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逼死儿子,却成为了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帝王

 龙叔文馆 2017-11-10

中国古代讲究的是忠孝节义,忠字排在第一位,说明是否忠于官家、忠于皇帝是衡量一个人品格的最基本条件。

但凡事无绝对,当一个王朝行将就木,内部矛盾十分尖锐,而统治者又无能为力的时候,忠这个道德判断标准就会被扔到垃圾堆里,理想主义者也好,阴谋家也罢,此时都会揭竿而起,希望把江山握到自己的手里,建立一个新秩序。

这种篡位者,一般会有三种下场:

第一种是赵匡胤、李世民。成功篡位之后,国家治理得很好,甚至开创出了一代盛世,这样的人在后世史书评价极高,比如赵李二人就被称为唐宗宋祖,属于名垂青史的风流人物。

第二种是李自成、陈胜吴广。他们沉重打击了原政权的统治,甚至看到过成功出现的曙光,但最终因为各种原因都失败了,试图篡位的人也往往死于非命。大陆史学往往对其抱以赞扬的态度,认为这些起义军虽然失败,但值得同情,很有悲情英雄的感觉。

第三种则往往里外不是人了。其中篡唐自立的朱温就是代表,本来是黄巢农民起义军得力干将的他先是投靠了朝廷,被赐名“全忠”,结果他篡了唐朝的江山,自然觉得还叫全忠是自己骂自己,于是改名朱温。如果篡位者把天下治理好的话,也没人在乎他是不是忠臣,赵匡胤、李世民不就是例子吗?

但朱温这人上台之后要多混蛋有多混蛋,还把几个儿子的媳妇都给睡了,最终死在了儿子的手中。

在过去,西汉末年的王莽一般都被当做第三种人,但是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价值观的进步,对王莽的评价也开始褒贬不一,甚至网络上会常常出现王莽是穿越者的言论。

是不是穿越者我不知道,但王莽的一生确实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1-

要说王莽,得先把时钟拨到王莽出生的九年前——公元前54年,这一年,汉朝的皇宫大内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太子的爱妃死了。

说这件事不大,是因为两千多年前的医疗水平和卫生条件都十分落后,皇家也好不了太多,所以死个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再说太子也不缺女人。

说这件事不小,是因为太子对这位爱妃是真爱,爱妃死前说是有其他女人诅咒她,所以她死后,太子感到累觉不爱,赶走了其他的所有女人,终日魂不守舍,茶不思饭不想,日渐憔悴了下去。

帝国的继承人陷入对爱情的追思中不可自拔,这可愁坏了继承人的爸爸——当时在位的汉宣帝,眼看着儿子要追随爱人而去,他和皇后一筹莫展,有一天,他突然想起了丹尼尔的名言:忘掉一段感情最好的方式,就是开始一段新的感情。

于是汉宣帝找了五个宫女,给儿子排遣寂寞,他来到了太子寝宫,对太子说:

儿子,想吃东西吗?

不吃。

想喝水吗?

不喝。

爸给你找了五个大美妞,你要不要试试?

本来太子也想拒绝的,但看贵为一国之君的老爹一脸忧愁,这么担心自己,实在不好意思拒绝,就随便选了一个。

经过几次风流之后,这个宫女怀孕了,太子也走出了之前的阴霾,重新振作了起来。不久后,宫女诞下一子,成为了皇太孙,汉宣帝喜出望外,对孙子疼爱有加,经常把孙子带在身边。这位宫女母凭子贵,成为了太子的正妃。

这位宫女名叫王政君,后来她有了一个侄子,名叫王莽。

-2-

贯穿西汉一朝,有一个始终解决不掉的问题,那就是外戚专权。所谓外戚,就是皇后或者太后的娘家人,汉高祖刘邦死后,出过吕后擅权的事,而汉武帝死后,摄政的霍光更是牛逼到可以擅自废立皇帝。

而汉宣帝死后,太子即位成为了汉元帝,这次皇后王政君的娘家王家开始老太太摸电门——抖起来了。

王莽出生的时候,王家正走在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上,成为了首屈一指的外戚家族,他的姑姑是皇后,全国总司令由他的叔父们轮流坐庄。家族里出了九个侯爷,五个大司马。

