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 东大学子来谈一谈秋招

 安青特特 2017-11-08


本文约15000字,读完可能需要20分钟


这是宝风文学的第19篇文章


那两个月,每天晚上一闭眼就意淫着拿着三方协议的自己在和企业签订的场景,每天早上一睁眼就打开高德地图去奔赴下一场宣讲会或者面试,这样的日子不想再去经历第二次。


如今,面对手中国企、民营企业、外企、创业公司等不到10个各类的offer,我笑不出声,因为此刻每一个决定,都有可能决定完全不一样的未来


这一次,我们来谈一谈秋招,也希望看到此文的人,不论你是正在找工作的大四或者研二研三,不论你是本科决定读研,研究生出来工作,不论你是刚入大学对未来十分迷茫,也不论你是大二大三思考着是否想要在假期做一份实习,都能有所收获。






第一篇章·起跑线




      在秋招的起跑线上,发令枪响了,我却摔了个狗吃屎  

大二,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世界500强H公司举办的一个比赛,从此结缘。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在众多学长学姐中脱颖而出,最后受邀重新打造校园的H俱乐部,大三下学期也带领校园H公司校园大使团队,一切都如火如荼。

 

在2017年的4月,H公司暑期实习面试中,我拿到了在江苏省名额屈指可数的实习offer。从此,我又多了一个外号,H耗(大家平时都叫我耗子)。所以,从来没有想过那么多,大家都已经默认我的未来去向,就连我自己都觉得,一切都没有问题了。

 

暑假的实习,精彩,有趣,充实,

 

对这是一个逗号

 

而更多的,是发现自己的观念和公司文化仿佛两条没有交集的轨道,我的内心世界总是想象《模拟城市》里一样硬生生的造一条联通二者的道路,告诉自己,安慰自己,慢慢来。这样的意识被埋没在每天的安排中忽隐忽现,有时怀疑自己,有时怀疑对方,我总是对自己说,闭上眼吧,明天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

 

实习结束,那颗怀疑的心仿佛一颗定时炸弹,埋在内心深处。我记得回来的第一天,我吃晚饭时,对老爸说:“我可不可以不去H”,他回了一句“晚上开空调的话,一定要穿个衣服再睡。”我没想太多,毕竟秋招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以上,大致就是我的意淫。

 

安静的晚上,在宿舍和几个同学打着掼蛋,收到了一个熟悉的HR电话。

 

“耗子,我发现你的实习结果好像不是那么的理想啊”


挂下电话,打电话给另一个实习生,打电话给父亲,打电话给大学同学,饶学校走两圈,回宿舍在一片热闹的“三带二”声中,捂上被子,哭不出来。


闭上眼吧,明天不再会有元气满满的一天

 

宿舍安静了,我坐起来,舍友听我说到了凌晨三点。

 

应该到现在为止,还是很多人不知道,在这条看似一顺到底的康庄大道,我们双方,都对彼此摇了摇头

 

“秋招还有机会呀,你可以试试这个公司的其他岗位,毕竟有了这么多经验,你肯定行”一个HR对我微信上这么说。

 

既然与公司文化匹配度低,那再想挤破头进去的意义又何在呢?

 

在秋招的起跑线上,发令枪响了,我却摔了个狗吃屎。




        爱的痛了 痛的哭了 哭的累了 矛盾心里总是强求

才发现这段话多么符合我当时的内心。

 

当时,在我鼓起勇气和一个要好的朋友说



现在,当我回去翻到九月份这段话的时候,发现在短短的两个月,我的求职观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本不想放这段截图,太多顾虑,太多担忧,然而最后我发现,我到底是为自己而活,还是为其他人而活。这张图就是一个从大一就开始经历学校的双选会,从大二开始实习,从大三开始做一些影响全校人的项目,在大四的我,所说出口的话。

 

“说的好像没有其他公司一样,你眼光就这么高吗?眼高手低的家伙”

“到底是为了在别人眼中风风光光重要,还是真正自己适合,融入,喜欢重要?答案不言而喻,但恐怕你选择了前者吧。”

“我就问你  惊不惊喜 意不意外?”

 

每天,内心里另一个我就反复循环上面对我的那些话。

 

我还记得一个好朋友L,在他当初实习生面试失败了以后,我安慰他说,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你以后还有很多机会,不管是秋季招聘,还是其他公司,条条大路通罗马。回想起我在大学里的点点滴滴,参加过学长学姐们的招聘会,也参加过企业的openday,看似给自己安排了多视角的舞台,多种选择,到头来发现,心里早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现在看来,安慰别人的成本比安慰自己要廉价的多啊




        把糟糕的情绪存档 从今天开始 我将整装待发

秋招一天一天的进行着,大家西装革履早出晚归。


两天后,在鼓起勇气开始向第四个人叙说,我的好朋友这么回复我


想到了《爱情公寓》里面的一个画面,一对男女吵架,然后把这段存放在脑海中的一个文件夹里,一切暂停,回归和平。挺荒谬的想法,却挺实用。


现在难受,OK,你就难受去吧。


现在把难受的情绪存档,现在专心找工作,拿offer,等一切都稳定下来了,你再难受也不迟啊。(笔者现在确实很难受,不过是因为感冒吃快克都没有好转的迹象)

