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知道孩子被老师“霸凌”?附20个典型表现和10个安抚技巧

 板桥胡同37号 2017-11-09


别让“霸凌”,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抹不去的阴霾。



作者 | 燕小六

来源 | 医学界儿科频道


郑重提醒


不论您是幼儿园虐童事件的涉事父母,还是关心此事进展的父母,


对于那些受虐录像、具体受虐细节,请您少看少读。


这些视频、文字,可能让您激动,产生不良情绪,抑制不住地和家人谈论。


而孩子对养育者的情绪非常敏感。


您对细节的偏执和描述,会吓到孩子。


事件发生发展至今,我们或许应该跳离当时场景,暂时放下那些粗暴的细


认真思考:如何避免下一个悲剧?

1
 孩子为何“应激障碍”?


昨日至今,燕小六的育儿群、买买买群、朋友圈,仍在刷屏幼儿园虐童事件。


其中,瞬间击中燕小六、喉头一紧的,是一位好友在午夜时分的反思:



或许,媒体会遗忘,管理者会遗忘,看客会遗忘。


那些家庭,那些孩子,不会忘。


被虐的经历,在TA们心口,泼了500ml浓硫酸,再也无法柔软。


据悉,在相关事件中,有孩子被确诊为“应激障碍”,需要心理疏导和门诊随访。



所谓“应激”,就是人在遭受创伤事件后,本能地产生一系列情绪反应,包括恐惧、紧张、担忧、焦虑。这些情绪会唤起身体反应(要么战斗,要么逃跑),来帮助人们防御或避免危险。


大部分人会自然而然地,从事件和情绪中,逐渐恢复过来。


但那些持续反复遭受创伤事件影响的个体,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即使身处安全环境,TA们仍会反复体验到各种负面情绪——就好像,轻松、快乐的大门,永远关上了。



哪些算得上创伤性事件,会引起应激障碍?


浙江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主任医师何鸣曾撰文指出,那些违犯当事人所持的世界观和人权观,使个体感到极度困惑、非常害怕、无助、恐惧、不安全、被背弃、前景幻灭的事件。


它们可以是单次突然发生的重大意外,也可以是反复出现或持续存在的日常生活经历。


对孩子来说,反复在幼儿园受到老师言语辱骂,身体暴力,冷漠忽视,强迫喂食——这些就是创伤事件,是老师施于孩子的霸凌行为。


英美曾有一项联合研究,主题是“老师的霸凌:一种隐藏的创伤”。研究者对7所小学、116名教师进行匿名调查。结果显示:有45%的受访教师承认,曾对学生实施过霸凌。



燕小六认为,经过近日“负面新闻”连播,有些父母心寒到底,“再也没什么可以相信”。


有些父母采取行动,进一步加强和学校、老师的交流;或提出集资,安装无死角监控器,数据实时联网。



也有家长开始反思:我想和孩子聊聊每天在校情况,我能感觉到孩子情绪不好。但TA啥都不说!怎么办?!



父母群广泛焦虑了。

2
 你看出孩子“不对劲”吗?


这两天,燕小六相信大家看过很多文章。从“如何慎选幼儿园”、“怎么看机构/教师素质”,到“呼吁加强幼师、教育机构管理和立法”。


那,已经入学(园),怎么办?或是有没有一些表征,能从儿童行为中,看出心理伤害?


综合多项研究,以下20个表现颇具启示意义。一旦出现,请“高度怀疑”,孩子在学校过得不如意(未必是霸凌,但肯定很波折)。


· 反复说头痛、胃痛,或有呕吐(幼龄儿若出现情绪和心理问题,身体不适会更突出)

· 做噩梦,反复在睡梦中惊醒(出现时间和是否上学紧密相关,如周日晚上,或周一到周五)

· 易受惊吓、容易紧张,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丢三落四

· 总在上学前大发脾气

· 行为、品性突然出现明显转变,如本来爱笑、好脾气,突然变得易怒、冲动、攻击他人

· 突然变得沉默寡言

· 突然胆小、怕黑,出现吸吮手指、粘人、大小便失禁等表现

· 一到放学,情绪和行为就会明显变化

· 爱说一些自嘲的话

· 拒绝出门

· 各种找借口在家待着,不愿意去学校

· 言谈间,对学校没有任何兴趣和好感

· 直说老师不喜欢自己

· 抱怨老师总是挑自己的刺

· 抱怨被老师大声训斥

· 抱怨老师羞辱自己

· 抱怨老师对待自己太粗鲁、挖苦或不尊重自己

· 伤害自己,甚至试图结束自己的生命(严重霸凌下)

· 身上总会出现不明原因的伤痕

· 孩子对某个事/物,变得敏感甚至恐惧


燕小六以为,母亲有一种“超直觉异能”。


多数孩子不是属戏精的。开心与否,都写在脸上。若你觉得孩子哪里不对劲,不要憋着,去求证吧。


你在帮助孩子。也在释然自己。


3
 真有此事?如何确认?


发现异常是第一步。


如何让孩子正确地表达出来,不容易。


尤其是面对幼龄童。其表达能力有限。要问到有效信息,难上加难。


燕小六想和大家分享一些亲测过的“第三方求证”。


1.联络同学TA妈。


燕小六给孩子报名入园前,探过四五六家幼儿园。


每一家,都会挑个下午放学时段,在校门口等一会儿,和接孩子的家长聊两句:你觉得学校如何?老师NICE吗?什么校风?吃得好不好?


假设你家孩子已经入园。不妨和同学父母结成紧密联盟。在吐槽孩子、抱怨养育压力的过程中,你也会知道别家孩子在学校里的真正状态。若你有困惑,说出来。会有答案的。


2.多观察师生互动。


在接送孩子时,观察老师和孩子的互动。


或可以站在围栏外,观察孩子、老师在操场上的互动。耐下性子,看三四十分钟。


最直观地:


和孩子说话,老师会不会蹲下、单脚跪,和孩子维持在一致的高度,眼神直视;


批评孩子时,是拉到一边轻轻说,还是吼出来;


孩子看到老师,直觉反应是高兴,还是要思考一下才给出反应;


细节很说明问题。


3.和孩子过家家、玩“上学扮演”。


让孩子扮演老师。自己和玩偶扮演学生。


孩子会把在学校体验到、感受到的,真实地用行为表演出来。


资料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