按理说,王莽出生在这种家族,属于生在了终点线上,含着金汤匙出生的那一类人。

但王莽的青春岁月过得并不快乐。

因为出生没多久之后,王莽的父亲还没来得及粘上家族的什么光,就死了,而王莽的大哥在娶妻生子不久后也英年早逝。

其他王家子弟紫袍金带,使奴唤婢,想泡妞泡妞,想打谁就打谁,而王莽却依然是一届平民百姓,只能终日对着守寡的母亲和嫂嫂,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卑感,正是为了对这种自卑感进行补偿,人们才会拼命想要获得人们的承认,追求权力,超越自卑,这就是人们人生的动力。

而在家族其他亲属的对比之下,王莽的自卑感只会比普通人来得更猛烈:都是王政君的侄子,凭什么你们能声色犬马,而我只能卑微的活着;凭什么你们出门能前呼后拥,而我只能形单影只;凭什么你们终日高朋满座,而我永远只能在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看着你们纸醉金迷?

凭什么?

“那年十八,母校舞会,站着如喽啰,那时候我含泪发誓各位,必须看到我。”——陈奕迅《浮夸》

-3-

当然王莽不会像歌里唱的那样“突然地高歌,任何地方都像开四面台”,这样的话,其他人一定会认为他疯了。

他采取的策略是反其道而行之,其他的王家子弟都浮夸,他偏偏不浮夸;其他人自甘堕落,他努力上进;其他人三妻四妾,他就只爱老婆一人;其他人骄横无礼,他就对所有人都和颜悦色,对下人也和蔼可亲。

总之,他的堂兄弟们沉迷于享乐主义无法自拔的时候,王莽则坚定地践行着大汉核心价值观。

历史无数次地证明:当你将一件事做到极致的时候,就是你出人头地的时候。

很快,王家的长辈们就注意到了这个不起眼的侄子,对于叔父们,王莽更是和善谦恭,把他们哄得服服帖帖,觉得这孩子真不错,简直是王家下一代中的清流。

如果你觉得王莽只是个善于贩卖人设,会说话、会来事的主儿,那你可太低估他了,在学识上,王莽也不知道比同辈人高到哪里去了,无论是国事还是家事,长辈过问,王莽往往能切中要害,侃侃而谈,交代给他什么事,他也都能办的妥妥当当。

会为人处世,还有真才实学,这样的人在已经整体腐化堕落的王家子弟中简直就像淤泥中的白莲花,王家的长辈们在考量下一代的时候,基本上达成了一个共识:王莽最靠谱。

汉元帝在位十六年之后驾崩了,即位的是王政君当初所生的儿子,就是汉成帝,这位汉成帝在历史上最脍炙人口的事件,就是与赵飞燕姐妹的那场爱恨情仇。

领导忙着谈恋爱,工作自然会受到影响,而皇帝忙着谈恋爱,自然要有大臣来分忧,于是,政务大权都落在了王莽的大伯——大将军王凤的手里。

彼时的王凤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权柄再大也难逃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有一天,王凤病了。 

通过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也能知道,如果在位的领导病了,医院病房必然车水马龙,什么干鲜果品、鲜花翠柏,摆都摆不下;如果病的领导早已失势,很有可能病房里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知道大伯病了之后,王莽心中说不上是难过还是欣喜,总之,他的机会来了。

-4-

王莽知道消息之后,第一时间风风火火地赶到了王凤的病床前。

谁知道另一个人已经抢先一步,站在了那里,那个人叫淳于长,是王莽大姑的儿子。淳于长生卒年月不详,但按分析来说,应该是王莽的表弟。淳于长不姓王,知道自己归根结底还是个外人,所以在王家话事人王凤生病之际,必须要好好表现一番,如果王凤感激,自己才能分到足够的好处。

孝,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不过在汉朝的时候,孝不光是美德,还有着十分功利的价值意义,不少人通过尽孝进入仕途,迎娶白富美,升任显官,走上人生巅峰。