 

算是彻彻底底的把负面情绪发泄了一把,然后从接到消息到切换精神面貌一共两天时间,接下来半吊子的秋招从今天就正式开始了。

 

回首看来,要不是因为这一次转折点,有很多问题,原来我一直没有去想清楚。




第二篇章·秋招五谈




秋招的这段时间,脾气差了不少。我甚至给自己起了个暴躁耗的外号讽刺自己。在这段时间,面对着从学生到职场的瞬间切换,难以想象一年以后的自己就要开始考虑未来的种种。面对着纷繁复杂的信息流,到底该怎么选择?这段日子,每过一段时间,甚至能完全推翻之前的求职思路。变化永远不可预料。


接下来的写文不会以日记般的流水记录秋招的每一天,而这一部分恰恰是在秋招过程中强烈酝酿的地方,可以说,社会真的很“精彩”

 

而正是错过了BAT这些巨头之后,才让我明白,我的求职观在当时太狭隘。


1.      方法论(外部篇)

如果秋招是个节日,那它的节日氛围可真浓



圣诞节,如果你不出门,在家里看一天美剧,照样也可以感受不到节日的氛围。所有的所谓氛围都是人为制造的。那天,当我回来问一个朋友工作找的怎么样时,他回了一句我还没开始找。而秋招此时已经进入了尾声。如果不在那个氛围里,确实可以过的很轻松。



A.北大女孩还原真实秋招

当年九月份疯传朋友圈的文章

 一个月就辞职:一个北大女生的求职悲欢

那个时候,花了半个小时看完这篇文章。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震撼。在没有经历秋招之前,如果你也是的话,我想根本不能想象它的真实性与残酷性,最多也只停留在言语的表面。而这篇文章背后的氛围,恰是在当初刚准备秋招的我,做好了十足的心理准备。

 


B.你有自己的“秋招日历”吗?

曾听到身边的一个朋友口口声声说只去申请五百强企业,但当我去问你准备了哪些,他却摇了摇头。而此时,大量的企业已经从他身边溜走。

 

第一步 氛围创建

我想大家对下面一张图并不陌生吧

当自己不知道信息来源的时候,像这种专门去做校园招聘信息整合的网站就帮到了不少,虽然信息量大有效性低,但每天在你的邮箱短信中塞满了这些信息至少让你明白,这个阶段你就是应该安安心心找工作。


第二步 大局与小局

以上类似智联招聘、大街网、91job、应届生等这样的平台他会更多的推荐一些和企业合作的信息,而我们身边具体的一些细节很容易忽略。这个时候就不能忽略我们学校自己的就业办,他每天的公众号都会推出第二天的学校宣讲会信息,这样做好攻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安排好第二天的行程。

 

如果你的视野放的开的话,可以关注南京各个高校的就业办,其实直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栏搜索 某个学校的名字+就业 就能弹出来,南京就那么大,有了地铁方便很多,即使你去仙林从九龙湖出发一个来回也就三四个小时,在找工作的辛苦面前不足挂齿。

 

再比如,南京大学研究生会每两天会推送求职信息(南研职邮),他们做好PDF会发到你的邮箱。比如南京高校求职帮手——柚子求职帮(微信公众号)每天都会整合优质内容。如果日常抓住这些咀嚼过的信息,那将会方便不少。

 

 

第三步 精准定位 精益求精

有了以上的信息来源以后,无论是全国招聘,还是南京招聘,都已经有了消息来源,但是渐渐的就会发现,消息太多,有的重要信息很快就会沉底。这个时候,就需要筛选信息,而刚刚提到的“咀嚼”这两个字,就需要你花一些小小的精力去找专门做这些精准信息整合的平台。

 

我的平台主要集中在微信公众号上,类似于实习僧、刺猬校招、千师百业、500强校园招聘、应届生等等,每个公众号信息置顶。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他们公众号做这些的最终目的是赚钱,所以很多地方一定要谨慎。而一般,他们也会整理出很多精品化的信息,这些信息无非就是你在朋友圈转个推文然后截图给他小助手看一下 就会发给你。

 

例如,我曾经在九月底拿到了十月份整个江苏每天的高校宣讲会计划表,有的时候,甚至这一份表大于以前所有的信息。而且表格的真实性非常高,直接对后期的计划安排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步 圈子

秋招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所以去加一些杂七杂八的群对我们来说没有坏处。在众多的群中,选择1-2个作为自己的大本营,在里面多和大家交流,其余的群作为信息来源的参考即可。秋招是一个急需信息量的时候,这个时候和大家去交换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而太多的群也会让你看不过来,所以有重心的去对待就会有效率的多。还有就是身边的同样找工作的朋友们,及时的信息交换有助于筛选有效信息。

