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书法家王羲之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天天向上有所成 2017-11-08

王献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子,自幼聪明好学,由于父亲在书法上的名气很大,于是他也想像父亲一样成为书法家。王羲之也知道他是众多子女里面最有书法天分的,在王献之七八岁时开始教他书法。

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地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王羲之很高兴,夸赞道:“这孩子以后定会成为名家。”这让王献之很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在书法方面一定能超过父亲。

一天,有些心浮气躁的王献之问母亲:“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能成为书法家了吧?”母亲摇头。王献之很不满意,说:“那我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书法家?”王羲之听到后将儿子叫到身前说道:“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血有肉,有书法的精神,才会体会到书法的内涵。”王献之心里并不服气,觉得父亲也不过比自己多练了几年字。于是王献之一咬牙又练了5年,兴冲冲地拿着一堆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儿地 头,但是并没有多说什么,掀到一个“大”字,随手在“大”字下添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王献之又将字递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她知道儿子的心思,知道这个时候打击不得,也鼓励不得,打击有可能会让他对书法失去信心,鼓励更可能让他目中无人,所以母亲故意说:“你的字只有‘太’字的那个点写得跟父亲一样好。”王献之听后沉默不语,母亲接着说:“孩子,年轻人有理想是对的,但是不要心浮气躁,根基还不稳就觉得自己功力很深,你父亲光是一个点就练了许多年,才达到今天这个水平。”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但还没有停笔,依旧不停地追求着书法的极致。终于,王献之的字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当时,他的书法的名气甚至超过了自己的父亲,父子俩被后世的人们称为“二王”。

写给父母的话

巴甫洛夫曾说:“绝不要骄傲。因为一骄傲,人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人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好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人们就会丧失客观标准。”

在学习上,骄傲自大的孩子虽然可能会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他们往往只满足于自己眼前的成绩,看不到别人的成绩和优点;在人际交往方面,骄傲自大的孩子往往不屑于与别人交往,心胸变得狭隘。他们很难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因为他们不能做到平等相待,总是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对待别人或喜欢指挥别人。

那么,如何避免孩子养成骄傲自大的毛病呢?或是当孩子出现骄傲自大的情绪时,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1)不要过分赞扬孩子。家长对孩子过分的夸奖与肯定,很容易使孩子产生骄傲情绪,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一旦产生这种骄傲情绪,再纠正就困难了。生活中,有些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很优秀,逢人就夸。这样做虽然满足了父母的虚荣心,却对孩子产生了不良影响。导致孩子看不起别人,狂妄自大。

(2)时常让孩子“贫穷”一回。因为优越的生活环境可能会使孩子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从而看不起一些条件普通的同伴。尽量不要给孩子过多的物质奖励,要防止孩子因物质过于富足而产生畸形的满足感,从而削弱进取意识。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好的条件是父母创造的,作为孩子,他和其他同伴一样,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3)家长要为孩子做出榜样,不能在邻里、亲朋好友之间表现出骄傲的情绪。家长应谦虚友善,胸怀坦荡。家长的示范和家庭的良好氛围,最有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