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省”容易“自责”难

 liuhuirong 2019-01-26

《论语》感悟(一零二)

文/王营

 

原文: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译文:孔子说:“算了吧!我还没有见过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而又能从内心责备自己的人。”

感悟:本章是孔子针对当时社会现实所发的一句感慨。在个人道德修养上,儒家向来强调“自律自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第一),每日“三省”以后怎么办?孔子认为,“自省”以后君子当对自身错误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责”,下决心痛改前非。孔子说,他至今还没有见过这种有自知之明、有错即改的人,事实果真如此吗?

综观古今中外,我们不得不承认,孔子的话确实切中了人性的弱点。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大多数人都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比任何人都高明,明明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却羞于脸面不敢承认,并寻找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甚至有的人,犯了错误不但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可见,“自省”容易,要想让人承认错误,并且通过的“自责”改正错误,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南怀瑾先生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比如抽烟的人,他也知道抽烟有害于身体健康,但是想要戒烟却非常困难,看见别人抽,理智告诉自己应当戒烟,然而手却下意识地去取烟。他接着分析到:其实人生随时随地都是如此,每一个人都有理智,都很清醒,有的事也意识到不该做,但欲望一起,就什么事都压不下去了。

南公将人性的弱点归结为欲望,是对孔子这句话最好的注脚。试看古往今来的贪官污吏,哪个不是由于对金钱的欲望而走向了罪恶的深渊?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身为高官,读书不可谓不多,明理不可谓不深,然而却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玩弄女性。我想他一定也“三省”过,也知道这样做违反党纪国法,开始时候也可能“自责”过,但这些都不能战胜自己罪恶的欲望,最终被送上了正义的审判台。

有时候欲望也并非魔鬼,只要你有顽强的毅力,也可以战胜它。孔子给我们开出的良方是紧持不懈地“内自讼”,就是时时克制自己错误思想和行为,努力向善,最终也可以成为一个道德完善的人。晋代有一个人叫周处,年少时,为人凶恶武断,被乡里人视为祸害。此外,宜兴本地水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转来转去吃人的老虎,一起祸害百姓,当地百姓将他们并称为“三害”,而三害当中周处尤其厉害。有人用计劝周处去杀死猛虎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害相拼,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听后立即上山刺杀了猛虎,又跳入水中与蛟龙搏斗。蛟龙在水中或浮或没,漂流数十里远。周处紧紧追击。经过三天三夜,百姓们都以为蛟龙和周处都死了,轮番互相庆贺,而周处竟杀死了蛟龙,破水而出。当他听说乡人以为自己已死、相互庆贺的事,才知道大家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萌生悔改之意,于是到吴地寻找陆机、陆云这两位当时东吴的名士。周处把全部情况都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修身改过,可岁月已荒废了,怕最终一事无成。”陆云说:“古人重视道义,哪怕是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死去也便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人就怕不立志,何必担忧好名声得不到传扬呢?”后来周处努力改过,终于成为一名忠臣孝子。 纵观周处的一生,明显存在着善和恶两个方面,但他让恶受到了抑制,让善发扬光大,进而彻底改变了自己。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们不要因孔子这句感慨而失望,人性是有弱点,但也有优点,有的人可以为错误找理由,但也有一些人可以为弃恶向善想办法。孔子的感慨,不是对所有人的否定,而是对每个人道德修养的一种希望。尤其做教师的人,更应当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针对其性格弱点,因材施教,使其隐恶扬善,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