 

 

经过以上的步骤,秋招这个节日就没有问题了~当然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点就是你的心态和身处的环境,如果你本身对这个没有什么积极性,那以上所有的都是白搭。而环境也决定了重要性。大四,我在无锡校区这边显得就非常安静。后来我索性住在了南京的亲戚那边,在南京的每一天都能时时刻刻感受到文章开头的那句话,而在无锡这边只有一种养老院的感觉。

 

那么,秋招的信息流建设在这里,就结束了。




2.      方法论(内部篇)

秋招就是自我安慰与外部受挫的循环



这个标题是我看到一个朋友在朋友圈发的,感触非常深,每天打开朋友圈,就看到这个朋友在哪一轮面试挂掉了,那一个朋友发了鸡汤文鼓励自己继续前进,不在其中不解其中味。要想打破这样的情境,除了结果意义上的拿到offer,还有就是建立起坚不可摧的支持链。



A.     求职PPT

秋招的信息太多,但我掌握的太少。为了不让珍贵的每天白过,没有写日记习惯的我决定做一个简单的PPT,每天一页,就记录心路历程。


事实上,确实对我自己很有效,每多一页,信心就增长一倍。现在回头看看这个ppt,没有跳过任何一天,原来我在秋招接触过这么多公司,收获真的很多。



B.daily night call

可以说,父亲对我的世界观搭建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不喜欢直接告诉我结论,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沟通交流并不顺畅。但这一次,也是我这辈子唯一一次,连续一个月的night call,每天探讨遇到的点点滴滴。很多事情,圈在校园里的我远没有父亲想的清楚明白,最后我也开始慢慢的接受社会现实。

 

“当你有压力,有情绪的时候,你打算怎么做?”


面试题中常见的问题,我也开始用行动去诠释。

 

当我鼓起勇气告诉更多的人,也收到了更多的支撑,大家同为秋招人,共走秋招路。

 


C.鸡汤自愈体

舒缓压力的另一种方式是鸡汤,而这次的鸡汤更多来源自己。平时的我喜欢展现积极阳光的一面给大家,表达欲较强的我在朋友圈留下了不少踪迹,看着以前的自己,也没有理由不继续奋斗。


除此之外,每天来回奔波,也需要放松和休息。这段时间,一口气看完了《破产姐妹》。本身定位为喜剧的它却暗藏了一种精神力量,让姐妹俩从一无所有,到自己的cupcake dream comes true 的那一天。



3.      企业宣讲会--暗藏玄机



如果你参加过宣讲会,那么你听没听过这样的话:

“今年,是我第二次来到这所大学,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感到亲切”

“我们给校园毕业生提供了完善的职业发展通道”

“我们具有行业竞争力的薪酬”

“我们公司没有你们认为的内部拉帮结派,你们不用担心”

“你进入公司以后,最快3-5年就能晋升成为部门主管”

“在我们公司,发展是多元化的,你既可以纵向发展,做专做精,又可以横向发展,自由调岗”

“公司福利多多,节日福利,带薪年假,早晚班车,五险一金等等 公司氛围好”

 

听的宣讲会多了,耳朵也生了老茧。慢慢的开始发现,一家公司的了解,宣讲会有必要去听,但也注意在措辞间保持冷静和客观。

 

“喂,您好,我之前听宣讲会说你们有带薪年假是吗?”

“恩恩是的,只要您在公司工作满三年以上,我们就会提供。”

S汽车集团如是说。

 

“您好,我收到了你们公司的终面通知,我现在对这里还是有一些疑问,学长我想问一下公司在横向发展这边,如果我发现未来我真的融入不了现在的岗位,可以调动成其他的岗位吗?”

“实话和你说吧,我们这边很多人进来了有这样的想法,但实际上内部应聘的时候竞争很激烈,不是你想走就走的,不然公司管理也乱啊”

A快消行业公司的前辈如是说。

 

每一句看似具备诱惑力的话后面,都具有一定的潜在先决条件,但是即使作为有些招聘方不去提及这些细节,隐去先决条件的陈述因为在公司是存在的,所以并不是欺骗。而当自己如果不去深究了解,等你进去了,等着去为当初忽略的细节买单吧。这一点至关重要。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常用的话术如果在宣讲会上没有提及到,那就更不能轻易去相信公司忘记说了。


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I创业公司,在我会后询问“你们公司是否提供五险一金,在宣讲会上好像没有提到”。公司方支支吾吾的说,“啊,应该是有的吧”(喵喵喵?)



