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子羽

 不再狐单 2017-11-07

  宋代崇安五夫里?眼1?演刘氏是累世簪缨的大族著姓,有“三忠一文”之美谥。“三忠”指刘韐、刘子羽、刘珙,因刘韐死后谥为忠显公,刘子羽、刘珙死后也先后谥为忠定公和忠肃公,故世称之为“三忠”;“一文”指刘子翚,死后追谥为文靖公。

  崇安五夫里刘氏,以刘翔为始祖。刘翔生子刘庸,刘庸生子刘光位,刘光位生子刘玉,刘玉生子刘文广,刘文广生子刘太素,刘太素生子刘民先,刘民先生子刘韐,刘韐生子刘子羽、刘子翼、刘子翚,刘子羽生子刘珙。传至刘珙,已是刘翔第十代孙。其间,大约到北宋后期刘翔第六代孙刘太素之时,族人承续祖训、光宗之气日盛,开始“崇礼文,笃经术,谨游从,厚风化。是载是循,久而弗怠”,使崇安五夫里刘氏日渐人文蔚起。刘太素终生“以儒学教授乡里”,虽没做官,但后来却以孙刘韐为贵,从此开启刘氏一族延续数代的家声。刘韐乃是宋代一位著名的大忠臣,被朝廷追赠为朝议大夫。崇安五夫里刘氏也因他而名闻天下,尔后成为两宋之际显赫于朝野的军事世家和文化望族。

  刘韐(1067-1127),字仲偃,宋哲宗绍兴元年(1094)进士,历任江西丰城县尉、秦州陇城县令、陕西转运使、越州知府、福州知府、荆南知府、徽猷阁待制、显模阁直学士。因多次击退金兵的进攻,受到宋钦宗的器重,升为资政殿学士。宣和四年,朝廷合议联合金兵攻打契丹,命童贯为两河宣抚,刘韐为童贯的参议官,带兵收复燕州地区。刘韐奉命在河北招募了一批“敢死战士”,编成一支队伍,欲以黑龙水德之势,助童贯破大辽夺燕云之地。而不肯再在相州服弓手职役的岳飞,就是最先应募为“敢死战士”而去见刘韐的其中一位。岳飞从军后,得到刘韐的赏识,起初被委以小队长之职,后因战功被提升为统管13个小队的两个副队长之一,最后成为一代名将而彪炳史册。岳飞是众所周知的民族大英雄,他的崛起和功名盖世,除了自身素质和适逢天时外,应该说,刘韐对他的器重和提携也是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靖康元年(1126),金人大举南下,北宋王朝形势危急。刘韐在此国家危急关头出任京城四壁守御使,负责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的防守事务。十一月,金兵攻陷汴京。靖康二年(1127)正月,金兵俘虏宋徽宗和钦宗二帝。汴京失陷后,刘韐奉钦宗之命出使金军大营议和。金军派仆射韩正将刘韐安排在一所寺庙居住。韩氏对刘韐说:“国相知君,今用君矣。”?眼2?演刘韐正气凛然道:“偷生以事二姓,有死,不为也。”?眼3?演韩氏还告诉刘韐,金人正在计划另立一异姓取代赵氏做中原汉人的新皇帝,并准备用刘韐任仆射,“与其徒死,不若北去取富贵。”?眼4?演刘韐听后仰天大呼:“有是乎!”?眼5?演韩氏走后,刘韐写了一封遗书,派亲信连夜回家通报给家人儿女,然后沐浴更衣,在寺院中上吊自杀。

  刘韐在遗书中说:“金人不以予为有罪,而以予为可用。夫贞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君;况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此予所以必死也。”?眼6?演把忠君和节操看得比生命还重的刘韐选择了“舍生取义”的传统最高道德标准。刘韐舍身取义、为国尽忠的壮举,受到朝野的一片颂扬。南宋高宗下诏追赠他为资政殿大学士、太师,尊谥为“忠显”。甚至连敌对的金人也敬佩他的忠烈,因此将他的遗体入殓暂时安放在寺庙西冈上。80天后,刘韐家人获得机会将他的遗体运回崇安五夫里葬于拱辰山南。

  刘韐娶夫人李氏,封秦国夫人,继吕氏,封韩国夫人。生有三个优秀儿子:刘子羽、刘子翼、刘子翚,均为南宋初的著名文人。刘氏家族发展至此,家业日大,影响日广。

  刘子羽(1097—1146),字彦修,少年随父驻防浙东。金兵南侵,父子死守真定(今河北正定),于是出名,补将士郎,转宣教郎,代制东安抚司,书写机宜文字,以功转为朝议大夫,授直秘阁。南宋建炎三年(1129)升秘阁修撰、池州知府,后改集英殿修撰。张浚出任川陕宣抚处置司时,刘子羽被聘为参议军事,“浚虽衄师,卒全蜀,子羽之力居多”。?眼7?演绍兴二年(1132),刘子羽任利州路经略使兼兴元府知府,率部驻守关中、汉中,部署协调各将领,与吴玠等人力抗金兵,为保川陕又屡立战功,使南宋半壁江山得以保存。绍兴四年(1134),因富平之役与张浚一同被免职,责授单州团练副使,白州安置。不久复出,任提举江州太平观、知鄂州、权都督府参议军事,再次镇抚川陕一带。此后,刘子羽几度宦海沉浮,绍兴八年(1138),御史常同论子羽十罪,以散官安置漳州。绍兴十一年(1141)张浚荐子羽复元官,知镇江府兼沿江安抚使、徽猷阁待制。因力主抗金,晚年受投降派秦桧打击排挤,复提举太平观。绍兴十六年(1146),刘子羽含恨去世,葬于五夫里蟹坑,终年50岁。谥为“忠穆”,后改谥“忠定”,追封魏国公。

