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好了细节就写活了全文丨佳作推送:小金鱼

 Purefact 2017-11-07

导读:记叙文里面的细节,就像沙子里面的金子,就像绿叶中的花朵,就像云层里面的月亮,光彩夺目,无法掩饰。作文要出彩,细节必须出彩。这篇作文把两条金鱼给写活了,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写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细节。


小金鱼

杭州市高新实验学校四年级 王语涵


今天,外婆和我带了两条小金鱼回家。一条全身都是金色的,阳光一照,更是金光闪闪,我管它叫“小金”。另一条一半是红色的,一半是白色的。它的尾巴薄如蝉翼,像仙女的白纱裙,中间有一个红点,我给它起名叫“小点”。

开头交待两条小金鱼名字的来历,有条不紊,从容不迫,很好。



第二天,温暖的阳光照耀在鱼缸上,水面出现了一个光斑。风吹树叶摇,光斑也跟着一闪一闪。小金吓得惊慌失措,它一会儿左冲右突,一会儿又和正在水底悠闲“散步”的小点撞在一起……小金溅起的水花要么泼在书桌上,要么飞进我的眼睛里。我虽然很气愤,但是看着它在水里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还是担心它下一秒就要跳出来了!小金真是一个“胆小鬼”。

小金的胆小,写得太生动了。尤其是对光斑摇动的描写,观察特别仔细,让人耳目一新。记叙文里面的这些细节,就像沙子里面的金子,就像绿叶中的花朵,就像云层里面的月亮,光彩夺目,无法掩饰。作文要出彩,细节必须出彩。


一周后,小金就变成了“贪吃鬼”。我把三粒鱼食丢进鱼缸里,只见小金摆动胸鳍,甩甩尾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水面,张开大嘴,“咕咚”一声把鱼食吞了下去。接着又吃了第二颗、第三颗。可怜的小点呆呆地立在一旁,什么也没有吃到,仿佛责备我供养不周。这时我便替它添食,把“贪吃鬼”用手拨拉到一边去,省得它再来抢食,这样小点就可以安宁地吃一顿美餐了。

这一段里的两层对比,运用得都很好。第一层对比,是小金如何从“胆小鬼”变成“贪吃鬼”的。从先前那个被光斑吓得惊慌失措、左冲右突的家伙,变成了冲向水面、张开大嘴抢食的家伙。其中,“咕咚一声”用得很妙,现实中金鱼吃食可发不出这么大的声响,略带夸张是作者的心理作用。

第二层对比,是拿小点和小金对比。和那个莽汉相比,小点有点像个娇弱的林黛玉,只会呆呆地立在旁边责怪作者。这里的“呆呆”“立”“责怪”用得都很好,是把一条金鱼当作人来刻画了。通过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两条金鱼被赋予了鲜明的性格,在文字里面也活灵活现起来。



小金和小点虽然性格各异,但它们仍然是一对好朋友。它俩时而安静地依偎在一起;时而你追我赶,畅游水底;时而头对头,两张嘴一张一合,仿佛在说悄悄话。小金和小点,祝愿你们快快乐乐地长大!

两条小鱼,就像两个小人儿。它们各有性格,却可以求同存异,愉快地生活在一起。三个“时而”连用的排比句式,写得很好。这种句式的好处,就是可以高效地把多种情态组合在一起。训练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熟练掌握,离不开对类似句式的运用。



周东飞老师点评


这篇作文把两条小金鱼给写活了,它们不是仅仅具有动作、情态,而是真正拥有了各自的性格。两条金鱼中,写得更丰满、更立体的是小金。这个金光闪闪的家伙,一开始是一个“胆小鬼”,看到一个光斑居然会被吓得在鱼缸里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可是,一周之后它变了,变成了一个大大咧咧、主动抢吃的“贪吃鬼”。而另一条穿着“花裙子”的小点呢,性格比较文静怯懦,吃东西也需要作者加以格外关照,被抢食的时候只知道立在一边责备主人。——这哪里是两条鱼,这分明是两个小人儿嘛。


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本文写活两条金鱼的成功经验在哪里?一是细节的描写。写小金的胆小,是从一个小小的光斑写起的。因为有阳光,所以鱼缸里出现了一个光斑。因为树叶被封吹动,所以光斑也跟着动摇起来。正是这个光斑把小金吓得魂飞魄散。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小金的成长变化,是通过从胆小到贪吃的对比来体现的。小点和小金的性格,也是通过两条鱼在食物面前的不同风格来表现的。三是丰富的词汇。薄如蝉翼、惊慌失措、供养不周……对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词汇是可以点赞的。


在这三条经验的背后,仍然是观察、阅读、思考这些底层的东西。看到本文,让我想起了辛弃疾两首词里面的细节描写。一首词里写一个醉汉的神态,说“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风吹动松树,醉汉以为松树要走过来扶自己,就用手推松树,说“去去去”。另一首词写池塘景色,说“画栋频摇动,红蕖尽倒开。”房子频频摇晃,荷花倒着开放。仔细一想,从池塘里看到的景物,可不都是倒影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