4.如何快速了解一家企业



宣讲会是了解一家企业非常便捷的道路,但注意也有可能呈现的是公司希望让你们了解公司的方面。而接下来,对一家企业的了解,远没有结束。

 

于我而言,秋招不会给我机会像HW那样有这么长的时间去了解一家企业,但是如果不了解,就有可能在宣讲会这第一步就被小坑一把。

 

印象里很深刻的是《人民的民义》里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国的企业家,不是在监狱里,就是在走向监狱的路上。所以当你满心欢喜的对一家企业怦然心动,不如多去看看这家公司可能会存在什么问题。

 

可能有人会问,看这些东西对我进入一家公司有什么好处呢?在我认为,这些并不是必要的举措,于我而言,是让我更加理性客观的去了解这家公司。

 

这个时候网上的消息言论错综复杂,尤其逼乎上面的言论更甚,有人说这里有水军黑友商,有人说这里有套路宣传。的确,你有时候在各种平台会看到完全对立的看法和观点,我们假设这样的观点都是真实的,但其实并不矛盾,因为每个人对公司的文化接受度不同,有人就是很喜欢,有人就是很讨厌。而假设本身也不成立,所以更应客观的判断。于我而言,当有些细节谈的人多了,而且这些人不是那种所谓的1级小号,也不是那种历史纪录一言不发,突然在这里异常活跃,那姑且我们把它作为一种可能的存在性。

 

试想,作为一个对公司认可度较高的员工,一般说来在网上夸赞留言发帖的频率可能并不及那些因为某些原因去吐槽的要高,可能会将看客引入一些极端的思考方向。

 

接下来,比较直接的方式是和此公司的多种角色(HR、员工、直系)直接对问,不用怕尴尬,毕竟彼此皆为陌生人,没有什么成本损失。但如果对话中存在着矛盾点,就需要尤其值得注意了。有可能是招聘前和招聘后的矛盾,有可能是不同部门内部情况不同,有可能是口头承诺不具有法律效应。在秋招过程中,我经历了很多次这样的“对峙”,有些答案被固定了官方口气的格式,而有些听了也触目惊心。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家单位,到了终面的环节,当我了解了一些细节后,我最终应该不会去这家公司了,我直接在面试的时候说了出来,而她也和我交了个底


“实话和你说吧,我们的管培生序列是因为公司目前有些岗位空缺,招不到人,我们希望通过管培生轮岗的形式,最终建议他们结束后到这样的岗位上岗。”

 

我认为,一方面我们不能过度的认为公司方一定处心积虑的“骗”我们进去,这样对于真正进入公司的留存度和离职率都会有消极的影响,对双方都没有好处,而另一方面也不能一言之辞就立刻“我不去了”或者怦然心动,多看多发现,多交流多思考。尽量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值得一提的是一种有趣的信息源,宣讲会前后时周围的“声音”,你会发现每个人的关注点都不一样,这些在过滤之后都可以成为你了解的一种引子。我每次都会问左右的同学,他们怎么看这家公司,多一种声音,多一种思考角度。当其他信息源较少的时候,我还会在宣讲会后逗留一阵子,面对面建个小群,大家消息互通。



【专题】管培生

高大上还是矮矬穷



第一反应,高大上。


第二反应,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我们有看到90后管培生被刘强东钦点成京东当家人,我们也有看到某国企管培被曝光工资低工作繁琐无味。管培生很多公司的录取率非常低(我在J公司的管培笔试环节挂掉,英语有同学反馈已经用到了GRE词汇),那它对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经过这段时间的秋招,我得出了以下的结论。

 


A.管培二字带有一定的心理预期

之所以第一反应是高大上,这就是我们的直接反应。而有的公司所有的职位后面都加上了管培,例如SN集团招的全是管培生,我经历的IN创业公司招的非技术岗位也全都带上了管培的名头,在这样的情况,不妨直接把这二字去掉。招聘的目的大多是为了吸引眼球,亦或者是公司的岗位并没有那么的充足,有些岗位可能并不需要人,带上管培的名头希望能够接受调动。



B. 不同公司的管培重视度不同,从一些细节看出。

首先是管培期间的具体方案。JS公司给半年的时间轮岗,结束以后定岗。而D集团的管培有半个月的封闭式军训,然后一个月的集中培训,接下来会有不到一年半的四个岗位轮岗,每个岗位配有mentor,并且提供反馈机制,在第二个岗位结束和第四个岗位结束有两次述职报告。最后根据KPI和公司实际的情况双向定岗。这两个不同的公司同样有管培生,但对待方式明显不同。



C. 不同行业的管培成熟度不同

从目前了解下来,快消行业的管培制度是经验最丰富的,而且制度非常灵活,绝大部分都能让人在短期内有很快的成长。而外企管培制度是非常完善的,因为有心的人去check一下,管培制度来自于国外。而有些公司了解下来,管培制度分配到mentor根本没有心思带新人,而管培的方式单一,虽然整体框架很明确,但具体实行过程拖沓,培训左一出,右一出,特别是当公司在宣讲会说“这是我们公司第一年实行管培生计划”的时候,你可以理解为一次机遇,也可以理解为试验品。