  刘子翚(1101—1147),字彦冲,号屏山,又号病翁,人称屏山先生。早年以父荫进入仕途,历任承务郎、通判兴化军、莆阳郡丞、承议郎。30岁时,因父亲殉难,刘子翚哀伤过度,染成疾病,无法再担负官职。于是,辞归崇安故里长达17年之久,专心研究儒学并集徒讲学。年轻时喜欢佛学,后潜心研究《周易》,焕然得道。刘子翚无子,以兄刘子羽最小儿子刘玶为后,遗著由嗣子刘玶编为《屏山集》20卷,朱熹为之作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集中谈理之文,辨析明快,曲折尽意,无南宋人语录之习。论事之文,洞悉时势,亦无迂阔之见……诗风格高秀,不袭陈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朱熹成为一代理学大师,与刘子羽、刘子翚兄弟俩的教诲分不开。刘子羽不仅是一位力主抗金的爱国将领,而且是一位学问渊博的学者。他做官时与吏部侍郎朱松相交莫逆。刘子翚隐于五夫里时与当时大学者胡宪、刘勉之、朱松等为道义之交。朱松去世时,将子朱熹托付给刘子羽、刘子翚。并对朱熹说,“籍溪胡原仲、白水刘致中、屏山刘彦冲,此三人者,吾友也。其学皆有渊源,吾所敬畏。吾即死,汝往父事之,而唯其言之听,则吾死不恨矣。”?眼8?演

  绍兴十四年(1144),刘子羽不负朱松之托,将朱熹母子从建州(今建瓯)城南迁到崇安五夫里居住,在自己的宅旁为朱熹母子造了一所宅居———紫阳楼,以供止宿读书之便。朱熹从15岁起在此定居,一直到晚年迁居建阳为止,共50年整。朱熹搬到五夫里时,刘子翚正在崇安讲学。朱熹跟随他到崇安,“朝夕于之侧”,“顿首受教”。?眼9?演

  刘子羽娶福国夫人熊氏、庆国夫人卓氏,共生了三个儿子:长子刘珙;次子刘瑺,任承务郎;三子刘玶,任从事郎。

  刘珙(1122-1178),字共父,一字共甫,又作恭父,天生资质奇特,自少跟随叔父刘子翚学习,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考取进士。历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礼部郎官、中书舍人、直学士院、泉州知府、瞿州知府、潭州知府、湖南安抚使、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乾道初进职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成为当朝宰相。“以大有为之臣事大有为之君”,?眼10?演后因坚持己见冒犯孝宗皇帝,受到降职处分,被再度调离朝廷,到地方任职。先后出任隆兴知府、江西安抚使、知荆南府、湖北安抚使、知建康府、江东安抚使、行宫留守,最后升任观文殿大学士。淳熙五年(1178)去世,赠光禄大夫,为“忠肃”,后追封为鲁国公。

  “忠孝节义”,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维护其阶级统治的道德规范,是中国儒学所推崇的美德,亦为国人评判民族英雄和有功于国家之臣的传统标准。五夫里刘氏家族兴于斯文,闻于忠义,一脉相承。刘韐在金兵攻陷京城之前,其职务就被昏庸钦宗赵桓所罢免。当京城陷落,二帝被俘,一帮佞臣却派刘韐出使金营。刘韐之所以敢应命出使“亡国大使”,他所想到的不是个人生死问题,而是“忠于君命”。因此,他毫不犹豫地领命,并在利诱面前尽忠死节。至于刘子羽,一生为国挥戈疆场,30年如一日,转战于川陕边界的险山峻岭。刘珙,曾官至当朝宰相,论事坚决,不避权势,在治国安民、整顿地方吏治、兴办教育、振制弊政、赈灾救民等方面均取得了优良政绩,连孝宗皇帝都不得不承认刘珙的“不妄忠言而才又非他人所及”。

  综观中国古代许多家族,或以武略为主缺少文韬,或以文韬为主缺少武略,而刘氏家族文武兼备,且延续数代,这在中国古代家族史中实属罕见,堪称典范。特别是刘氏家族从重视读书治学修身的家风到践履“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节操,斯文与忠节并重。它不仅表现在刘韐祖孙三代自身的文韬武略兼备,还突出地表现在对旷世文武奇才护育或奖掖的无量功德:文者,教导一代理学宗师朱熹也;武者,提携一代民族英雄岳飞也。煌煌史册,单凭这点,就足以让刘氏家族名垂万古。