孝之所以被人那么重视,甚至成为很多人换取功名的套路,打根儿起要追溯到尧舜时代,舜的父亲给舜找了后妈之后,两口子对舜怎么看怎么不顺眼,还多次想要谋害舜,但舜每次都成功化险为夷,可舜既不报警也不和父亲后妈脱离关系,还一如既往地孝顺他们。

尧听到这事之后,很感动,送了舜一样礼物——帝位。

到了西汉,你再孝顺皇帝也不可能脱袍让位给你,而那时候还没有科举,所以品行就是主要的衡量标准。按照古制,父母亡故要守孝三年,但后来东汉有个叫赵宣的奇人,住在墓道里一住就是20来年,官府一看,这哥们儿太孝了,于是推举他成为了孝廉,后来做了官。

不过尽管各自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淳于长和王莽在伺候王凤这事上可真是尽心竭力,一连一个多月,他们给王凤端屎端尿,喂饭喂药,衣不解带,不洗脸、不洗澡。

而其他的王家子弟都是娇生惯养出来的,哪能受得了这个苦,所以一般都是来看一眼,坐一会就走人了。

这就更显出王莽和淳于长这两人的难能可贵之处了,等一个多月之后,王凤再看这两个后辈,头发擀毡,满脸尘灰,因为劳碌和休息不足,形销骨立,再一闻身上,都孜然味儿了。

人心都是肉长的,看到这两位年轻人的样子,闻着他们身上的孜然味儿,王凤心里的感动劲儿就别提了,于是开口道:

“还有大腰子吗?”

王凤感觉自己时日无多,但不能委屈了这两个后生,于是向汉成帝和皇太后王政君托孤,说这二位很不错,日后必然是国家栋梁,你们多提携提携。

于是,做君子人设好几年的王莽第一次进入了仕途,官拜黄门郎。

-5-

王莽和淳于长初登场时的官职都差不多,按才学来说,王莽可以吊打淳于长;按为人处世来说,从照顾王凤就能看出,两人平分秋色;按照名声来说,淳于长是个纨绔子弟,而王莽的君子人设已经远近闻名;更何况王莽还是王家正儿八经的后代,淳于长就是个外姓亲戚。

按理说,在仕途上,王莽的晋升速度应该甩淳于长几条街才是,但事实恰恰相反,淳于长一路高升,而王莽的上升速度只能用龟速来形容。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王莽长得丑。

王莽画像

按照史书上的记载,王莽大嘴巴,短下巴,金鱼眼,红眼珠,大嗓门,声音嘶哑;而好死不死的是淳于长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大帅哥。

同样是拍马屁,丑男口吐莲花出来听着好听,但一睁眼就不想看了,但帅哥不一样,人家哪怕一句话不说,往那一坐,看着就舒服。所以进入官场之后,淳于长凭着一张吴彦祖的脸加上溜须拍马的技巧,扶摇直上,很快成了当朝九卿之一,还成了汉成帝的心腹。

这个看脸的世界真让人绝望。

可以看出王莽的童年以及青少年乃至青年时代完全没有官二代富二代的光环,他的家庭是大家族中最没有地位的家庭,在其他堂兄弟呼朋唤友,享受青春的岁月里,他只能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断克服内心的欲望,指望着让别人注意到自己,发现他和其他人不一样。

在王凤托孤之后,本以为凭借自己的学识和道德水准,能够在朝廷里有一番作为,谁知道却因为丑,被一个帅哥甩开几条街。

我们不难想象,此时的王莽的内心有多么煎熬,每个漫长的夜晚里,他会有着怎样不甘和愤怒。

这个看脸的社会给了王莽沉重打击,但古代没有整形技术,在外貌上,王莽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翻盘机会,既然如此,不如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坚持自己的特点。

-6-

大帅哥的作死之路

汉成帝最脍炙人口的故事就是与赵飞燕姐妹的爱恨情仇,淳于长在仕途火箭般蹿升的时候,也是汉成帝和赵飞燕如胶似漆,你侬我侬的时候。当时原来的许皇后已经被废,汉成帝十分希望把赵飞燕立为皇后。

但是婆媳关系是家庭矛盾的主要来源之一,这点放在皇家也不例外,因为赵飞燕出身低微,所以王政君觉得她配不上给自己的儿子当皇后,而汉成帝对赵飞燕可是真爱,非要她当皇后不可,甚至不惜与老娘闹僵。