D.管培是一次风险投资

我们来对比一下直接确定岗位的甲和没有确定岗位的乙之间的有什么差异。这也是J公司的HR和我们分享的案例,甲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进入公司培训过后就开始上岗了,在六个月左右可能已经做出了自己的业绩,而乙在六个月的时候可能才刚刚轮岗结束,定下了自己的岗位。这个时候甲相对于乙来说,发展的脚步快了一步。这个时候乙有可能定下了和甲一样的方向,可能因为管培制度本身,做了主管的位置,但经验上未必有甲丰富,但是可能乙的发展平台更快。也有可能在定岗的时候,乙的表现并不好,被分配到了不喜欢的地方或者是慢慢被公司淘汰,亦或者是在管培轮岗过程中,因为不适应或者不喜欢主动选择了离开。而管培生本身的筛选力度普遍较大(上述有提到部分公司的管培只是空壳),再加上即使进入公司后期也还会有可能筛选与潜在的淘汰,毕竟你不知道公司的管培招聘策略是什么,按照某快消行业ST公司的内部员工透露,他们的管培生最终留存率是50%,而剩下来的人不是留在了普通的岗位,就是离开公司以社招的身份重新就业。而如果在成熟的管培制度中表现优异,未来真的不是活在梦里。



第三篇章·求职观


       高薪、名企往往成为了一个大牛身上大家关注的标签。而这些人里的很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有可能做了一辈子的螺丝钉。这一步,也是我九月份初的想法,经历了这两个月的秋招,我发现,求职观需要考虑的并不只是这些表象。



 第一份工作

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在这里,我们先不探讨公司的区别,探讨一个关键词“第一份工作

 

这个词隐含了可能未来我们的工作并不会在一家公司做到头,很有可能出现辞职、辞退、跳槽、创业等多种形式,印象里在高中的英语课上看到这样一个短片,里面有一句话说在美国“人平均一生会有17份工作”。现在,已经不像以前那个时候,工作国家分配,一路做到退休。我们更多的有了自由选择权,我不喜欢,我可以走。大家会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选择更合适自己的道路,更换工作的普遍频繁程度也更高了,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一定要去换工作。我们也看到有的公司员工勤勤恳恳一辈子只在一个公司奉献一生。


切回主话题,第一份工作确实至关重要,它决定了你的平台和视野,很有可能会对你未来定性。所以为什么秋招如此谨慎,大家都想有更好的选择,更好的未来发展。

 

经过这次秋招,我想把第一份工作的概念拓宽,我认为在毕业2年内的最后一份工作都把他称为第一份工作。秋招的确是一个人生的分叉点,但那么多细节值得注意,尤其作为应届生的我们根本不会考虑完善,经常会发现我进入到某家公司不是这么回事儿(这个现象值得进一步探讨,下文会提及),或者没有在我的预期发展。比较典型的一类就是很多公司都会括号标注有四大实习工作经验优先。而很多公司也接受毕业1-2年的学生,从这样的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包容度代表了很多人在第一份工作的选择中确实考虑的没那么完善,或者在工作阶段有了更新的思考。

 

而第一份工作的选择之前,更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我的求职规划。


在这里分享一个曾在腾讯的小姐姐的经验故事


如果是你,会选择离开腾讯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未来选择,这跟随着你的阅历会有改变,但是我们需要有方向,需要有目标,只不过在具体实行的过程中会不断修订版本,使得他更适应我目前的发展。



公司的选择

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呢?国企,外企,民营企业,创业公司还是其他呢?




这一段直接引用我印象深刻的一段网络资料吧,侵删。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723005/answer/216340615作者:使命必达 来源:知乎

①公务员
好处:
1、稳定的收入和生活,有良好的保障;
2、公务员收入不是最高,但福利极好;
3、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及相应的权限;
4、职业轨迹确定,工作没有太大的浮动性;
5、国家机构员工,本身带有荣誉性质。

弊端:
1、工作枯燥,忙起来极忙,闲起来极闲;
2、考试没完没了,升职总与考试、考核挂钩;
3、有些机关人际关系复杂,勾心斗角;收入稳定,但没有大幅提高的可能,只能保持平均水准;
4、坐在清水衙门、没有晋升可能的人,很没成就感。

建议:
有志从政的人、有权利欲望的人、真心想改变国计民生状况的人、想要一个稳定工作的人都可以选择考公务员,公务员这个工作,如果心境淡泊,没有野心,不失为不错的选择,能够保证安定的生活和充足的个人时间;如果想要升职,则要有长期奋斗(至少15年)的决心和高明的人际头脑,否则不容易出头。
近年来,随着中央和地方各项规定、禁令不断出台,催生了“公务员热”的退潮,这是一个既好又坏的时刻,在公务员普遍焦虑的同时,这个群体也在进一步走向规范和职业化,将一些怀有特殊预期的人挤出去,最终推动改革。所以想要进入国家体制内的同学们,在准备公务员的同时也要多想想这份工作是否适合自己哦。

招聘解读:
公务员考试分为国考和地方公务员考试两大类,其中国考时间相对比较固定,一般集中在10-11月份,招考条件相对比较苛刻、严格,一般均要求全日制本科应届、历届毕业生,部分职位要求硕士研究生和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
地方公务员考试各省报考时间不一致,近几年参加联考的省份越来越多,如今年的春季联考报名时间预计在3月份,笔试时间集中在4月份。

