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痴呆症行为问题处理

 快乐英平 2017-11-08

定义

老年痴呆症是因大脑神经细胞病变引致大脑功能衰退的疾病,患者的记忆、理解、语言、学习、计算和判断能力都会受影响,部分且会有情绪、行为及感觉等方面的变化。

老人痴呆症患者常见的行为问题

目的

机构内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他们的行为问题会得到专业人员全面和正确的评估,不会被误解。

老年痴呆症老人的行为问题会得到适当的处理,从而减低其重复出现的机会或次数,并能减低对老人和机构的影响。

通过讲解及训练,让机构护理人员增强对老年痴呆症的认知,消除误解,并能更熟练和更有信心地处理老人的行为问题,从而改善与机构及其家人的关系,减低照顾老人时的心理压力。

标准

由职业治疗师、护士、社工、已受训保健员对疑似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进行专业评估,并于有需要时转介医管局老人精神科诊治。

对应这种病症患者的可能行为问题,机构需指定指引供所有职员依法处理,从而减低行为问题出现的次数和程度。

为个别老年痴呆症的老人会获得适当的照顾,不会被误解,标签或针对,能更好地适应机构的生活。

处理措施

评估行为问题

智能评估:一般以简短智能测验作初步评估。简短智能测验(MMSE)是国际最普遍用以衡量智力受损程度的临床测试工具。评估范围包括时间及地点的导向、短期记忆、专注及计算能力与语言能力,香港有不同学者将MMSE译成中文版(CMMSE),以便更能适应本地老人。使用MMSE作评估工具的人士均需接受培训,参考《老人个人照顾计划》(可查看微信历史消息)。有需要时可转介职业治疗师使用其他评估工具作较详细及标准的评估,如:痴呆症衡量表(DRS)。

体能评估:评估老人的肢体活动能力、平衡力、灵活性等。

社交评估:评估老人的过往背景、喜好及以往的社交模式。

自理/使用工具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估(IADL):评估老人的基本自理及处理家务、社区事务的能力。

心理及情绪评估:评估老人有否情绪问题及其亲友网络是否健全。

行为评估:清楚确认老人的行为及心理症状,搜集有关其行为及心理症状的细节资料,如出现的时间、次数、地点、在什么情况及环境下产生、在场人士等。可以用烦乱行为量表来评估各种行为问题频密程度等。(建议此行为量表由受训的职员填写,以7种不同的频密程度来记录老人过去两星期内出现的行为问题。)职员亦可使用ABC行为问题记录表。此记录表可找出行为问题出现的规律,从而推断出该行为背后的原因(附件二),协助拟定解决方法。

行为问题成因

脑部缺损:老年痴呆症患者因脑部缺损引致不同的智能衰退。由于智能缺损较身体缺损不明显,职员往往忽略而要求患者做出其能力以外的事,因而引致患者表现有行为问题。

身体不适:老年痴呆症患者感到身体不适又不懂使用言语表达时,他们便会用不同的行为作表达,例如拒绝进食,烦躁不安,因而会被误解。

精神因素:老年痴呆症患者精神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幻觉、妄想、忧虑、抑郁等,因而做出伤害自己、他人或自言自语的行为。

环境因素:过份刻板的环境或混乱嘈杂的环境会令老年痴呆症患者因缺少或过多刺激而产生行为问题。环境导向不清晰也容易令患者迷失方向、走错房间、随处大小便等。

社交心理因素:患者要面对种种的心理压力,例如初发的老年痴呆症患者要面对自己会逐渐失去能力而造成一个沉重的心理打击。为了维持自己的尊严,很多患者会拒绝一些他们认为能力不及的活动,表现得很孤独或被误解为不合群和不合作。

分析行为问题的成因

由职业治疗师、社工及护士共同负责进行上述的全面评估。如有需要可转介患者给老人精神科外展服务队诊治。

照顾程序

个别照顾计划——经过对患者作全面评估后,课余跨部门的个案会议中,跟随以下步骤得出行为问题的解决方案:

各职级专业人员根据评分分析患者行为问题的背后原因,一般可归纳为环境、健康、沟通及活动等原因。

拟定照顾计划及处理方法,并确保各员工落实执行。

定期检讨行为问题处理方法的成效。

如处理方案达标,便继续执行及定时监察。

如处理方案效果不达标,则重新开会分析原因及重订计划。

处理方案实行程序

药物方式:透过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徵状,例如维持智能、舒缓情绪、改善睡眠、控制行为骚扰及其他精神方面问题。使用药物难免有副作用,故此若患者的行为问题不涉及其本身、其他老人、及/或职员的人身安全,可先考虑使用非药物方式。

非药物方式:不对患者的行为问题作出反应,令患者不能从此得益,从而令行为慢慢绝迹。在行为问题出现时带患者到宁静的地方隔离;奖励另一些叫良好的行为;改变环境以改变行为。

感官刺激治疗:用不同的刺激物去刺激老人的五官,从而增加老人的正常反应,及舒缓老人的压力及不安情绪。

现实导向训练:透过不同方法重复提示时、地、人的认知,增加患者适应机构环境的能力。

怀缅小组:透过小组活动协助患者回顾生命,鼓励他们与人沟通及交往、抒发情感,能令患者增强自信及尊严,有助稳定抑郁的情绪。

确认治疗小组:通过协助增加患者沟通或表达的能力,减少他们的心理压力,提高尊严和喜悦感。

如问题涉及服用药物而引发的混乱,需转介医生做详细诊断治疗。

如问题涉及认知能力的减退,可由职业治疗师根据评估结果决定能否用训练来纠正问题。如没有训练的可能,可改变机构环境来协助老人。常用的训练有现实导向训练、自理训练等。

如问题涉及情绪不稳,可转介社工进行心理治疗。如患者的认知能力太低,则由职业治疗师考虑使用感官刺激治疗。

如问题涉及适应的问题、过量/过少的环境刺激等,可由职业治疗师负责进行环境涉及和改装。

如老人有沟通障碍而引致情绪过度反应或沮丧,应指导员工注意运用适当的技巧,与老人沟通。

为老人建立一个有规律的日常生活日程,例如:定时进餐、日间安排适量的活动、晚上依时上床休息凳。

考虑其他行为问题的建议处理方法

可运用的社区资源——要妥善处理患有老年痴呆症老人的行为问题,和更好照顾他们,机构除凭自己的资源尽力做好上述的处理方案外,亦可寻求适合的社区资源协助,包括:

香港老年学会

提供多元化的护理员培训课程,以提高安老服务的水平及老人的生活质量。此外亦设定香港安老院评审计划,为全港安老院舍提供自愿参与的安老院评审,透过推动持续改善及成效监察,提升安老院舍服务质量,同时亦为公众人士在选择安老院舍时提供参考。

香港老年痴呆症协会

提供训练课程予专业人士、护理员及社会大众,并设有资源中心,提供各类有关老年痴呆症的资料。

银杏计划——痴呆(失智)症网上资源中心

提供一个方便用者邮箱的搜集本地老年痴呆(失智)症服务及资料的咨询网络站给予专才、不同机构及老年痴呆(失智)症工作的人,同事透过网络提供培训资源予照顾老人的人士。

老年痴呆症评估服务:医院管理员-社区老人评估小组

社区老人评估小组,透过为住院舍老人提供的外展服务,进行转介专科合作的全面评估及治理,从而加强社区老人医疗及社会服务的联系。小组并提供康复计划及机构职员的培训,以促进社区的延续护理。此外,记忆诊所、圣雅各福群会亦提供诊断老年痴呆症的服务。

日间护理中心

日间护理中心设有专业治疗师及护理人员,为老年痴呆症老人提供训练集照顾。

员工训练

目的

令员工掌握所需的知识,包括明白老年痴呆症的成因和病症、为何他们会有行为问题,和照顾者或其他老人的行为会如何影响老人。确保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不会被误解、标签或针对,和会获得适当的照顾。

