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菜根谭》: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恶猪王520 2017-11-09

读一流书,做一流人!人生必读好书指南

微信平台读好书类的领先订阅号


文 | 许青栀(经作者授权发布)


在现代社会中 , 传统的信仰崩溃 , 物质主义盛行而导致的生活意义普遍丧失。人们在丰富的物质生活中 , 却仍然无法找到幸福所在 , 孤独 、焦虑、抑郁已经成为现代人的流行病。

《菜根谭》就犹如一剂精神良药 , 将深刻的人生哲理 , 寄寓于日常生活之中 , 轻轻的抚摸人们浮躁不安的心灵 , 涤清蒙在人们心灵的尘埃 , 化解人们的俗世之苦 , 寻找安身立命之处。

《菜根谭》一书的主要基调是积极的 , 它以佛家的 “世出世间” , 融通儒家的“经世致用”和道家的“趋利避害” , 表现出一种圆融的人生态度。在立身处世方面 , 它劝善去恶 , 力主自培德业 , 表现出一种健康的道德意识。在生活实践上 , 强调中庸适度和进退有方 , 表现出一种深刻的人生智慧。


事实上 , 这种集儒释道三家于一体的思想 , 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 有人形容中国人是“头戴儒冠 , 身穿道袍 , 脚蹬芒靴”, 这话一点也不假。在此三种思想的熏陶下 , 中国人既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 又涵养了柔韧 、圆润 、豁达的人生智慧。



一、不为物役 , 崇尚自由: 观照个体生命的人道情怀

对个体生命的观照是我国古代儒释道三家都普遍关注的问题 , 更是佛道两家的旨意所在。这一点也很好地体现在《菜根谭》中 , 作者洪应明是一位绝意仕途的隐士 , 他在不满社会现状而离群索居 、孤独求生中 , 和所有的哲人一样 , 深切地体验到了天地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有限以及生存的不易。

于是生发出对生命的眷恋和对死亡来临的焦虑的情感 , “天地有万古 , 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 , 此日最易过。”感叹人的生命不如天地万古长存 , 很容易消逝。但却又没有陷入一种悲观主义的境地 , 而是认为既然人的生命是短暂的 , 那么我们有幸生活在世界上 , 就要知道生命的珍贵和乐趣 , 并且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虚掷光阴。“幸生其间者 , 不可不知有生之乐 , 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 在世俗事务中提升自己的人生意义 , 提倡的是一种积极的人世态度。

明朝万历年间是一个群魔乱舞的坏社会 , 处于乱世之中 , 人们无法改变外在的世界 , 个体行为受到种种的束缚 , 甚至连个体的生命存在都受到威胁 , 那么如何才能在乱世中安身立命呢?

德尔班说,“因为他没有战胜他身外世界的力量 ,他就必须战胜他身内的世界”。所谓战胜身内的世界就是加强精神世界的德性修养。古代儒释道三家都提倡要惜生养生 , 而养生的中心就在于加强个体的道德修养 , 培养强大的自由的精神世界和独立开放的人格 , 通过精神自由来彰显生命的强度 , 进而体现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菜根谭》认为 , 加强个体德性修养 , 首先就在于要战胜物欲 , 不为物役。对物欲的限制是儒释道三家修身的根本 , 如《道德经》曰 : “祸莫大转不知足。咎莫大转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佛教也认为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名利都会随着生命的枯萎而消失。只有克制物欲 , 知足长乐 , 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精神自由和独立的人格。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 , 个体的生命总容易被物欲所牵绊 , 进而失去自由 , 甚至招致灾祸 , 所以提出警告 : “名为招祸之本 , 欲乃散志之媒。” 一切功名利禄都是束缚个体生命的枷锁 , 消磨人的意志 , 甚至招惹灾难。因而人首先要洁身自好 , 对外在的名利要谨慎 , 才能保证生命的平安。

“一念常惺 , 才避去神弓鬼矢 ; 纤尘不染 , 方解开地网天罗。”回归个体生命本身 , 发自真心地进行道德自律 , 就可能躲开天罗地网般的威胁。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胜私制欲 , 保持一颗平淡真心呢?

