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学:阳溪穴

 山东中医竹林 2017-11-07




01

穴名

手阳明大肠经 

穴名:阳溪


拼音:yáng xī


归经:

手阳明大肠经


出处:

《黄帝内经灵柩·本输》


02

穴名解


阳为阴之对,指阳经;

溪即沟溪,

此穴属手阳明经,

局部呈凹陷,

像山间沟溪,

故名阳溪 。


特异性:

手阳明大肠经五输穴之经穴,五行属火。


别名:

中魁

《针灸甲乙经 》


03

标准定位


在腕背横纹 桡侧 ,

手拇指 向上翘起时,

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


取法:

在手腕桡侧,

拇指上翘,

当两筋(拇长伸肌健与拇短伸肌腱)之间,

腕关节桡侧处取穴 。


穴位解剖

阳溪穴下为皮肤 、皮下组织、桡侧腕长伸肌腱。


有头静脉 ,桡动脉 本干及腕背支。

分布 着桡神经浅支。

皮肤由桡神经浅支分布。

皮下组织较疏松,

有桡动脉的背支经过。

手背 深筋膜 在腕背侧增厚形成腕背侧韧带 ,

针穿该韧带在拇短、长伸肌腱之间达桡侧腕长伸肌腱背侧。

以上该穴三肌(腱)均包有指腱鞘 ,

并由桡神经深支支配。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桡神经浅支和头静脉经过并分布;

深层有骨间后神经和动脉分布 。

布有桡神经浅支,头静脉、桡动脉本干及其腕背支 。


功效与作用


阳溪有清热散 风,通利关节的作用 。

阳溪有祛风 泄火、疏筋利节作用  。

手阳明经脉 、经别 、络脉 、经筋 均与头、目、耳、齿有联系,

故阳溪穴可治疗头面 五官 病。

癫、狂、痫证多由心、肝痰火蒙蔽清窍所致,阳溪为五输穴中的经穴,五行属火,火乃肝之子、土之母,泻之可清心 肝之火,补之可健脾 祛痰 ,

故阳溪可用于癫、狂、痫证的治疗 。

阳溪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五输穴之经穴,有清泻阳明 、舒筋利节的作用。

所治症,略同合谷 。


主治病症:

阳溪主治头痛,目赤肿痛,目翳,耳聋,耳鸣,舌本强,吐舌,齿痛,龋齿痛,咽喉肿痛,鼻衄,鼻鼽,泄泻,消化不良,癫狂,痫证,肩臂疼痛,半身不遂,偏瘫,腕痛连肘,腕臂痛,肘臂不举,手腕疼痛无力,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五指拘挛,掌中热,身热,热病心烦,疟疾,神经性头痛,扁桃体炎等。


配   伍


阳溪配印堂 、太阳 治前头痛 。

阳溪配阳谷 ,有清热泻火 ,消肿止痛作用,治目赤肿痛 。

阳溪配合谷治咽喉肿痛 。

阳溪配阳池 、阳谷治腕关节痛 。

阳溪配解溪 ,有宁心安神 作用,主治心悸 怔忡 。

阳溪配解溪、神门 ,治惊悸 、怔忡 。

阳溪配大陵 、太冲 ,治目赤肿痛 。

阳溪配三间 、间使 、膈俞 ,治呃逆。

阳溪配列缺 ,有通经活络 作用,主治腕部腱鞘病。

阳溪配偏历 、列缺,治头项痛 。


04

刺法

直刺 0.5~0.8寸 ,

局部有酸胀感  。

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可采用"恢刺 "法或短刺法 。


05

灸法

艾炷灸3~5壮,

艾条灸10~20分钟。


06

注意


针刺阳溪不能过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