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买家没有卖家精,双十一上演诱人“陷阱

 冰剑穿心 2017-11-09
买家没有卖家精,双十一上演诱人“陷阱”

                  作者:冰剑穿心 

    
      制图/许天野

    明天,就是史上最疯狂的购物节,不过中消协发布了“双十一”消费提示,建议消费者提前关注商品价格,防止掉入“假优惠”陷阱;同时,在缴纳“预售定金”前一定要详细了解营销活动细则,不要未看清规则,随意下单。(11月7日 中国新闻网)

    历史上的“晋商”,“浙商”兴隆几百年。除了精明的商业头脑之外,一定留下的是他们的诚信,否则百年商史就不复存在,如今电商也不亚于当年的百年晋商,可谓生意火爆,电商平台也可谓赚的盆满腹满。除了时不时的购物节,“双十一”也演变成了最狂欢的购物日,商家广告,诱人的价格,早已经撩动那些“捡个大便宜”中国消费者。可是这“便宜”的背后原来隐含“假把戏”宰客没商量,精明的商家把消费者当成案板上可以任意宰割的鱿鱼,消费炒不是商家,而是自己,体面的成了商家口中的“大傻冒”。

    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商家奇招怪招,拆迁大出血,清仓跳楼价,网络最低,出口转内销,秒杀价更是诱人,让利赠送“红包”,真是一个比一个既夺眼球又诱人。实际上大众消费在价格成为第一思维模式时,往往忽略的是产品质量,加之现在电脑艺术足以让商品有着比现实更加靓丽的色彩,动画展示技术,软件试衣镜完全可以把你忽悠的迷迷糊糊。俗话说买家没有卖家精,如果商家演绎故事如果掺杂水分,表演偷梁换柱,这跳楼价的背后估计隐藏的就是假冒伪劣;全网最低价可能就是兜售的库存和滞销产品。

    乱花渐欲迷人眼,电商平台的“精算师”,策划师一个一个玩起了“奥数”,难怪不少“剁手族”直呼“规则更复杂”“数学不够好,真心玩不转”。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促销活动背后,消费者到底能有多少实惠?网购可以更安心了吗?如果双十一在“眼花缭乱”中狂欢,必将诱发商业欺诈的盛行,假货可以包装蒙混过关。据媒体报道:狂购中总有很多不法分子伺机出动,浑水摸鱼。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发布的《2016年“双十一”中国网购安全专题报告》显示,双十一当天,360手机卫士拦截的骚扰电话多达1.8亿次,垃圾短信拦截量高达1.76亿条,纷纷创下历史新高。 

    理性消费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剂清醒针。对于电商市场监管就是网购加强剂,诚然,网购市场是未来商业发展的主流模式。而对于高速发展的网购市场,其实大众消费更需要一个有秩序的正规的市场。“剁手党”们要对网上低价促销保持警觉,避免贪小失大。相关监管部门也应主动作为,全方位监督电商动态和经营行为。大众需要的是双十一的“网购狂欢节”,而不是网络诈骗的“高峰期”。如果商家缺乏诚信,在这场博弈“狂欢”背后,“假优惠”不但带来的是消费者的心力交瘁。恐怕最终伤害的是电商健康发展的肌体。其损害何至于一个消费者伤害那么简单?

    有人说“双十一”是一把双刃剑,他能促进了消费,释放了市场活力。但是由其引发的社会问题,诚信问题,产品质量问题,市场监管问题,物流膨胀阻塞问题,以及消费者心理承受,恐慌,焦虑问题,或许象马云这样商务大佬估计也是难以承载的。那些平台主管部门,工商部门岂能坐视不管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