②国企

好处:
1、稳定的收入,良好的福利保障
2、有国家做后盾,安全系数高;
3、国企注重员工素质,要求员工为人处事遵循一定规则,可以学到不少东西;
4、有些行业工作相对安逸,心理压力相对较低;国企锻炼人,能够形成良好的就业观。

弊端:
1、入门难,不容易进入;
2、有的论资排辈,想要出人头地一般需要多年的奋斗;
3、人际关系较复杂;中西部的国企,大多待遇一般。

建议:
国企人际关系复杂,初入其中的大学毕业生也许会摸不到门路,而按资排辈的现实更让心高气傲的大学生心生不服,当然,国企也正在克服上述弱点。国企能够全方位地锻炼人,总的来说,国企是不错的选择。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出炉,对国企工作的员工也产生了比较多的影响,政府管的太多、进国企就是铁饭碗、干得多和干得少工资一样多、公司竞聘都是“走过场”、集权、选人用人之风不正等国企长期存在的问题也将被逐步规范,所以国企也是很多同学挤破头想要进入的黄金宝地。
国企涉及到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银行等各大垄断行业。

招聘解读:
部分国企有秋招和春招两个阶段,部分是各企业单独招聘,大型国企招聘规模集中在近千人,招聘时间集中在校园求职季的9-12月以及次年的3-4月份
招聘流程一般包含网申/报名-笔试-面试几个阶段。每家国企的笔试内容也不固定,一般会考查到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专业对口型企业还会考查专业知识,面试则以结构化、无领导、半结构化为主。

秋招特别推荐:
在春季招聘的阶段,国企也属于校园招聘的大头企业,以商业银行招聘为例,银行春季校园招聘每年会有近百家规模不等的银行参与招聘(这其中既包含国有控股的五大行,也包含中小型股份制银行、地方性银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需求规模达万人,一般应届毕业生基本都可以报考,对于春季求职的同学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大家及时关注“银行校招HR团队微信icbc_er”,可以了解到最新银行校园招聘的招聘公告、考情、真题资料等。

③事业单位

好处:
1、工作相对稳定(也比较清闲);
2、社保公积金有保障
3、喜欢与世无争,平平静静过日子的人最合适。

弊端:
1、收入较低,随着全民养老金、医保的普及,他们的优势越来越小。
2、现在事业单位也搞聘用制,是签合同的。就事业单位中来看也是千差万别的,有监督管理型的,有公益型的,有经营型的,有财政全额拔款的,有差额拔款的,有自收自支的。有参照公务员管理的,有企业化管理的等等。

建议:
事业单位涉及的行业很多,各行业之间的薪酬福利有差别。事业单位类型不同,有的实行企业化管理,其实就是企业;有的有部分财政拨款;有的由财政全额补助;有的参照公务员管理,其实就是政府机关。到底好不好,还要看你准备进入的单位和所从事的职业,以及你的预期。总的来说,进机关和事业单位,“人脉”很重要。

招聘解读:
目前尚无全国和全省、市统一招考,最多县级各个单位统一招考 ,一般规模大的采取网络报名,人数少则现场报名,一般考试流程分为笔试和面试,一般笔试考行测(多数包含公共基础)、申论,或行测、公共基础,个别考公文写作,部分加专业测试 。各省市招聘时间不统一,可以关注各省市人事信息网关注查询。

④私企

好处:
1、能够发挥能力,发展空间较大;
2、能够很快学到实用的知识;
3、私企工作不单调,需要一职多能,无形中提高了自己 的能力;
4、劳有所得,私企老板会按照你的贡献决定你的待遇,形成良性循环;
5、自由性大,升职、积累经验相对更快,想跳槽也容易。

弊端:
1、风险较大,比如经济危机到来,私企一批批倒台;
2、有的公司不能保证福利;企业人文环境参差不齐,有些极好,有些极差;
3、竞争相对激烈,工作环境不稳定,下岗可能性大;有些制度不合理,吃亏也只能忍着。

建议:
很多毕业生愿意选择私企,认为私企的门槛较低,更易积累经验。私企的素质参差不齐,毕业生缺乏经验,很容易被第一份工作定型,错误的观念和不良的职场习惯会限制你的发展。同时,私企同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会束缚才能。

招聘解读:
招聘渠道多样,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进行招聘,形式灵活多样,招聘高峰期多集中在毕业求职季的9-12月份和3-5月份,同学们可以多关注大型求职网站,如智联招聘、前程无忧、中华英才,或者学校的求职就业信息等。对于私企应聘,同学们一定要做到的一点就是提前了解提前准备,对你应聘的企业和岗位多了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⑤外企

好处:
1、高薪,福利好,工作环境好;
2、外企有系统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
3、强调个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能力,也有利于搭建 自己的人脉;
4、注重员工发展,给予员工诸多培训;实力雄厚,不会出现拖欠工资、罔顾员工权利等 现象。

