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之洞见梁启超实在狂妄,就出一上联刁难,梁启超对后他哑口无言

 湖光山色云深处 2017-11-09

梁启超,是清朝末期戊戌变法的主张人之一,与他渊源颇深的康有为大家都熟知,可大家却不知道的是,他与张之洞也有一段渊源。这件事说起来,也和变法这件事情脱不了干系,毕竟当初他们能够有交集,也是因为变法。

当初,为了把戊戌变法深入人心,打倒当时的顽固势力,让变法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建立新的制度,梁启超与康有为必须广结善缘,与当时的朝廷官员打好关系。而在当时,担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对此次变法来说,可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因为他显赫的身份,最重要的是他有维新意识。

张之洞见梁启超实在狂妄,就出一上联刁难,梁启超对后他哑口无言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各地开设租借,抢夺资源,使中华民族进一步觉醒,出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爱国主义救亡高潮。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又称维新派)发动了具有爱国救亡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于是,争取张之洞的支持,无疑是重要的。

这也是后来梁启超特意去拜访他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次偶然的机会,梁启超来到了张之洞的府邸拜访,故事就从这次拜访开始。

张之洞见梁启超实在狂妄,就出一上联刁难,梁启超对后他哑口无言

来到张之洞的府邸之后,梁启超按照规矩礼数,首先递上自己准备好的拜帖,然后,他在门外等待着张之洞的接见。可是不曾想,就是这张拜帖居然引起了张之洞的不满,也为后来两人的小插曲埋下了伏笔。

原来,是张之洞觉得梁启超不够尊重他,竟敢在拜帖的最后称自己为愚弟,愚弟这个词在别人看来也并无不妥,甚至还是谦称。但是,对于这个心高气傲身份尊贵的人来说,那可不行。所以,当时张之洞可是火冒三丈,心里直觉得可笑,你一个小子,居然敢和我攀关系,和我称兄道弟,这成何体统

张之洞见梁启超实在狂妄,就出一上联刁难,梁启超对后他哑口无言

于是,张之洞便派人写了一个上联给梁启超,想要警告一下这个狂妄的人。对联是这样的: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愚弟。大致意思就是说梁启超乃是一个无礼的人。

梁启超看到这个对联,并不生气,反而对出了下联,对联是这样写道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侯。既然,人家张之洞说他骄傲自负,那自己就表一表志向,也未尝不可。

这个下联,也是令张之洞没有想到的,反而突然觉得梁启超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至少,他的勇气可嘉,还有他的才华也震惊了张之洞。

张之洞见梁启超实在狂妄,就出一上联刁难,梁启超对后他哑口无言

那么,到底这厮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思考之余,张之洞就想要见一下梁启超,会会这个狂妄小子。

后来,两人顺理成章的就见了面,可这个身居高位的张之洞可不是省油的灯,自然一来就给梁启超好脸色,于是,便想刁难一下他。梁启超也是个聪明人,自然不会连人家想为难自己也不知道。

这时候,张之洞就说了:我这里有一个上联,因江夏而做,不过我只想到上联,下联暂时没有头绪,就希望梁启超给自己接一个下联。

眼看梁启超并未拒绝,张之洞就亮出了下联: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这看似一个简单的对联,可不好回答啊,你说这长江是四水里的老大,夏又在四时里排第二,老夫又住在这江夏,那到底谁是第一,谁是第二呢?

张之洞见梁启超实在狂妄,就出一上联刁难,梁启超对后他哑口无言

这梁启超也不是一个任人拿捏的软柿子,所以,当梁启超听闻了这个上联之后,也丝毫不畏惧。反倒是在张之洞觉得他答不上来的时候,给了他当头一棒。

但是,只听到梁启超缓缓地说道:“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何等聪明的人啊,居然用自己与儒家相结合来对下联,这意思就是说,儒家居三教之首,人是三才的末,最后又隐晦的避开上联中张之洞所问的谁是第一谁是第二,反而自谦的回答,谁也不敢在前,谁也不敢在后。

这种回答可真是妙啊!张之洞听闻后,竟然也哑口无言。

张之洞见梁启超实在狂妄,就出一上联刁难,梁启超对后他哑口无言

想当初,这个张之洞是何等的盛气凌人,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信誓旦旦,可就是这么两句对仗工整,又暗喻的对联,也算是让他大开眼界,并且对梁启超改观。

果然看人不能只看表面啊但是欣赏归欣赏,变法这个事情,对张之洞这个谨慎的人来说,绝对不会去趟这趟浑水的,毕竟朝中反对势力太多,难免会两败俱伤,并且连累自己。

多年的为官经验告诉他,还是自保更重要,所以,张之洞当然也就拒绝了梁启超,并且,明白告诉梁启超,对于变法这件事,自己实在有心无力,也因为如此,张之洞才在那次变法中躲过一劫。

张之洞见梁启超实在狂妄,就出一上联刁难,梁启超对后他哑口无言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