教授员工如何使用非语言/语言方法有效的和老人沟通。

教授员工认识相关知识,包括老人的权益、老人的私隐权、虐老条例等。

教授员工如何处理老年痴呆症老人的一般问题行为。

训练员工协助职业治疗师及社工进行有治疗性的小组活动,掌握协助带领这些活动的技巧。

程序

由职业治疗师和社工定期向员工提醒相关讲座及训练工作坊,训练内容可包括:

老年痴呆症的病理;以人为本的照顾方式;与老年痴呆症老人的沟通技巧;协助进行有治疗性活动/小组的技巧;认识老人的权益。

工作坊设有考核环节,确定参加员工能掌握所教授的知识及技巧。

有督导人员连同职业治疗师和社工,向护理员讲解个别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的行为问题,和建议的照顾/服务计划(包括行为问题处理措施),并收集他们日常观察老人的资料和意见。

前线照顾员工需每年就如何处理患有老年痴呆症老人的行为问题接受考核及必须通过,否则需要接收额外的跟进训练。

流程图

分析行为问题

老人痴呆症行为问题处理程序


附件

老年痴呆症的成因

阿氏痴呆症:最普遍的痴呆症,为病因未明的脑部退化疾病,可能与遗传有关。

血管性痴呆症:因多次脑中风或血管疾病令脑部受损而产生。

其他导致痴呆的成因包括

退化性疾病,例如柏金逊症、利维体痴呆症(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等。

情绪抑郁。

营养不足。

酗酒。

甲状腺分泌失调。

缺乏维生素,如:B12、叶酸等。

脑部肿瘤/脑外伤。

中毒(某些药物或重金属所致)。

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如:柏金逊症、艾滋病等。

ABC行为问题记录表之应用例子

机构环境改装的大原则

认知能力受损长者的起居和社交环境,如果得到特殊的照顾,有助维持或改进他们的功能,增强自信,提升个人的尊严。要注意环境,例如:照明、音响、色彩、摆设、空间、图案和资料、都要悉心安排。实质环境对痴呆症老人有治疗作用,令身体功能充分发挥,更能提升老人生活素质。

保障安全

保障老人的人身安全,以及营造安全感。由于老人机能老化,老人多有肢体伤残,加上老年痴呆症会令老人的认知能力受损,所以较容易受伤。当病情加重,老人的推理和判断力会变差,令起居安全备受威胁。机构内的有毒物质和利器要收好,不要让老人取用;会绊倒人的地方要改善。预防工作是很重要的,因为大部分老人都不懂得察觉危险,做足预防措施,可以减低其受伤的危险,增加老人的独立能力。

安排有意义的活动以促进身体功能

让老人担当有意义的工作或协助简单工作,如:布置餐桌、喂饲宠物等,可以提升他们的自我形象及满足感。机构环境宜配合老人的活动需要,如:充足照明、防滑地板、扶手等。

增强意识和定向力

通往目的地的路径,宜没有障碍物,沿途要有合适标志,协助老人识别不同方向及位置。多让老人出外或观看街景,能够增强他们对时间和季节的导向。

制造环境刺激和挑战

感官刺激过度或缺乏,都会影响老人的情绪及较易产生行为上的混乱。提供均衡的感官刺激,可令老人脑部有正常的操作及保持警觉性。

扩大自主和自决

老人如果能够在没有危险及有安全感的室内陆方走动,可以训练其决断能力及自我控制逗留在室内、外的时间。若为老人提供熟悉的家具,或按其意愿布置房间,会令他们感到自己有积极参与,觉得事物在其掌握之中,增加安全感。

顺应变化和需求

阿氏痴呆症老人会不断衰退。老人环境的设计和改装,要因应其病患的阶段而改变。随着病情的演化,老人会有新的需要,应持续评估环境改装的需要。

建立有益和亲切的联系

 为老人保留一些熟悉的物件、照片、图画或小摆设,可帮助唤起他们对往事的回忆,亦令环境显得更亲切及舒适。

与老年痴呆症老人沟通的原则

老人有沟通问题的原因

理解能力下降;社交能力衰退;听觉出现衰退;言语表达能力下降。

与痴呆症老人沟通的要诀

言语沟通:

沟通前要先向老人作自我介绍。

采用剪短、浅易的字句,尽量每次只表达一个讯息。

选择老人熟悉的字眼。

如他们因无法说出想说的话而难过,可告诉他们没关系,不要继续强迫他们表达。可转移话题或做其他事情去转移注意力,不用花太多时间去讨论某个题目。

每次谈话时,叫他们的名字,说出自己是谁,及将会与他们一起做什么。

重复说话或发问时,要使用同样的句子或字眼,但如他们仍不明白,可用别的重要字眼或作出示范,或给予选择题。

非言语沟通:

沟通时应保持眼神接触。

可用手势和身体动作辅助表达意思,如点头、握手及拍肩膀。

留心聆听。

注意身体姿势/距离。

对听觉有问题的老人,可尝试使用书写方法增进沟通。

随时留意他们的声调、姿势和表情,藉以推测他们的感觉。

设计日常生活日程原则

生活规律化;发挥剩余能力;获得适当的感官刺激;维持沟通及与外界的接触;减少日间睡眠时间。

生活日程例子

行为问题非药物处理方法

(一)烦乱

因素:

非药物处理方法:

1.身体因素,例如:
疼痛
感染
疲倦
便秘

评估及疼痛处理
评估及处理其他疾病
手部按摩、背部按摩

2.药物影响

评估、监察、依指示减少/更改药物份量

3.环境压力,例如:
陌生的照顾者
新的生活时间表
过多的刺激或噪音
感到孤独
参与自理-洗澡、如厕
被约束

音乐治疗
柔和的音乐
老人喜欢的音乐
规律性护理活动、如订立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连续护理、减少噪音、避免过分挤迫
避免约束

4.对老人期望过高、经常测试/考验老人

指导员工避免连续测试老人的记忆力,简化问题

5.沉闷、不能静下来

增加活动、个别处理、如:动物治疗

(二)不恰当或冲动的性行为

因素:

非药物处理方法:

1.痴呆症引致判断力下降及缺乏社交认知

避免反映过度或责备,镇定及肯定地给予反应,分散及改变老人的注意



2.误解照顾者的行为/意思

教育照顾者
避免给予混乱的性方面讯息;避免非语言的讯息;个人照顾或洗澡时分散老人的注意力

3.感到不适-太冷、衣服太窄、需要离开/冷静

检查室内温度计老人衣着、确定有独处/冷静的机会

4.被注意、被爱、亲密的需要

增加/达到老人接触的基本需求、提供慰藉的物件(如布娃娃、宠物)、提供手部/背部按摩

5.自我刺激,对舒服的感觉作出反应

尊重老人隐私:带老人离开不适当的地方

(三)失禁

因素:

非药物处理方法:

1.细菌感染、前列腺问题、长期病患、药物副作用、压力性/冲动性失禁等

转介医疗诊断及治理

2.群体生活引致的依赖

增加对老人的注意、尽可能给予独立性(如厕)

3.不能表达如厕的需要

编订如厕时间表,如每两小时如厕一次
避免睡前饮水

4.需求过高的活动

简化活动、提供逐步的只是
建立良好生活习惯

5.身体活动机能受损

转介医疗诊治、处理小便时有疼痛的症状
提供床边便椅
避免让老人喝利尿饮品

(四)抗拒接受个人护理

因素:

非药物处理方法:

1.提供的个人护理服务过分匆忙

调节为老人洗澡、护理伤口、口腔护理的时间等,以配合员工的时间表

2.老人身体或情绪上有不适

先处理老人的身体不适
调节洗澡环境,如:水温
员工应表现态度谦虚,尊重老人隐私

3.失用症-老人不能理解及跟随指令

给予提示或示范
提供容易穿着的衣服
容许足够的时间

4.老人表现有原因不明的烦乱

多感官治疗(于舒适及安全的环境中,以柔和的灯光及音乐、不同触感的物件及香薰油,刺激老人的感官)

(五)睡眠混乱

因素:

非药物处理方法:

1.身体疼痛引致的睡眠障碍

为老人进行手部按摩
进行背部按摩
转介物理治疗师提供疼痛处理

2.老人需调节睡眠周期

进行灯光治疗(Bright Light therapy)

