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日演出导赏 | 聆听大师——贝九版本品评

 晨钟声鸣万物欣 2017-11-08

即使你终其一生没有听多少好音乐而却有幸见识了“第九”,那么在临终之际也可以在心里默唱着《欢乐颂》,想着那篇极其真挚的、崇高的慢乐章,含笑而逝,不虚此生了!

—辛丰年《请赴音乐的盛宴》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一生创作生涯中最高峰的作品,同时也是西方音乐最高形式交响乐的公认最伟大的乐曲,人类文化遗产之一。众多大师穷尽一生,留下无数贝九名品,以供后人品评。由于大师版本实在过于星光璀璨,此文仅对乐迷最为熟悉的富特文格勒、卡拉扬和伯恩斯坦三位充满传奇并极具特色的版本进行品评。



富特文格勒指挥拜罗伊特音乐节管弦乐团与合唱团(1951年)

富特文格勒是公认演绎贝九最权威的大师之一,其多个版本的贝九均享有盛誉。深沉博大而又令人欢欣鼓舞的现场令人着迷。富特文格勒的魅力也许在于他对作品的演绎,他为我们提供了诸多演绎上的可能,而这就是为什么大家总能把不同年份的贝九放在这里,而不仅仅以某一个录音代之全部。

这个版本是1951年的现场录音,富特文格勒指挥拜罗伊特音乐节管弦乐团与合唱团、施瓦茨科普芙等演唱。半个多世纪过去,尽管是单声道录制,音质一般,显得“老”些,却仍是公认的极品。其演绎的弹性速度和哲学性,堪称历史最佳,富特文格勒酒神般的指挥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此版是贝九精品之精品。

1937年录音的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却让我们领略到他控制乐队的强大能力,柏林爱乐的能量被挖掘到了极限,强大的对比,充分的渐变效果,这本身就不同于此前指挥们的演奏方式。

1942年的录音不仅是因为他独特的演出背景,还在于它的极端的处理方式,他比37年的录音更感人更深刻,充满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对我们了解指挥家在二战时期的心态有所帮助。

    很多人对他50年之后合唱交响乐曲的演奏表示失望,在54年拜罗伊特和53年维也纳的演出的确比较平庸,但51年萨尔茨堡音乐节和54年琉森音乐节的两个贝九却非常成功,和一个月内的第二个贝九,51年萨尔茨堡版和拜罗伊特版的风格迥然不同,是相当完美的一个录音,舒展平和,充满理性的思考,与其类似的是54年琉森最后的一个贝九,那同样是一场动人的演出,可以与51年的名版媲美。

富特文格勒手中的指挥棒好像被施过魔法,可以随意调动乐手与观众的情绪,当那些奇妙的近乎沉重的弧线滑过,“乐圣”的音乐无数次撞击着听者的心门,那种强烈的震撼足以使人疯狂。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幻想主义者,赋予音乐传奇色彩的大师。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1962年)


指挥帝王卡拉扬终其一生,录制了多达11个版本的贝九。卡拉扬继承了富特文格勒的基础,又融合了托斯卡尼尼的风格,所以其演绎非常具有个人特色。

1947年EMI原盘,39岁的卡拉扬壮年时期的录音,历时66分44秒,这个录音与他往后的诠释截然不同,十足的霸气,呈现出的音响相当厚重,颇有托斯卡尼尼式的味道。不过,因为他因循当时传统的样式,在表情上的变化较为贫乏,声乐以及合唱部的不平衡也是这个录音的缺点。值得一提的是,终乐章有很即兴的加速,这种手法在后来的卡拉扬录音里,已经很难发现。


▲卡拉扬

1955年EMI原盘,费时64分52秒。这是卡拉扬生平第一套贝多芬全集录音,爱乐的表现还算不错,音乐端正、演出中庸,表情也较前者来得自然明快。与前者相比,卡拉扬明显地将诠释中原有的棱棱角角去除,开始走出自己的一套美学。除此之外,这个录音有当时最好的声乐阵容(担任独唱的歌唱家与1953年春季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出是同一阵容,他们的演唱显示了更大的交融性,几乎达到了最大可能的流畅,Lisa Della Casa的声音像银铃一样纯净),值得大书特书。尤其男独唱者所散发出的强烈个性,令人印象深刻。

1957年 意大利WEA原盘,费时67分28秒,这恐怕是最早与BPO合作所留下的记录,而且是现场演出,这个年代卡拉扬刚接手BPO意气风发,音乐的表情也有不同于前者的弹性变化,比他往后的录音都来得有个性。

1962年德国Grammophon原盘,费时66分19秒,卡拉扬第三次的录音室录音,在这个录音里,卡拉扬一开始就脱离传统的样式,将他特殊的美学风格注入,绝妙的弦乐音色,丰厚的音响,与BPO洗炼的默契,树立了现代演奏的新典范。 

1976年阔别14年,卡拉扬再度回到贝多芬的正式录音,这场演出历时66分39秒。76年版让我们看到一位艺术家随年龄、环境的成长,人生观的转移,使其音乐更为洗炼、立体化,对细部的钻研比以前更多,卡拉扬开始尝试挑战他美学的极限,这套录音代表他与BPO合作的另一个巅峰期。 

1983年卡拉扬最晚年的录音,赶上CD初期,算是最早以CD出版的录音之一,在这个演出里,卡拉扬处理合奏的方式更精致,他试图达到完美主义的极致,不过,也造成修饰得过美的窘境,此时的卡拉扬比贝多芬作品的形貌更为突出醒目。


伯恩斯坦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德累斯顿国立管弦乐团等九个乐团和合唱团(1989)

1989年12月为庆祝两德统一,由伯恩斯坦联合了纽约爱乐、伦敦交响、巴黎交响等多个世界级乐团组成的庞大乐队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当时柏林墙刚刚拆除,伯恩斯坦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在德国勃兰登堡举行了这次具有非凡历史意义的音乐会,曲目又是贝多芬的这部《第九交响曲》,因此这次演绎被永载史册。这是最著名的《贝九》实况之一,特别是第四乐章,指挥家将“欢乐颂”改名为“自由颂”,数百人组成的庞大合唱团的演唱更加令人震撼不已,气势磅礴极具历史纪念意义。

这个版本意义特殊,人文主义的大师伯恩斯坦在两德统一之际,指挥了这场贝多芬第九,在勃兰登堡门前人们的欢呼声中,世界大同的理想又被人们想起。但也许是过于情感化,这个版本的贝多芬第九有些拖沓,而且因为是实况录音,剧院声学环境不佳,音质不太理想。但由于极其特殊的历史意义,作为世界大同,人类进步的支持者,值得铭记。

本文为音乐厅特约乐评人:杨松霖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演 出 推 荐


株洲神农大剧院演出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