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和我的PhD:一个普通人和一颗平常心

 加油吧骚年 2017-11-08

 文章来源:小木虫论坛

作者:crystal0329       编辑:颜惜


今天是20101117日,Crystal小木虫注册ID四周年的日子,生日礼物是80个金币,谢谢小木虫,我很感动。正如四年前我收到师兄的邀请函才能加入小木虫时,一样的感动。

 

透过四年光阴:彼时,我二十一岁,在北京,是一个刚刚走上漫漫科研路的懵懂小硕;此刻,我二十五岁,在上海,是一个静静在走漫漫科研路的淡定女博。

 

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总要习惯性的写一点文字,来纪念过去四年的光阴,再展望未来几年的情形,我却又不知该从何写起。细细想来,过去的每一天,那些日子,都在跌宕起伏的喜怒哀乐中迤逦前行;过去的这四年,那段时光,却还在细水长流的平淡生活中稳步前进。我没有光鲜辉煌的科研经历,没有卓尔不群的科研能力。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有着一颗平常心。

 

原来,写下这些文字,并非是我想要告诉你,那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只是道出一段心情,是我想要写给自己看、说给自己听,那些不折不扣的经历。为了忘却的纪念,仅此而已。如果我的文字还能给你带来一点点感动、一丝丝温馨,那已是我莫大的荣幸,谢谢你的共鸣,我感激不尽。

 

 

 

PhD是什么?

 

百度百科告诉我,Doctor of Philosophy——简称 Ph.D. D.Phil.,学术型博士,拥有人一般在大学本科(学士)及/或研究院(硕士)毕业后,再进行相当年数的研修后,撰毕论文并通过答辩,方获发哲学博士学位。

 

英语老师告诉我,Permanent Head Damage——永久性脑残。

 

我的妈妈告诉我,PhD+女生——灭绝师太。她说是她办公室里与我年纪相仿的小姑娘们说的。

 

我曾经告诉自己,Permanent Hardworking, Diligent——坚持,努力,勤奋。

 

……

 

其实,对我而言,人生就是一场经历;PhD,也莫不如是。

 

一串小爪印分割线

 

为什么要读PhD?一个有那么好的学校背景的小硕,一个各方面条件都不算下等的女生。没想过太多,可能只是因为喜欢吧。

 

为什么不出国或者留在北京最top的学校,而去上海读PhD?不说那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学术圣殿,况且总体的科研氛围,帝都确实好过魔都几条街。没想过太多,可能就是因为喜欢吧。

 

为什么去上海不跟发过《Science》的院士读PhD,而去跟一个算不上超级大牛的老板?尽管面试以后院士很欣赏我,跟老板提出过想要我转到他那边去。没想过太多,可能还是因为喜欢吧。

 

为什么不去选前沿和热点的科研方向,反而做不太可能发IF paper的最普通的合成?没想过太多,可能都是因为喜欢吧。

 

……

 

别再问了,再问下去你可能会吐血的,我还是会一边不紧不慢地说着那句千年不变的话“没想过太多,可能只是,就是,还是,都是,因为喜欢吧”。

 

这所有的问题,我不知道曾经回答过多少遍,以致于让一贯恬静淡定的我害怕面对所有熟人对我的关心。每一次重复这句话,别人都觉得我很欠打,到底说出这话的是一个博士还是个萝莉。我知道,对于很多关心我的人,这是个最无聊或者最伟大的原因;对于我自己,却是最简单、最唯一、也是最真实的原因。

 

铅笔分割线

 

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在北京的这三年,我总是活得本末倒置。第一年我学习不是很努力,但成绩很好,还拿了奖学金,开开心心一年;第二年,我很努力地想课题,却终不得解,最后放弃,浑浑噩噩一年。不过那一年我也没闲着,跑去做家教挣了不少钱,在同学羡慕的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生活中,我反而一点都不快乐。每个月银行卡上递增的数字除了带给我一瞬间的快感,再也给不了我更多的欣喜。我知道我这话很欠打,但到今天我依然要这样说,因为这就是实话。我不敢跟自己承认在科研上的无能为力,我不敢跟自己承认在北京我没有太多的朋友,只能够回避自己的能力,冷漠自己的感情,用挣钱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自信心。我唯一的快乐就是在少数几个朋友没钱的时候能够慷慨地把钱借出去,只说一句毕业之前还就行。我一点也不喜欢这种单纯为挣钱而工作的生活,只是需要让自己不停地忙碌,没时间去过问那些内心不喜欢的情绪。因为我内心真正喜欢的科研和实验、朋友和感情,我看不见也摸不着,我实在是无能为力。

 