3.同时患有抑郁症

进行怀缅治疗
进行肯定治疗

4.受药物影响

转介医生诊治

5.因年老而减少睡眠的需要

让老人有较迟的入睡时间
增加其日间活动量,令他较易入睡

6.受咖啡因或酒精的影响

减少或避免提供含酒精或咖啡因的饮品

7.感到饥饿

于晚间提供小食

8.日间睡眠过多

避免或减少老人午睡时间
增加其日间活动量,令他较易入睡

9.怕黑,害怕肃静环境

提供柔和音乐,及夜明灯设施

(六)精神病的病症:多疑、偏执、幻觉

因素:

非药物处理方法:

1老人投诉身体不适

转介医生诊治

2.有混合/被扰乱的感官及认知能力症状。例如:听力减弱

分散老人的注意
避免与老人争辩或尝试改变其观念

3.忘记物件的摆放位置

提供协助,例如教老人以清单记下物件的摆放位置

4.错误判断员工的身份及动机

定期对老人做自我介绍,加深其记忆

5.新入住老人对居住环境或生活习惯的改变有适应困难

给予保证,协助新入住老人编订及执行固定的生活习惯

6.社会歧视/孤立

鼓励老人及提供社交机会

(七)游走

因素:

非药物处理方法:

1.老人习惯以运动来舒缓压力

提供安全的步行路线或运动计划

2.老人不能静下、不喜欢沉闷

增加老人于机构日常生活的活动量
个别处理

3.如厕需要被误解或忽略

定时带老人往如厕
提供环境提示:于厕所门口贴上标志

4.老人感到有压力、或有噪音影响

减少老人接收过多的感官刺激

5.迷途-欲寻找熟悉的人/物件

提供熟悉的物件/相片
协助寻找物件/地方

6.药物副作用的影响

由护士监察老人服用药物后的情况,然后向其主诊医生报告,查询是否需减少或停用某些药物

7.环境刺激物-看见出口指示牌或看到有人从出口离开

除去或隐蔽环境刺激物
配戴个人资料手鈪
其他防止老年痴呆症老人走失的措施(附件七)

防止老年痴呆症老人走失措施

辅助仪器

离床警报器:当老年痴呆症老人离床时会叫鸣,适合晚上使用。

可录音的感应门钟:机构职员事前可录下一些提醒说话,当他们经过感应门钟时,便会播放出提醒句,减少老年痴呆症老人外出的意欲。

接触式门户警报器:把接触器安装在门框上,而接收器则以手表、项链置于老年痴呆症老人身体上,当老人离开门口时,警报器即发出声响。部分型号的接收器可隐藏于衣服内及有防水功能。

远距家居及社区照护系统:系统针对本港的独居和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方便家人确定独留在家中的老人是否安全和身处位置。香港理工大学将三种现有的定位技术结合在寻人系统中,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蜂窝式无线电系统(GSM)和射频讯标,使该系统可应用于室内及室外。虽然该系统适用于室内及户外,但室内定位需时。尤其当失踪者移动或于高楼大厦等室内位置,则较难确定位置,最差的情况须6小时去确定位置。(该套系统仍未有既定的发售时间)

辅助措施

刻名手链:刻上家人姓名及联络电话的手链,让老人佩戴,方便于他们走失后由别人代为通知机构。员工亦可在老人衣服领下牌子的位置缝上联络资料。

老人资料册:为有走失记忆的老人做成一本资料册,例如老人的近照特征等,以备走失时可把相关资料尽快通知有关部门,以协助寻找。

为老年痴呆症老人安排充实的活动,建立有规律的生活,令他们较快和容易在机构内安顿下来。

Cohen—Mansfield 烦乱行为量表(表格一)

老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别/年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楼层/房号/床号: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估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以下每个所列的行为当中,请选出在过去两个星期,该行为在长者身上平均出现的次数。

ABC行为问题记录表(表格二)

老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别/年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楼层/房号/床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人护理计划(表格三)

来源:安老院舍医护专业服务手册【整理编辑:时英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