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处的故事

 卖炭翁的舍得斋 2017-11-09

周处的故事


        ​如果要追溯宜兴的历史,首先要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周处。周处不仅是阳羡第一人物,而且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介绍地方性时节、风土习俗的著作《风土记》的作者。他在《阳羡风土记》中最早记述了宜兴的历史。

孩提时代,我虽听说过大人们讲的“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但那时似懂非懂,颇为好奇。一直到上中学时,我在课本中读到了一篇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上的一篇文言文《周处》,便真正知道了其人其事:

周处年少时,为人凶恶武断,被乡里人视为祸害。此外,义兴水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转来转去要吃人的老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百姓将他们并称为“三害”,而三害当中周处尤其厉害。有人用计劝周处去杀死猛虎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害相拼,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听后立即上山刺杀了猛虎,又跳入水中与蛟龙搏斗。蛟龙在水中或浮或没,漂流出数十里远。周处紧紧追击。经过三天三夜,百姓们都以为蛟龙和周处一并死了,轮番互相庆贺。而周处竟杀死了蛟龙,破水而出。当他听说乡人以为自己已死,表示庆贺的事,才知道大家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萌生悔改之意。于是到吴地寻找陆机、陆云这两位当时东吴的名士。周处把全部情况都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修身改过,可岁月已荒废了,怕最终一事无成。”陆云说:“古人重视道义,哪怕是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死去也便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人就怕立不下志向,何必担忧好名声得不到传扬呢?”周处于是努力改过,终于成为一名忠臣孝子。

这是我所学古文中觉得最好翻译的一篇。或许是因为这个故事从小就听大人们讲过的缘故吧。说来还巧,恢复高考那年的语文试卷上,竟有一题,要求将这段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我毫不费力就把这道题做好了。估计这题一分没扣,要不我的语文成绩就不可能是87分的高分。话扯远了,还是回过来说周处。

周处射虎斩蛟后,幡然醒悟,入吴求学,拜师读书,立志自新。不几年,学识长进,乡里称道,经州、府推荐,任东吴东观左丞。晋平定吴后,调新平(今陕西彬县)太守,继任广汉(今甘肃文县)太守,任内“断三十年不决之狱,人心感佩”。后升任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周处不畏权势,不避嫌怨,直言敢谏,梁王司马彤违法,朝臣无一敢言,他据理上奏弹劾,使梁王受到惩罚。元康六年(296)八月,氐族元帅齐万年率氐羌族7万人起兵反晋,梁王等权贵“恶处刚直”,欲置诸死地,便乘机推荐周处出征。冬十一月,朝廷便以周处为建威将军,梁王为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僚属孙秀深知周处此去处境险恶,便私下叫周处以家母年迈多病为托辞而不去,周处答以忠孝哪能两全,毅然从命。翌年正月,梁王命他率5000兵马为前锋,周处深察梁王险恶用心,当即严正指出:“军无后继必败,不徒身亡,为国取耻。”说罢愤然离去,率领人马行至离敌人不过里许六陌,等待援军,岂知援兵未到,一夜间催战令却接连而来。翌日拂晓,军队尚未早餐,梁王又传令速进,周处明知此战必败,无奈军令如山,仍跃马上阵,自晨激战至暮,弦尽矢绝,援兵不至,部下劝其暂退,再作计议,周处勃然大怒道:“是吾效节致命之日也!”继续挥刀策马,奋力拼杀,终因寡不敌众,力战而死。建武元年(304)冬,追认平西将军,清流亭侯,谥孝,后人称周孝侯。

纵观周处的一生,明显存在着善和恶两个方面,但他终于让恶受到了抑制,让善发扬光大,进而彻底改变了自己。历史上一直有“性本善”、“性本恶”之争,在我看来,人性之中本来就有善恶两个方面的存在。只是人来到世上之后,由于种种主客观的原因,有人在恶的方面不断膨胀,逐步成为坏人;有人则让善的方面得到张扬,使自己在行为、思想、精神等方面不断升华,逐成为好人乃至英雄。

“浪子回头金不换”。周处何止是“回头”,而是自新、自强,他的性格、思想、知识、精神直至整个生命,都在不断地升华之中,最终成为永载史册的古代名人,不愧为“阳羡第一人物”。他是宜兴人的骄傲,宜兴人的楷模。周处在我少时的心灵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一直影响着我。我始终告诫自己,即使不会像周处那样名垂史册,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也要向他学习,坚持死不弯腰的骨气,在自己的一生中给人们留下正直和清白。假如我能一生光明磊落、正气凛然、豪情满怀,何等好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