2008年下半年,我研三了。正如所有人所说的,这是人生的转折点,应该好好规划自己的未来,至少要认真想想,下一步该往哪走,怎么走。我也曾想过这些问题,但是在遥远的研一,甚至是到北京读研究生的第一天,我就做了决定。没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只有一件事情:北京气候太干燥,温差太大,我不适应,我要回上海。一个匪夷所思的原因,让我在北京的三年很不平静;一个莫名其妙的决定,却支撑了我三年坚强地去面对每一天的不平静。

 

研三的上半年,是我最没有想法的半年。那些未来、规划这种伟大的命题,离我十分的遥远,不是因为我心里一直坚守那个莫名其妙的决定,而是因为我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在别人都在找工作、考博士、申请出国的时候,我却还在做着实验。老板后来在10月份给了我一个想法,我加紧做了两个多月,12月中旬投出了一篇中文,紧接着过年前做完了我整个硕士论文的东西。那是我过得最充实的半年,也是最累的半年,每天都在忙着应付各种各样的事情,感觉自己像一个陀螺,被鞭子抽打不停。很忙,很累,但我的心却一天一天在安定,因为我终于不用去逃避做不出来的课题,虽然还不知道未来在哪里,但我的硕士阶段,总算有了一个完整的结局。我知道在别人眼里,它看上去与我曾经拥有的荣耀不那么匹配,但我怎么样在失落中坚强地走过这一段路,却收获在自己的心里。只要这个结局还能衍生出一个清晰的未来,那对我来说就是难能可贵的完美。

 

虽然实验很忙,但在job hunting的大军中,我也被找工作了。跟着室友一起在应届生上网申,做着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那时候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样的工作,我只知道一有机会,我只能抓住,还轮不到我挑选。有些事情真的很奇怪,P&GUnilever的网申和笔试同样都过了,同样都终止在一面,可能我的英语听说能力远远不如简历上的证书那样体面和光鲜。其实我不喜欢英语,真的非常不喜欢。我对这种节奏型的语言非常不感冒,听着就想睡觉,我从不逼自己去学英语,却在不知不觉中能够熟练地掌握上海话,粤语听和写都没有问题,说得不好,因为没有环境。我英语不好,我认了,我也不逼自己去考各种各样的证书,我只要求自己能够写普通的scientific article,我没有天分,给自己的要求是及格就好,这个东西我不可能擅长的,我要去做我喜欢和擅长的事情。

 

我也确实发现,找工作的时候我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一次次网申就像一次次赌博,我没有任何把握和预期,我这个人,天生极度的抗拒风险刺激。其实一点都不刺激,因为我根本不想工作,我对找工作真是没有一点点兴趣,连正装和皮鞋都是穿穿室友MM的。所有人都在说我在逃避社会,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在逃避毫无方向地找工作,这件事情,我实在是太不喜欢。在我没有认清自己之前,在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之前,我对于环境的变化,有超乎一般人的本能的抗拒。

 

这时候妈妈打电话来说:“要不还是读个博士吧。我知道你除了喜欢读书、想问题和帮助别人,没有什么别的爱好了,所以我和你爸希望你能够读。你不用管你爸爸怎么想,你想回上海就回吧,找个喜欢的学校和喜欢的老板就行。”我终于忍不住大哭,我都忘了我最喜欢的是什么,是妈妈在最后关头告诉我心里最真实的声音,还给了我一个搪塞别人的理由,是父母的希望。我实在太感谢他们的苦心,连最后的理由都帮我找好。我不得不承认,我是在延续着父母的生命,因为我本来就是他们一手打造出来的作品,他们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心情,也时时刻刻在给我支持,让我单纯地做自己。他们原来是最了解我的人,因为我们一家人,永远是一个共同体,只活在自己的心里,无论世界怎么变,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我们的选择永远那么统一。

 

接下来的日子是我最轻松愉快的时光,一边做实验,一边写论文,一边准备考博,忙得要死,但快乐得一塌糊涂。于是所有的事情都变得顺理成章,20097月,在很多人质疑的目光和一家人坚定的信念中,我硕士毕业。妈妈开始犹豫,她说她怕是他们的意见左右了我,我以后会后悔。我只说:我愿意读博,是因为我自己想读,读了博士可能后悔三年,但如果不读,我会遗憾一辈子。你自己有多么单纯和坚定地做了30年的小学老师从来都没后悔过,我就是你的升级版和2.0版,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妈妈也终于放下思想包袱,因为她发现考上博士的半年里,我确实越来越坚定,越来越乐观。

 

