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向云:浅谈汉字简化

 沁园春春2016 2017-11-07
    摘 要:简化是汉字字形演变过程中的主要规律。本文试从汉字简化的分类、方法以及汉字简化的利弊与未来对汉字简化问题进行阐述。
中国论文网 http://www./1/view-5735700.htm
  关键字:汉字简化;分类;方法;利弊;前景 

  汉字在使用过程中,体系与字形都在不断变化着。就汉字的体系而言,几千年来,汉字越来越繁难庞杂。就字形而言,除了少数汉字在几千年的演变中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大部分汉字都发生了易变,有的变简为繁,有的变繁为简,但汉字演变的总趋势还是由繁入简。汉字简化不仅是汉字作为辅助性交际工具趋向简单、便利的必然要求,更为汉字的普及和推广带来有利条件。 

  一、简化的分类 

  汉字的简化总体来讲有两部分,其一精简体系,其二精简字形。
  汉字体系的简化,即汉字去异体字,除繁体字的过程。由中国改革委员会公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依照从俗、从简、照顾书写方便三个原则,对810组异体字进行精简,废除了1055个异体字。
  汉字形体结构化繁为简的趋势,在甲骨文时代就已初见端倪,其后经西周金文而战国古文,规范化为小篆,又演变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这种简化趋势更是越加明显。汉字字形的简化使汉字的表意性逐渐减弱,而使其符号性、记号性更为增强。 

  二、汉字简化的方法 

  1、汉字体系简化的方法
  汉字的总数是不断增多的。从东汉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收字9353个,到当前的《汉语大词典》收字六万多个,汉字增长的幅度可见一斑。但是《康熙字典》一类大型字典中包含了许多极为生僻的字以及很多异体、讹体。限制与减少这些异体字与生僻字就是对汉字体系的“瘦身”。
  2、汉字形体结构简化的方法
  ⑴汉字形体结构化繁为简,在古文字阶段主要有一下五种方法:
  变图形为符号。早期的象形字“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图画味道很重,比如“车”,就是依样画葫芦画出来的双轮车,写起来非常复杂,后经逐步简化,现在只剩下四画。
  删除多余或重复的偏旁部件。为求简单,将一些合体字不必要的或重复的偏旁删去,如“渔”字,造字时以水中有鱼取捕鱼之意,多至两水四鱼,后把重复的去掉,留下了一水一鱼。“渔”字一繁一简共见于甲骨文,经过一段时间的竞争,结构简便的“渔”代替了其繁体。
  截取原字的一部分以代替本字。截取表示本字特征的形体而删去附加性形体。如“旅”,甲骨文作旗下二人的形状,古金文则强调旗帜的特征,至周代金文有些还附以车的形象,表示行军作战要有战旗、战士和战车。而后去掉了“车”,旗帜也符号化,只取其中旗下二人会意的“旅”。
  更换偏旁,以简代繁。形声字中改用比较简单的形旁或声旁来代替原来复杂的部分。如“庙”字,西周金文大多数从广从朝,战国时便简省为从广,苗声。
  更换字体。以简单字体代替复杂字体。如,以“原”代“�”,以“粗”代“�”,以“岳”代“�”,以“尔”代“�”等。
  ⑵现代汉字简化的方法可以归纳为省略、改形、代替、新造四大类,具体有以下几种:
  1.保留原有轮廓。如:“�”作“虑”,“�”作“窜”,“�”作“树”。
  2.保留原有的特征。如“�”作“虐”“�”作“开”,“�”作“医”。
  3.改换形符或声符。如“�”作“亿”,“�”作“痒”,“�”作“剧”。
  4.将非形声字改为形声字。如“�”作“审”,“�”作“邮”,“�”作“态”。
  5.同音归并。如“困”代“�”,“台”代“�”,“丑”代“�”。
  6.草书楷化。如“为”代“�”,“书”代“�”,“马”代“�”。 

  三、汉字简化的利弊 

  汉字简化不仅是汉字作为辅助性交际工具趋向简单、趋向便利的必然要求,更为汉字的普及和推广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从而带动了教育事业的长足进步。但是,简化字也并不是尽善尽美的。比如,因过于简化而产生的大量形近字,既难分辨,又易写错。并且过于符号化使得有些简化字与原形相差甚远,无音义可循,造成了学习者的困扰。加之汉字规范化不够,社会上用字混乱的现象还很明显。
  总的来说,汉字简化的目的既然是便于书写、交际,当然也要以不影响交际、不致引起混乱为原则,并非笔画越少越好,字形越简越好。并且,汉字简化的同时,还要重视汉字规范化的约束,这样才能确保汉字简化的初衷的实现。 

  四、汉字简化的未来 

  汉字简化既然是字形演变的总趋势,是客观规律,现行汉字仍然有繁难之处,在使用过程中,还可能会继续简化。但是,继续简化并不是不断简化,天天简化。汉字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稳定性仍然是其必须特性,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运用于交际。因此,对于全社会而言,我们在承认并尊重汉字简化规律外,还必须强调汉字的规范化,否则,社会用字将必然处于混乱状态,正常的交际活动就会收到影响。 

  参考文献: 

  [1]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2]陈炜湛.《汉字古今谈》[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
  [3]廖才高.《汉字的过去与未来》[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4]陈章太.《论汉字简化》[J].语言文字应用,1992年,(2)
  [5]苏培成.《关于简化汉字几个有争论的问题――纪念〈汉字简化方案〉公布35周年》[J].语文研究,1999年,(1) 

  作者简介:李向云(1988.1-),女,河北省保定人,河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