  刘韐、刘子羽、刘珙祖孙三代之忠节可嘉,然刘子之斯文孝义亦可称道。朱熹向刘子翚请教入道门径和次第,刘子翚告诉朱熹从《易经》中得到入道的门径,并以“不远复”三字告诫朱熹。刘子羽待朱熹如子侄,为朱熹之义父;刘子翚悉心教导朱熹,为朱熹之恩师。朱熹后来将儒学发扬光大,成为理学大师,这不能不说得益于刘子羽、刘子翚的悉心培养。刘氏的家学渊源,既滋养了本家族的文韬节操,又哺育了朱熹的才学。而朱熹的成才成名,又反过来使刘氏家族忠节之举与斯文之风得到进一步弘扬光大,影响后世。朱熹在其后的几十年中,对刘家的抚育感恩不尽,并对义父刘子羽身遭秦桧等奸臣迫害深感愤慨。由于当时刘子羽得罪于投降派的权贵,所以卒时丧仪简约,身后萧条,既没有谥号(后孝宗感刘子羽为官正直,封其为右朝议大夫充徽猷阁待制少傅,谥“忠定”),也未建立神道碑。对此,刘子羽长子刘珙深感内疚,临死前把立碑的夙愿托付好友朱熹。他在写给朱熹的遗书中说:“珙不孝,先父之墓木已拱,而碑未克立,盖有待也。今家国之仇未报,而珙衔恨死矣,以是累子,何如?”?眼11?演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刘珙临终时对朱熹的拜托,如同当年朱松临终时对刘子羽的拜托,义重情深,何其类似!朱松和朱熹,刘子羽和刘珙,构成了两对父子之间生前与身后的前辈为后辈、后辈为前辈的交互关系。这种相关联的纽带,除了历史本身的巧妙选择和安排外,便是忠义与斯文内在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朱熹受刘珙重托之后,立即筹划为刘子羽建神道碑。这一年,岳飞已被追谥为“武穆”,主战派得势,立碑时机已渐趋成熟。朱熹遂探研刘氏族谱,按照其师刘子翚撰写的刘子羽行状,亲撰并手书子羽神道碑,且函请张浚之子、南宋著名学者张栻用篆书题写了碑额。子羽碑全称为“宋故右朝议大夫充徽猷阁待制赠少傅刘公神道碑”。篆额作者张栻曾任武夷冲佑观提举,对刘氏家族颇为景仰,过从甚密。朱熹在长达3725个字的碑文中,以酣畅的笔墨歌颂了刘子羽协助南宋初年宰相张浚,开辟川陕第二战场,确保南宋半壁江山的军功和政绩,列举了他和崇安籍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兄弟浴血保卫四川的几次惊心动魄的战斗事迹,歌颂了刘氏祖孙三代英勇抗金的功勋。碑文道:“刘公家自忠显公以来,三世一心,以忠孝相传,事业皆可纪,公所处尤艰且勤,绩效最著,不幸困于诬,不卒其志,而中也以没。”?眼12?演其中“三世一心”指刘韐、刘子羽、刘珙。刘韐祖孙三代对赵宋王朝的继与存,投注了几多心力甚至生命。他们被追赠的谥号均以“忠”字开头,从中亦可看出刘家对赵宋的忠诚。

  然而,该家族尽忠报国的表现何以如此杰出?刘氏的忠节乃是该族儒学斯文之风经久累积而至。正是这个家族历来注重儒家文化学养与秉持民族气节相融合,立言立德以儒家为准则、立身立功以忠节为规范,经邦弘化、经世致用的结果。这一点,在后人的著述中亦得到充分印证。

  为弘扬刘氏家族的忠节思想,以教化刘氏后人及乡里,刘珙之子刘学裘,编著了刘氏《传忠录》。他在自序中写道:“学裘家,自忠显死靖康之难,而子孙痛家国之仇未雪,父诏其子,兄语其弟。朝夕所以讲明者,自忠之外,无他说。所以三世著见于事业者,亦粗表,暴先生以为忠之传者,在是也。”倪思?眼13?演为《传忠录》作序中写道:“自古忠臣义士所以树立于天壤间者,各随其性分之所当尽而已。……教之忠,以何道哉?学是也,故不维学之于师友又贵于家传之。”徐次铎的绝世之笔便是为《传忠录》作序?眼14?演,《序》中道:“刘氏之世德行业谱谍,爵里皆在焉。独以忠名尊事君纪百行之原也,刘氏之大,自忠显。”由此可见,刘氏家族的忠名在南宋当世早已赢得举国君民的确认和敬仰,也说明了“忠名”来之于“学名”,与家学、家传、家教、家风的密切关系。

  中国的家族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这也是构成中国社会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家族的作用与国家的关系千丝万缕,难以割断。国,正是由千百个不同的家族组成的;家族文化,也折射和体现国之文化。崇安五夫里刘氏家族的尽忠报国、民族大义、人品节操、斯文教化、从善乐施等等,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美德的集中体现;刘氏家族的忠节思想与斯文家风,对于弘扬传统美德,加强思想文化道德建设,促进社会的和谐,仍有许多可鉴之处,值得我们珍视和挖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