看到皇帝有了难处,淳于长觉得机会来了,于是他在太后和皇帝之间来回做工作,本来他就帅,还能说会道,会来事,时间长了,王政君有点动摇了。

汉成帝抓紧了这个机会,给赵飞燕的父亲加官进爵,这下解决了赵飞燕的出身问题,王政君也终于被说服,允许皇帝立赵飞燕为后。

这一下淳于长可立了大功,首先皇帝皇后感激他在太后面前的斡旋,而太后也觉得这个年轻人机灵,很欣赏他。而且汉成帝大喜之下,还给了他一个侯爵的爵位。

位极人臣,皇室器重,淳于长在王家家业的继位顺序中已经超过了王莽。

此时的王莽被淳于长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不过他也没放弃,过去他能脱颖而出靠的是什么?君子人设嘛!那现在他官职比不过淳于长,长得又不如人家帅,所以他能依靠什么,只能还是人设嘛!

淳于长已经算是高富帅中的高富帅,人一旦太过顺利,就会膨胀起来。而王莽依然保持着谦谦君子的形象,闷声发大财。

所以,两位曾经的青年才俊给人们展示出了截然不同的精神面貌和处世方式:

淳于长嚣张跋扈,对谁都鼻孔朝天,王莽低调谨慎,见到谁都谦恭有礼;

淳于长大肆敛财,索取贿赂,王莽生活简朴,不过他只是对自己简朴,对朝中的官僚同事,对社会名流,那是相当大方,可以说,他宁可回家自己吃糠咽菜,也不会亏待了朋友们;

淳于长奢靡无度,妻妾成群,王莽独爱糟糠之妻。

而且王莽确实有才华,所以当时社会上的舆论都为王莽叫屈:不就是长得丑点吗?怎么就耽误了!

把舆论争取过来还远远不够,王莽必须等着对手犯错误,而长得帅的淳于长在女人身上犯了个大错。

许皇后被废之后,被列为最低等的妃嫔,而许皇后的寡妇姐姐早就和淳于长勾搭在一起,许皇后就对姐姐说,你能不能帮我在淳于长那说说,让他跟皇上美言几句,把我的等级提一下啊。

所谓姐妹情深,许皇后的姐姐就跟淳于长吹枕边风,让他帮忙。按理说,脑子清醒的都不该趟这趟浑水,首先,废许皇后是太后王政君的主意,王政君又是王家能够崛起的最根本原因,你作为王家继承人的热门候选人,要翻太后定下的铁案,这不是疯了吗?

另外,当初赵飞燕当皇后的时候淳于长立下了大功,但你这时候又帮许皇后说情,这不是路线问题吗?

可淳于长太过忘乎所以,一口把这事应承了下来,许皇后听说之后,大喜过望,于是不断贿赂淳于长。淳于长每次见到许皇后都说点模棱两可的话,比如说事情很有希望,但是皇上正在考虑,也需要时间,而且呢,打点其他人的钱也不够了,皇后您是不是……

一般人在极度渴望一件事的时候,脑子都不清楚,甭管对方说什么你都会信,抛出什么诱饵你都会咬上。许皇后真以为淳于长在尽心竭力地为自己办事,所以他要什么就给什么,但淳于长每次拿了贿赂就自己花掉,根本什么都没做。

最可恨的贪官不是那种拿了钱做事的,而是拿了钱却什么都不干的。

另外,淳于长也是色胆包天,看许皇后如此依赖自己,竟然动了给皇上戴一顶原谅帽的念头,在见面时,不断言语轻薄,至于他到底得没得手,正史上没有记载,而面对他的性骚扰,许皇后只能一忍再忍。

-7-

老实人的一击必杀

这一切,都被王莽看在眼里。

此时由王家一代轮流坐庄的大将军之位已经轮到了最后一个——王根身上,而王根又身患重病,所以在下一代当中找接班人的事宜已经必须要提到日程之上。

这时,王莽对淳于长使出了杀招。

他对自己的叔叔王根说:听说您得了重病,淳于长那个高兴劲就甭提了,天天在家轰趴,放的歌也都是《好运来》、《好日子》。

一个正人君子形象20年的人,突然说了一句假话,但所有人都会相信这是真的。所以这也说明平时树立一个良好形象的重要性,你一直都靠谱,偶尔不靠谱一次,大家都不会怪你,甚至会觉得这不是你的错,但是你一直都不靠谱,就算偶尔靠谱了一次,大家也觉得只是你运气好罢了。