弊端:
1、起点高,发展空间不大;
2、工作量大,加班加到吐血;
3、竞争激烈,神经随时紧绷;
4、打入核心机构难上加难,可能性基本为零;
5、对外语有很高要求;

建议:
外企的高薪高酬是很多毕业生追求的目标,进入外企,感受成熟的企业环境和管理系统,有利于毕业生学到更多的东西,不论是个人能力、行业观念、企业文化意识。外企能够全方位地充实员工的头脑。但是,外企竞争激烈,职位也只能到一定级别,有些聪明人会进入外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然后自己创业。

⑥自由职业

好处:
1、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爱好,时间自由、充裕;
2、能够全面安排自己的生活;挑战性高,生活不易枯燥;
3、按照自己的理想生活,心灵充实。

弊端:
1、没有稳定收入,必须自己注意社保和养老问题;
2、脱离社会太久,不容易融入;
3、对自制力要求极高;会有入不敷出的情况;
4、有江郎才尽的顾虑。

建议:
自由职业适合有艺术气质的人,SOHO一族的生活虽然令人羡慕,但存在的隐患也不容忽视,自控力强、计划性强、有理财观念的人能够适应自由职业,并保证自己的生活;容易产生惰性的人,还是需要工作来规范,不建议太过“自由”。
工作职业:自由撰稿人、平面设计师、工艺品设计人员、艺术家、音乐创作人、产品销售员、广告制作、服装设计、商务代理、期货、网站等;

相信这么多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求职观的影响因素

“你的工资多少啊?”



在秋招期间,非常反感的就是一个不怎么熟的,突然微信来一句你工资多少啊?之所以把工资作为第一个点来谈,就是因为它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敏感要素。而对不同的求职观来说,它的比重是不同的,在这里就只谈谈我的感受和观点。


第一 工资是保障生存的基本要素

所以在求职过程中,工资必须不能低过一个底线。否则在不同城市不同背景下,吃住都成问题,那还谈什么工作?


第二 工资不是越高越好

有一些企业,在校园招聘打着“工资超越BAT”的旗号,也知道可以赢得很多人的芳心。但这仅仅是起点,因为这个点成为了很多人攀比的要素。大家觉得,我工资高我就是比你厉害,我的价值就比你高。


有些企业工资开得很高,你也知道他是用工资换你的奴役性。


有些企业起薪开得很高,你可能知道他后期的涨薪体系并不完善,短期的利益只会让你在长期发展中没有后坐力。


有些企业工资很高,但你知道它是HR在校园招聘策略中,将年终奖拆分并入月薪,将各种补贴算入最后拿到的总和吗?最后拿到手中的实际钱款可能让你大跌眼镜。


因此,在满足最基本心理预期的前提下,一味追求高薪,在长久道路上未必能够走得远。

 

第三 工资是我们未来影响职业道路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这句话是一个朋友和我探讨得出来的结论。非常的真实。


一家企业,不管怎样总有你不喜欢的地方,这个时候能让你坚持留在这里的,工资是一个很现实的要素。所以,我们不可能达到那种“高尚”,工资是身外之物等等之类的想法,从普通大众(比如我)来说,工资还是会影响自己的幸福感的,但是这一层想法并不是第一层想法那种最低保障的幸福感,而是一种持续的,稳定的幸福。

 

说完了工资这一个点,其实还有很多值得考虑的方向。比如一个问题:


你是选择在一家名企里做一个螺丝钉还是选择在一个创业公司里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先锋?换句话说你想在大公司小发展还是小公司大发展?


对我而言,第一份工作和第二份工作的答案是不一样的。具体可以自行体会,也可以来交流。

 


最后直接说说影响我的求职观的十大要素吧

1工资作为最低保障,也是筛选条件。

2涨薪制度作为影响幸福感的基本要素

3公司基本福利待遇(含五险一金-重点看公积金的比例、补充商业保险、补充医疗保险)

4公司内部氛围

5个人发展通道以及其横向的真实性与纵向的可行性

6公司发展-未来在市场上的生存潜力

7公司目前的行业地位

8公司所在城市及人脉圈的涉猎

9职位匹配度与未来家庭的影响

10 公司的负面评价




【探讨】

如果时光倒流,我还会选择奔进H公司吗?



