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景山区“五个三”工作格局

 昵称46297481 2017-11-08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7日    字体:         浏览次数:

  2015年6月,北京市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意见》等“1+3”公共文化政策文件,安排部署了示范区创建工作,进一步确定了“十三五”期间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按照市文化局的具体工作要求,石景山区全面部署、迅速推动。今年 9月13日上午,石景山区参加了市文化局组织的争创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评审答辩。区长夏林茂向评审组就石景山区开展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副区长陈婷婷和文化委相关领导进行了评审答疑。自2015年下半年石景山区示范区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做到了“五个到位”,形成了“五个三”的工作格局。

  (一)认识到位,达成“三点共识”。一是认识到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最重要、最高端的民生问题;二是认识到示范区创建工作是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关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系列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强化首都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区域高端绿色发展的文化支撑;三是认识到创建工作必须构建起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多元参与的格局。

  (二)领导到位,实现“三个纳入”。将示范区创建工作纳入“十三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纳入全区“八个高端体系”建设重点任务,纳入政府折子工程。

  (三)组织到位,做到“三个明确”。一是明确领导机构。成立了区长牵头、35个职能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各街道成立创建工作机构;二是明确工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创建;三是明确考核办法。制定监督考核办法、效能评估和群众文化需求反馈制度。

  (四)措施到位,抓好“三个工程” 。一是文化设施建设工程。统筹各街道以趸租、新建改扩建、与社会单位共建等多种方式开展文化设施建设;二是文化干部培训工程。开展两期创建工作专题培训,参训300余人;三是社会化合作工程。与华录集团等社会单位开展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办文化活动百余场次,运营石景山公共文化微信公众号。

  (五)保障到位,做好“三个落实”。一是落实资金保障。两年内投资3.2亿元建成4.1万平方米的区文化中心。区级财政安排创建经费每年度5000万元;二是落实人员保障。招聘专职社区工作者160人;三是落实制度保障。出台《石景山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意见》等“1+3+1”系列配套政策文件,专门将非遗保护传承纳入扶持范畴,突出了本区特色。(石景山区文化委供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