这既有赖于人对私欲之害处的深刻认知 , 也需要有战胜私害的坚强意志 , “胜私欲之功 , 有曰识不早、力不易者 , 有曰识得破、忍不过者。盖识是一颗照魔的明珠 , 力是一把斩魔的慧剑 , 两不可少也 。”人总会有恋物之心 , 这不可怕 , 可怕的是明知道迷恋物欲有害处却不愿意去克服 , 而任由物欲牵着鼻子走 , 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这点训诫在今天仍然意义重大 , 今天有些人一旦掌握了权势 , 原本的警醒之心被各种诱惑所困 , 更没有坚强的意志去抵御 , 最终成为名利的奴隶。但是 , 一个淡泊名利的人 , 也不一定能在这个 充满物欲的年代求得平安 , 因为他们常常会遭到热衷于名利的人猜忌 , 因而 “君子处此固不可少变其操履 , 亦不可太露其锋芒。”也就是说既不能轻易稍稍改变自己的操守 , 但也要做到隐藏锋芒 , 做到进退有方 , 要拿捏分寸 , 尽量选择低调 , 韬光养晦 , 以求得生存。



二、为万物立命 , 为天地立心 : 经世济民的政治情怀

《菜根谭》的作者处于乱世 , 面对仕途的不顺心 , 多处体现了失意之情 , 其中有许多消极避世、淡漠责任的言辞。但是整本书还是表现出了一种浓 厚的道德主体意识和民胞物与的社会责任感。

个人处于困苦艰难时期 , 仍不忘对社会、天下之责任 , 这是《菜根谭》中儒家积极人世思想的生动体现。《菜根谭· 修省篇》中就有这样一段话 : “一点不忍的念头 , 是生民生物之根芽 ; 一段不为的气节 , 是撑天撑地之柱石。故君子于一虫一蚁不忍伤残 , 一缕一丝勿容贪冒 , 便可为万物立命、 天地立心矣。”

这里强调的就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仁” , 即仁民爱物 , 观照万物生命 , 抵制私利 、贪欲 , 追求个体独立人格 , 这即是为万物立命 , 为天地立心的伟大政治情怀 , 有限的人生只有在这种大情怀中才能得以久存。

在《菜根谭》里有许多话语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以保爵位之策保国家”,把国家和社会的事 , 当作自己的私事 , 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做事 , 则万事可成。提倡把小我熔铸到大我当中 , 以大我的宇宙精神来引领小我 , 从而超越生命 , 获取人生的宇宙意义。

那么如何才能担当起治理天下的责任呢? 首先是 “塞得物欲之路 , 才堪辟道义之门 ; 弛得尘俗之肩 , 方可挑圣贤之担。” 这里提出的是儒家的义利观 , 要正确处理义利关系 , 克制个体情欲 , 求义而去利 , 才能挑治理天下的重任。

其次 , 官员们在为国为民造福时 , 要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 不要老是放在口头上 , “士大夫忧国为民 , 当有其心 , 不当有其语。”

再次 , 还要学会一张一弛之道 , 要拿得起 , 放得下 , 刚柔相济 , 才能有成就 , “宇宙之内事要力担当 , 又要善摆脱。不担当 , 则无经世之事业 ; 不摆脱 , 则无出世之襟期。”既要有积极的作为意识 , 但同时又要有出世的情怀 , 以免为名利所困。“居轩冕之中 , 不可无山林的气味 ; 处林泉之下 , 须要怀廊庙经纶。” 既不一味贪求仕进 , 又不耽于隐退 , 身为平民百姓 , 同样也要有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

在这里儒家和释氏的出世人世精神被很好地揉合在一起。最后该书又强调 “不昧己心 , 不拂人情 , 不竭物力 , 三者可以为天地立心 , 为生民立命 , 为子孙造福。” 要能承担其社会责任 , 作者从力所能及的三个方面阐述:不泯灭良心 , 不违背人之常情 , 不暴珍天物。



