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家也是“丧偶式育儿”吗?爸爸最应该看的文章

 粽子的爸爸 2017-11-08


封面图:法国视觉艺术家Camille Lévêque用讽刺的手法来展现了一些当下环境中缺失的亲子关系

记得前两年流行一个词:假性单亲妈妈,说的就是父亲在孩子养育中的角色缺失。如果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名词来形容这一现象,就足以说明这个现象的普遍性和问题的严重性。这不,最近流行的词叫做:丧偶式育儿,透露着一丝丝寒意…

正文

最近在朋友圈中看到个有意思、有观点的信息

还顺便学了个新词:

“丧偶式育儿"


关键词:丧偶式育儿

一个精准狠毒的新词,意指家庭教育中一方(多指父亲)的缺失。


有很多没有结婚的女生

会向身边的前辈咨询

结婚和没结婚区别大吗?

她们的答案一致

结婚不结婚差别不大

生了孩子变化才大

多多和周围的异性朋友聊起这话题

他们表示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

对生活的影响都不大

下班后还是可以约三五好友打牌

或者组队打电脑游戏

难道就不用带孩子吗?

@

@@

@

家里有爸妈、老婆带这些根本不用


有的人会问

其实女人的在家也没有什么事

不就是洗衣、做饭、墩地收拾屋子

熨衣服、叮嘱孩子该洗头了多喝水睡前别忘刷牙

……

这些都很琐碎看上去没有价值

但正是它,保证一个家运行良好

不过男人是很少会去做的

他们只会去挣一份工资

回来就瘫倒在沙发上玩手机

但讲真,许多家庭里男的挣的也不比女的多呀

所以为什么呢?

中国大部分家庭情形是这样

女人在家相夫教子

男人在外“拼搏努力”

而且很多婆婆自己就会说

“带孩子是女人的事,家务事是女人的事。”

护着自己的儿子,不让他们去做

这是一个思想禁锢的枷锁


如果说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中

都有很多角色要去扮演

那女性的角色应该是最多了

在职场是尽职尽责的员工

生活中要扮演好女儿、好媳妇

回家就得当起清洁工、管理员、采购、老师、厨师等身份

而这一切都会被一个词代替

“妈妈”


@

@@

@

有人的觉得,母亲的爱是显性的

父亲的爱是隐性的,要不怎么叫父爱如山


对这个话题有一大波网友不依了

挪威纵火狂:每次我都不知道沉重的父爱是什么,比起我妈妈给我的爱 他实在欠缺太多了。

kuma今天也要愉快地掉SAN:“有奶就是娘”生活中少见,但自以为“给钱就是爹”的人一抓一把。

黛於:早上和同事说到父亲节,她们就是这种观点,说母爱是天性,孩子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而孩子不亲近爸爸是正常的。我说这是中国父亲逃避育儿责任的方式。她们十分不以为然,最后搬出金句“那是因为你没结婚,等你有了孩子就知道了”,如果我的丈夫连自己的孩子都吝于照顾,那要来何用。

chinngu:的确好多爸爸是啥都不管。。。不能就此代表这是沉默的爱。。。。

无聊人士找乐子:以前也觉得父爱是沉默的,后来长大了才反应过来,我的成长和教育中爸爸基本没有什么存在感。

onets暮瑟:父亲可能不善表达也没有办法像母亲那样细腻温柔,但是当一个父亲真心爱惜孩子爱惜家庭的时候他怎么可能会一直沉默,一直无视孩子。

娜塔莉的滑板鞋:有女人敢“母爱如山”吗?早被喊打成了“不负责任,不配为人母”了吧?


要么说爸爸去哪儿会那么火

其实就是反映了中国孩子生活里缺少爸爸

你看怎么就没有人拍妈妈去哪儿

本来圣经家庭观(中国古典家庭观也一样)要求

男人主要是要持守公义、勇敢

女性更多慈爱、沉默

@

@@

@

体现在教育孩子上体现为严父慈母

而据观察中国大部分家庭“严父”是缺失的

要么严母慈父

要么母亲一个人双份


如果家庭教育中爸爸参与度较低,对孩子心理最常见的影响就是——

“父爱缺乏综合症”

据有关专家观察

缺乏父爱的孩子容易产生不良倾向

总结起来大概有四个方面的影响

1、认知发展受阻

5-6岁的儿童在父母离异而缺乏父爱两年后,其认知力与完整家庭孩子相比有差异明显,突出表现为前者在方块设计,走迷宫和算术等智力测试中落后,操作分数与全量表智商分数低下。

2、产生个性缺陷

如软弱、胆小,意志力薄弱,缺乏信心和毅力等。


3、情感障碍的比例加大

如抑郁、焦虑、自尊心不强,缺乏热情,自制力弱,有依赖性。

4、体格发育障碍

孩子的身高、体重、动作及反应速度,均要比同龄儿童落后一大截。据美、英、德等国专家进行的最新研究显示:少时患“父爱缺乏综合征”的孩子,长大后成穷人的可能要比一般孩子高5倍,中学辍学率高两倍,犯罪率高两倍。如果是女孩,长大后成为单身母亲的可能要高出3倍。

@

@@

@


科学证明

平均每天能与父亲共处2个小时以上的孩子智商更高

男孩更像小男子汉

女孩长大后更懂得如何与异性交往”

一个连话都很少和你说话的爸

一个每天关心你的生活、

闲暇时候和你一起讨论哪本书好看、

把人生经历都教你、天天宠你的爸爸

明显是后面那类的爸爸更能让人感受到爱


谁不想让孩子的童年充满阳光、快乐

多花的时间在家庭、孩子身上

至少以后接到的电话

第一句不会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