另外,王莽又把淳于长向许皇后索贿和性骚扰的事说了一遍,王根一听勃然大怒,赶紧面见太后王政君,太后一听,这还了得,当初废了许皇后是我的意见,作为王家继承人的淳于长想翻案,这不是吃里扒外吗?

几位王家大佬经过商议之后,立刻废掉了淳于长的官职和王家继承人的资格,于是,已经没有任何对手的王莽在王根死后,成为了西汉末年第一大族的话事人。

王莽上位之后,依然保持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所以满朝文武和老百姓都挑大拇指称赞,在骄奢淫逸、纸醉金迷的老王家,出来这样一位君子,简直是一股清流!

有一次,王莽的二儿子王获打死了一名家奴,按照当时的法律,这不算什么事,只要赔钱就好了。但王莽微微一笑,你们啊,too young,too simple,要是我儿子本来是死罪,那我弄死他,也换不来流量,但如果他没犯死罪,我却逼他以死谢罪,你想想,会引起多大的轰动?

儿子啊,为了你老爹的人设,就委屈你了,自杀吧!

王莽逼死儿子的事很快就成为了那一年西汉的最大热点新闻,王莽本来就已经趋近完美的人设,又加上了大义灭亲的一条,很多人的心里已经有了这样一个概念:圣人就是王莽,王莽就是圣人。

几经政治斗争的起落之后,王莽终于成为了西汉王朝的实际最高领导人,此时的皇室经过了汉成帝和汉哀帝,皇位轮到了汉平帝这里,但这位小皇帝只是一个傀儡,不管大事小情都得听王莽发落。

在把权力抓到手之后,一直以来都以谦谦君子面目示人的王莽,终于露出了自己的獠牙。

他大肆打击异己,迫害政敌,能杀的杀,能流放的流放,当年对自己亲儿子都下得去手,何况你们这些对头?

有些大臣后悔当初错看了王莽,但为时已晚,毕竟王莽的每一步升迁都是你们“民主”选举出来的结果,而且现在朝堂之上只有两种人:王莽的人,和死人。

所以,与其埋怨自己当初识人不明,还不如铁了心地跟着王莽走,这才能有肉吃。

至于朝堂之外的百姓,则更不会管这些,他们都已经被王莽圈粉,至于庙堂之上的神仙打架,在他们眼里也只分成了好人和坏人,自己的爱豆王莽是好人,那他干掉的那些自然就是坏人,所以爱豆干的那些事都是铲奸除恶,替天行道。

-8-

假皇帝与社会主义纲领

进入了青春期的汉平帝对王莽的只手遮天越发不满,王莽觉得这个小子留着起码是个祸害,毕竟他比自己年轻三十来岁,就算耗,也能把自己耗死。

于是有一天,王莽用毒酒毒死了汉平帝。

皇帝突然猝死,这绝对是一桩惊天大案,尽管大家都知道王莽是最大的嫌疑人,但都没人敢查,于是只能说是皇上暴病而亡。

汉平帝死了之后,王政君的老公——汉元帝这支是彻底绝了后,于是王莽选了一位王爷的儿子当新皇帝,这位新君名叫刘婴,即位时,只有两岁。两岁的小孩,吃喝拉撒都没法自理,更别说治国理政了,必须要找人辅佐嘛,这个人是谁呢?自然是王莽。

王莽给自己定了一个非常哭笑不得的名称——假皇帝。这个假皇帝拥有真皇帝的所有权力,享受真皇帝的所有待遇,穿皇帝的衣服,行使皇帝的礼仪。而真皇帝刘婴则被王莽关进了一个小黑屋里,终日不见天日,连喂食的奶妈都不允许和他说话。