三 、去留无意 , 宠辱不惊:于入世中出世的宗教情怀

佛道两家不懈追求的是去留无意 , 宠辱不惊的宗教意境。集儒释道于一体的《菜根谭》, 既体现了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 更追求和谐空灵、平淡归真的旷达之境。“宠辱不惊 ,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 去留无意 , 慢随天外云卷云舒。” 讲究的是一种禅定 , 和谐 , 身心空寂与自然同一 的忘我境界 , 也是一种本心醒悟后的心灵自由境界。

“栖守道德者 , 寂寞一时 ; 依阿权势者 , 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 , 思身后之身 , 宁受一时之寂寞 , 毋取万古之凄凉。” 胸襟开阔且通达道理之人 , 重视物质以外的精神价值 , 所以他们宁愿承受一时的寂寞 , 也不愿遭受万古的凄凉。可见 , 不惧怕生死 , 亦不看重名誉 ; 不希荣达 , 亦不畏权势 ; 顺逆一视 , 便欣戚两忘了。

世上人情冷暖 , 世态炎凉 , 有许多人为此痛心疾首 , 但只要做到“拨开世上尘氛 , 胸中自无火炎冰兢;消却心中鄙吝 , 眼前时有月到风来。”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消除内心深处的那些尘俗的欲念 , 超然物外 , 那么就可以得到一个自由自在的世界。

这里看似有消极避世的思想 , 而事实上却显示出作者对美好事物 , 自由人生的向往和执着。那么如何看淡功名富贵呢? “功名富贵 , 直从灭处观究竟 , 则贪恋自轻 ; 横逆困穷 , 直从起处究由来 , 则怨尤自息。” 如何超凡脱俗呢? “从静中观物动 , 向闲处看人忙 , 才得超尘脱俗的趣味 ; 遇忙处会偷闲 , 处闹中能取静 , 便是安身立命的工夫。”以一种淡定的心态看待世界的忙忙碌碌 , 于平凡中寻快乐 , 显示了作者洪应明超凡脱俗的智慧魅力。

“听静夜之钟声 , 唤醒梦中之梦 ; 观澄潭之月影 , 窥见身外之身。”保持一份心静 , 便能得物而不累于物 , 主体也能自觉消融在观照对象之中 , 所以说“此身常放在闲处 , 荣辱得失 , 谁能差遣我? 此心常安在静中 , 是非利害 , 谁能瞒昧我? ”闲和静 , 是人们摆脱外在尘世的两个途径 , 只有使身心处 闲 , 处静 , 才能真正远离羁绊和束缚 , 不为名利所累 , 寻求一份逍遥自在 , 虚空 , 静止 , 恬淡的精神境界 , 这也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从《菜根谭》对待个体生命、自我本性、物欲情欲的态度 , 可以看出 , 作者追求的是一种精神超越 , 回归自我本性 , 过一种平淡归真的生活。作者向往精神的最大自由 , 向往淡泊、朴素和平淡。

从这点上说 , 作者具有强烈的出世情怀。但是作者提倡的又不是脱离现世的纯宗教性的超越 , 而是寓出世于人世中。面对艰险和恶劣的现实社会 , 作者采取的不是自欺欺人的逃避方式 , 没有自我 陶醉在一个虚幻的精神世界里 , 而是提出“出世之道 , 即在涉世中 , 不必绝人以逃世 ; 了心之功即在尽心内,不必绝欲以灰心。”承认现实环境 , 但是并不主张在现实环境面前消极无为 , 而是采取一种既要进取 , 又要超脱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 提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 同时又要以宗教的情怀来面对人生的得失。



作者教导人们要回归自己的本真 , 摆脱身外之物的束缚 , 淡泊功名利禄 , 进人进退自如的自由之境。这些思想对于深深陷于物欲、浮躁之困的一些现代人来说 , 仍不愧是一剂治心安神的良药。


作者:许青栀  平凡女子,安静写字。微信:larinna_chen  微博:盐栀子  以文会友,借字传情  欢迎来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