初初到上海的日子,我对于自己读博士的目标是“0”。我的硕士课题还是老板帮我搞定的,在科研方面,我确实还站在一个本科生的起跑线上,我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自己和别人一样发多少好文章,有多少好offer?一个top的硕士背景,我在科研上没有锻炼过任何能力,我怪不得别人,是因为我自己不努力。但它在我眼里仍然弥足珍贵,不是因为它的top,而是它把我从别人的眼睛里狠狠地摔了下来,却摔在最真实和最正确的自己的心里。这一场磨炼和经历,远远比硕士毕业证上那几个隽永的毛体字,来得刻骨铭心。我明白我其实一无所有,只有自己,每一天都要脚踏实地地从零开始,才能找到自己真正在哪里。对于我来说,求实,不是要看到自己的未来在哪里,而是要实实在在地明白自己现在在哪里,哪怕是一无所有,我也要勇敢地承认,我足够俗,但我要俗得够坦白;创新,不是做出来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而是每一天都要去创新自己的意义,哪怕只是对楼下打扫卫生的阿姨说一句“谢谢,辛苦了”,这也是积极的意义,尽管微不足道,尽管有人嗤之以鼻。对于这一点,我尊重任何人的观点,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我从来没想过要说服谁。

 

如果说我对自己还有一点点的要求,那就是努力。再多一点点的希望,就是感谢老板在没有名额的情况下,还想尽一切办法收留了我,我努力,只想对得起自己喜欢的做学问,对得起老板的垂青。我可以说,我只要尽到自己的努力,哪怕我做不出来东西,我不会怪自己,我相信我老板的人格,他也绝对不会怪我。因为我老板的人格魅力,绝对超水平,他选择学生的时候很有眼光,一旦成为师生就只有鼓励,要求永远是你自己对自己的,他只会尽一切的所能实现你想要的东西,只要是正当的。

 

博士第一学期,我没进实验室,第二学期我看文献看到4月份。我知道很多人会觉得我太懒,不愿意做实验,是我运气太好,我根本对不起自己身后那么华丽的证书和背景,不去想自己的课题,只喜欢没事帮别人干些无关痛痒的事情,比如刷个瓶子、逛个淘宝,周末没事整点美味佳肴。几个关系好的师兄弟姐妹都当面说过我,我很感谢他们对我的关心,我没说过什么,给别人看的永远只能是事实,而不是解释。我知道自己不是懒,而是起点太低。我看了大量的文献,超大量的文献,因为我看文献很快,只看思路和前言、不看结果和讨论。因为在别人的思路里,我已经不再去找我想做什么,而是去找我能做什么。那些高精尖的东西,我没有能力去搞定,我只是在找最简单最容易上手的东西。因为在这里,我就是个“0”,一个没有过去只有现在的“0”

 

直到4月份,我才有一点点有把握的想法,确定了思路,才开始上手做。我第一次做PU,我记得那天是416号,在师弟师妹们的帮助下,居然成功了,其实我开始做的那一天早晨,我根本没打算成功,只想看看做PU的过程是什么样的。师弟除了教我做实验,还对我的懒惰当面批评,我很感谢他的批评,让我知道要想早收摊,只能早点起床,熟练操作,偷懒只会导致实验失败,明天一样要重来。有了适合自己的方向,有了很多愿意帮助我的师兄弟姐妹,还有老板宽容的信任,我的实验成功率让所有人惊叹,包括老板,包括我自己,不过我认为那是我幸运地遇到了这样的idea,遇到了愿意帮助我的人。我的实验进展让老板很满意,自己也觉得几乎超出了原来的预期。

 

越是这样,我越是时时刻刻对自己耳提面命,我始终不敢忘记这些是别人教会我的道理,看到自己站在哪里而不是未来在哪里,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而不是想做什么,知道自己能够给予什么而不是得到什么,这是最适合我的方式,我不想说服任何人,我只说这是我自己的心。

 

现在我可以说,当我把一切都放下,把自己看成“0”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我拥有那么多东西。眼里太多得到,心里就会觉得失去。对于该做什么,我永远只有一句话: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矣。

 

谢谢所有人给我的真心关怀,这是我足够的幸运,遇见了高尚的奉献和给予;谢谢所有事给我的无心伤害,这是我足够的幸运,承受了应得的考验和失去。谢谢我生命里出现过的所有人,所有事,让我的存在,一直都有意义。

 

写完这些,我已经说完了自己的心情。如果你坚持看到这里,这本身就是你对我的包容、肯定和鼓励,我已经感激不尽!谢谢你!

 

如果再多说最后一句,发自肺腑的,我只想说我要去实验室刷昨天凝胶的三口烧瓶了,祝大家一切顺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