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吃到的“水果月饼”,大部分都是冬瓜做的丨视知百科

 黑猩猩表哥 2017-11-07





这里是文字版



相比豆沙、五仁、蛋黄这些传统口味,水果月饼的历史也就几十年。


它的配料表前三名里,一般有种叫做“冬瓜蓉”的东西。至于真水果,只能靠运气了。

 


根据2015年的《月饼国家标准》,馅料中果肉占到四分之一以上的,叫“水果月饼”没到的可以叫水果味月饼”。所以,水果味月饼没水果,不算欺骗消费者。



可是,为什么好好的水果馅,非要让冬瓜瞎搀和? 冬瓜出馅率比水果高,价格又便宜,做月饼成本低。冬瓜纤维细腻,馅料口感可能比真水果还讨喜。



这种操作的鼻祖是台湾名点


凤梨酥。

 

早期的凤梨酥里只有凤梨和糖,但是当时的台湾土凤梨味道过酸,纤维感又太重,做成糕点以后,许多人接受不了。于是冬瓜的上位之路就开始了。



不过,台湾师傅们也没有抛弃凤梨本尊。


大约十年前,台北业界制定了行业标准,规定产品想叫凤梨酥,真果肉必须占到馅料20%以上



和台湾标准比较一下,大陆的其实


更严格。

 

但到了现在,台湾凤梨酥有两种:含20%果肉的和百分百果肉的;大陆水果月饼也分两种:含25%果肉的以及没有果肉的。



冬瓜做馅儿,本来无可厚非。不过要想在满眼的“草莓味”“芒果味”中间,想找到一块货真价实的水果月饼,实在是有点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