我想,有一点需要我们达成共识,这也是这个圈子的朋友所公认的道理。


从面试的角度来说,我和企业是双向选择的过程,从任何一方的角度来说,我选不选择你并不代表你这个人的优秀程度与否,更加关注的是匹配度

 

其实,从我个人而言,如果我不去H实习,直接参与优先招聘面试,我同样能通过,拿到offer,亦或者说我在秋招环节参与面试其他岗位也能通过,但是实习的经历证明,我和这家单位的企业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并不相符。所以,即使我进入了这样的单位,在公司待的越久,我会越难受。对我的发展也会越来越不利。

 

所以,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企业。所以在求职过程中,一味的去追求名企,一味的看到500强的名头就上,而不去了解它的核心价值观,公司文化等等,即使进入了公司,对自己的长期发展也不利。

 

在求职面试的过程中,我曾听到很多人抱怨过一些企业的种种问题,但当我问如果你拿到这家offer你会去吗?“当然”。在这里不评价每个人的主观思想,毕竟大家都有自己的求职观。

 

最后回答一下小标题吧,我不会再去选择了。虽然在大学里我投入了将近有两年的时光,我认为它是值得的,因为这是一次难得接触企业的机会。而正是这一次经历也让我明白,找工作不是简单的面试+offer,要想的地方,要观察的地方太多太多。




第四篇章·八问八答

这些问题都是近期遇到很多人询问的,我将它总结了一下




Q
A
&

1(本科)实习是否必须?

必须。本科阶段我的三个实习分别是运营、产品、销售。我们不去追求你的实习经历有多么丰富,这样很有可能会走向一个极端 为了实习而实习,我们在意的是在实习的过程中,你有没有了解它这个岗位真正的工作是什么样的,是不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为了拿到这类offer你需要做什么努力。


Q
A
&

2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差距到底有多大?本科生要出来找工作吗?

技术类工作,本科生同样可以找。但是很有可能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本科生需要三天100行代码,研究生可能半天20行代码。从企业的角度自然会选择后者。但是对于极其优秀的本科生(就是你身边公认的大佬),企业也会考虑。否则本科生出来只能当一个平庸的螺丝钉。


非技术类工作,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差距几乎就没有了。举个例子,SQ集团走到最后一轮,就只有我一个本科生,但是依然没有感觉到其他研究生除了堆砌自己的各种奖项以外在思想上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很多企业对本科生也同样欢迎,因此,作为本科生你要有信心,完全可以拿到心仪的offer。尤其是在市场销售这一块,有些企业更加青睐年轻人。实际上到未来工作大家是按照业绩说话。


Q
A
&

3简历什么时候开始写

我是大二开始写的,那个时候是一个大我两届的学姐强烈建议的。那个时候我就很苦恼了,我该写什么呢?后来才明白,当我知道自己写不了什么的时候,简历上一片空空如也,也就知道自己该往什么方向去努力了。


后来,我的简历一共写了长达两页,而每次面试不同单位的人时,我就会挑选相关度最高的部分整合成一页,这样的定制化简历很容易让你赢得HR的芳心。


现如今,我的个人简历在小范围圈子里评分相当高,有一个企业HR透露甚至放到了最优序列里,我想这都和当初的努力分不开。而身边很多同学直到大三的就业导论课辅导员布置作业才写,其实不管本科出不出来找工作,简历都很重要,一方面帮助认清自己,一方面帮助自己能够找到好的实习单位。


Q
A
&

4什么是秋招?

大一的时候我天真的以为,找工作是大四毕业的事情,没想到在大三的八月份就开始了。秋招是以阿里巴巴的校园招聘为起点开始的为期2-3个月的秋季招聘,这段时间很多企业开放校园招聘体系,接纳应届毕业生的投递。


Q
A
&

5什么是三方协议

Emmmm这个我还真的回答不了多么专业的地方,所以百度吧。用我的话来说,三方协议就是你的卖身契,当你最终决定去哪家单位以后,就和它签约。三方是学校统一发,每人一份,且行且珍惜。


Q
A
&

6秋招的节奏是怎么样的?

秋招按照我的经验来看,首先就是超一流的互联网公司了,这个时候BAT就会优先出现,所以大三暑假一定要好好准备了!对我来说,这次比较可惜的是HW那个时间点结束以后,这些包括网易已经结束了。那么接下来就是一流的互联网公司,携程,滴滴,去哪儿等等。与此同时,一些创业公司也开始招聘,接下来汽车行业,金融行业也开始招聘,来得比较晚的在十月底开始的就是快消行业了(宝洁、联合利华等等会在最早一批快消行业),最后就是外企。


Q
A
&

7我找的工作和我的专业不符合怎么办?

这个要看你喜欢什么了,很多时候群面的签到表上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专业。


Q
A
&

8秋招的培训班意义何在?

从我的角度来看,不推荐参加。一个人在短期内能够改变自己的难度很大,就好像有些名企在两个月之内不会给你第二次面试机会的道理一样。秋招总共就这么长时间,你能指望一次几百块钱的培训班能给你多大力度的改变?很多时候只是当时听的很有道理,实际上真正能吸收的有多少?



第五篇章·我的未来




这个问题这几天几乎被问爆了。经历了一翻痛苦的纠结以后,放弃了一份500强的offer,我最后去了一家在广州的公司,工资和BAT持平,并且在面试中拿到了南京地区为数不多的公司顶薪。



秋招结束了,像梦一样,我想未来的职业发展才刚刚开始。这一路走下来感谢很多人的帮忙,支持链中少不了大家,也希望看到此文的人能有收获。


文字/Geoffery

排版/Geoffer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