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进化的二重性——阅读《未来简史》启思

 明远小筑 2017-11-08

文/廖予茜(读书笔记)

不知道人类的进化是始于智力的突破还是想象力的萌芽,但是人这个物种和自然界的任何其它生物一样,从来没有停止过生存抗争。人类从居无定所的森林里走出来,突破了生存困境,可能始于火的运用并进化出能给这个种族提供稳定生存条件的农耕的开始。每一次如奇迹般的胜利,都像一场生死劫难,伴随着难以预知的不确定性。

当一个环境适合生存,并且能保持相对稳定,人口就会聚集,贸易就会兴起,国家和社会分工就开始自然形成,文化和文明也就有了土壤,这些发展较早的地方,往往位于水源充足的江河湖海,因为人类生存必须要有水。所以人类文明的发展,同样是从农耕文化中渐渐积累而来的,生存永远是第一要义。虽然灾患病亡紧随其后,但生命存亡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如同心理学上的母婴联结(mother-infant bond),即幼儿时期与哺育者之间的食物联结和成年以前的心理纽带,像母亲与下一代之间存在“共生”关系——支配着整个人类命运的走向。

在衣食尚勉力的时代,人类随时能感受到个体在整个生存空间中的渺小和无力,群居更易生存,内心变得谦卑,对大自然充满敬畏。面对无法自解的现象面前和思想困惑,对所有不确定的未知都用“神的意旨”来解释,以恢复内心的宁静秩序。也可以说,宗教也起源于农业。而农业交易的本质最后就变成人与神的利益互惠——神保佑人五谷丰登,所以人祭祀以感恩,让生态系统下的任何产品成为祭品。宗教是人自己给自己设置的精神安全感,传达出“宇宙力量赋予人类正当控制和使用其他动物的权利;与此同时,人类要对神灵和自然崇拜和进贡”的“神旨”。

当农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就不仅是一场宗教观念上的日新月异,更是一场基于经济进步、让人类自我意识觉醒的进化。解决了基础生存资料的人,开始认为自己就是上帝,用好奇心沿着科学的道路去探索生命奥秘,得到足够的知识和智慧,不仅可以打败传统低效的农耕和神灵崇拜,还可以在自己的领地上创造天堂,也从此不必再膜拜任何诸神——让自己成为自己的神。

当可以做到一切农业运作都用人工智慧严格而完美地把控后,人有了从繁重日常劳作中解放出来的可能性,就会开始重新思索自己与其它动物的关系问题,思考除人以外的生物是否也有感受与思维,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生幸福之道。人类从过去单纯遵从内心的感性生活进化到开始理性地关注自我心灵、感觉与欲望上来。同时,人类天然的生物性又使对由自己群体所创造的不确定未来,产生起了焦虑。一面担心高度智能化的社会生活及其代价,一面生物本能“计算”着究竟是正确抉择还是作茧自缚,并开始怀念过去慢悠悠的旧时光。

也许正是因为远古时期遗传在人类生命基因中的这种“既对未知有恐惧和又对现实有焦虑”的交织状态,才使得人类不断在适应与不适应之间成功进化,直到发展出今天的社会生产水平和思维高度。也许也正因如此,才使人作为一种不同于地球上其它任何生命形态的物种,在文明的进程中可以保持顽强的生命传承。

阅读.思考.知新

宜宾凉水井中学欢迎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