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现孩子天赋潜能:让你的孩子少走90%的弯路

 健康ol8samznr4 2017-11-09

由董卿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一直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其中有很多年纪很小的选手,在台上的表现都让人惊艳。

今年百人团中年龄最小的选手名叫赵则淳,家住沈阳,参赛时刚7岁。

发现孩子天赋潜能:让你的孩子少走90%的弯路

赵则淳的父母都是警察,但一家人对诗词情有独钟。赵则淳刚会说话,父母就教他背诵一些经典诗词,但那时候更像一种游戏,没有系统地学习。

4岁半左右,父亲接受一位博学的好朋友建议,决定让孩子系统地学习诗词。那位朋友不仅在孩子诗词学习上给予辅导,还专门列出了一份适合孩子学习的经典诗单。

父母每天都拿出一定时间来陪赵则淳学习。刚开始父亲让儿子一句一句跟着他诵读,熟练后就要求儿子背诵。这样坚持了半年左右,又开始增加诗词含义的讲解。

发现孩子天赋潜能:让你的孩子少走90%的弯路

赵则淳6岁左右就能熟背诗词300多首,7岁时已经能熟背诗词500多首了。

6岁之后,每天的学习内容重点从诗词转向了古文,比如《左传》、《古文观止》等等。在识字方面,家里从没有特意教过,但6岁左右,赵则淳的识字量已经达到普通成年人水平。

其实,何止赵则淳,每一位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崭露头角的小选手,都有一个被诗词歌赋浸淫的童年。天赋都是从小“被发现”的。

记得张爱玲曾说过:出名要趁早。

没想到,开发孩子的天赋更要趁早。

发现孩子天赋潜能:让你的孩子少走90%的弯路

但在我看来,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开发孩子的天赋,一定要找准方向并且趁早。

专家指出:“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考100分,但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栋梁之才。”美国盖洛普民调结果显示“每个人都是天才,只有20%的人被放对位置”。

只有了解孩子的天赋所在,并及时给他相适应的教育,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发挥长处,对未来有更清晰的规划。

发现孩子天赋潜能:让你的孩子少走90%的弯路

天赋潜能检测:准确率高达99% 帮你找准孩子的天赋潜能

天赋潜能检测是通过皮纹进行检测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指纹”,指纹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象征,掌纹会变,皮纹却由出生开始就不会出现变化。隐藏在十指间的皮纹除了能证明身份,其实也是性格特质的反映。

通过对皮纹的检测,我们将能更了解孩子的个人潜能、性格特质、优弱势等。这样一来,就能在学习过程中给予更好地指引,发掘长处之余更同时弥补不足,以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了解孩子接收信息独有的方式,给孩子使用更相匹配的教学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

发现孩子天赋潜能:让你的孩子少走90%的弯路

天赋潜能检测对教养子女有什么帮助?

1、发现不足,寻找方法

一位年轻的妈妈,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总是坐不住,一整天动来动去,甚至怀疑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动症。曾带着孩子去做皮纹检测,分析师告诉她:“孩子发育的黄金时间是在六岁之前,如果在六岁之前指导孩子有哪些地方比较不足,我们可以趁机补强。”

测过之后,分析师给她的建议是:“看到孩子坐不住的时候,不要先去斥责他,而要让他有适当活动的机会。比如每天给孩子固定的户外运动时间,去跑步或是打球等,去尽情释放孩子的天性。

发现孩子天赋潜能:让你的孩子少走90%的弯路

对这位妈妈来说,皮纹检测让她了解了自己孩子的天性,进而“知道怎么对孩子更好”,就算再遇到孩子出现同样问题,也能让自己正视问题的根源,心平气和地去想解决方法。

2、了解潜能及早培养

另一位做天赋潜能检测、同时也是幼儿班老师的妈妈说,“其实天赋潜能检测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让父母可以及早开始启发孩子。”

这位妈妈说,关于“潜能”这件事,她曾经自己测过,发现自己是“开放型”的人,在分类里是最可能成为天才的人,如果好好开发,可以成为音乐家。她说:“我发现我真的对于音乐很有敏感度,如果可以及早开发,应该会有比现在更好的发展。”这位妈妈觉得不能让孩子重蹈自己的覆撤,应该要及早了解孩子的天生性格。

发现孩子天赋潜能:让你的孩子少走90%的弯路

另外,“可以省下不必要的补习费!”也是许多家长做了检测之后的心得,毕竟现在才艺五花八门,实在很难取决。父母一方面担心没有办法给孩子足够的机会,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学太多会很累又没有结果,这时候,分析师也会给予建议。“我们希望家长注重后天的启发,但是了解了孩子的天生特质,父母的启发与辅导都会比平常快又有效。”

3、尊重孩子因材施教

其实,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父母教养的书籍、以及各种父母亲子课程,也是许多父母教育小孩时的重要参考,而且经久不衰。但一位上过课,也看了很多书的妈妈就说,测测潜能还是很必要的,这样她每次碰到孩子不可思议的行为时,就可以跟自己说:“小孩子嘛,不可以生气,要忍耐!”

发现孩子天赋潜能:让你的孩子少走90%的弯路

在社会越来越开放,教育也越来越注重孩子发展的气氛下,父母对于孩子的教养,似乎也已经从“知道怎么教最好”,到现在的“要先了解小孩,才能好好教”的心态,同样是要解决父母教养上的困难,同样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父母们已经渐渐摆脱了过去“大人说得都对”的心情,转而更多考虑每个小孩的个人特质。

尊重原创,感谢原创,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随时联系做删除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