发展心理学讲,人在婴幼儿时期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是一次性、不可逆的,也就是说,一旦错过,有些人格和心智就再也发展不起来,所以错过了几乎整个婴幼儿发展阶段的刘婴后来变成了个白痴,连基本的动物都不认识。

王莽此举非常残忍,但他对外依然表示:世界是我的,也是刘婴的,但归根结底还是刘婴的,他就像后半夜两点的太阳……

大臣们心想:您把皇帝都变成白痴了,现在还装逼呢?于是,纷纷进谏,估计那边的太阳是升不起来了,您干脆把假皇帝的头一个字去掉,真正登基吧。

王莽当然要假惺惺地拒绝一番,然后大臣们纷纷进言,您要是不当皇帝,这国家就完蛋啦,我们也不活啦等等。

最后王莽说:你说我一个假皇帝,怎么就成真的了呢?不是我想当皇帝,是人民选我当皇帝,苟利……

公元八年,53岁的王莽终于实现了人生的最高理想。不知道在坐皇位的那一刻,回忆起他落寞的少年时代,为了名声而不断压抑自己欲望的中青年时代,回忆起被他逼死的儿子,会作何感想?

因为他的篡位,古代的史书把他看做是人人得而诛之的乱臣贼子,他之前的所有谦恭,都只是他谋取权力的伪装。

但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王莽不喜欢西汉的游戏规则,他希望重新制定规则,而想要成为能够制定规则的人,就要按照原来的规则玩到最后,成为大boss,才能改弦更张,去设计执行自己想要的规则。

很快,王莽的新规则就出现了。很多人说王莽很像穿越者,原因就在于他登基后颁布的一系列充满“社会主义”味道的新政:

土地收归国有,按人头重新分配(参考社会主义国家的土地改革)

废除奴隶制度,禁止奴隶买卖(这事直到现代社会才实现)

强制所有人参加劳动(社会主义国家不养闲人)

搞国有垄断型企业,将盐,铁,酒全部收归国有(国有企业)

使用计划经济稳定物价,坚决打击囤货的不法商人(国家宏观调控,打击投机倒把)

另外,出土的王莽时期文物里有这么一件东西:

这是我们用的游标卡尺:

如果说北宋的王安石是在封建社会实行资本主义改革,那王莽就是在两千年前的汉朝实行社会主义改革。胡适称王莽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而《毛泽东传》的作者罗斯-特里尔也说王莽是“封建主义寒冬中提前报春的社会主义之鸟”。

-9-

悲剧的理想主义者

我们都知道,王莽的对手是开了挂的位面之子刘秀,他的新朝也经过了短短的十几年就灰飞烟灭,史家也把王莽钉在了耻辱柱上,至于他的政策,也被看做是祸国殃民的恶政恶法。

直到近代,对王莽的评价才逐渐中肯了起来,正面的观点也多了很多。起码在中国漫长的古代社会中,王莽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把皇权同百姓的利益联系到一起的人,只是他的改革,伤害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而农业社会中,天灾总是能给帝国带来沉重打击,王莽称帝的那几天恰好天灾不断,这也成为了他政权的催命符。

至于王莽个人,我认为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如果他只为了权力,那么在上台之后完全可以继续与支持他的既得利益集团合作下去,但是他却选择了激进的改革方式,很快把那些炒地皮、贩卖人口牟利的贵族们推向了对立面。

理想主义者往往以悲剧结尾。

而从王莽的奋斗历程中,也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比如:

实力是把握住运气的前提。王家之所以最终选择了王莽,除了他善于溜须拍马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他有足够的才学,每次做事都能事半功倍,这才让王家第一代敢于扶他上位。

当你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时候,一般就离成功不远了。王莽的前半生一直在塑造自己的完美人设,为此他不惜一切,甚至连亲生儿子都不放过,而这种人设也帮助他脱颖而出。

不要轻易给一个人下结论。如果王莽在30多岁那年不幸意外身亡,那么几千年来的史书对他的评价想必会有180度的大转弯,哀叹他英年早逝,天不助汉等等。

而我们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不要轻易地给某个人盖棺定论,认为他是君子或是小人,没准你认为的小绵羊有一天会露出獠牙,而你心中避之唯恐不及的豺狼虎豹可能才是真正的纯良之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