有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欣赏问题,就不怕问题,问题就会成为走向幸福的阶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