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悲如观音》第4课丨相信和深信,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chenyige 2017-11-10





今日共读内容

《大悲如观音》 第4课


丨注意事项丨

■请在文章末尾点击“阅读原文”打卡,并留言分享今日学习感悟

■您也可将留言分享到共读群中,与师兄们交流

■还未加入共读群的师兄,可扫描文章底部二维码加入共读群



▲ 看视频,学习更有效


《大悲如观音》第4课 来自那一座庙 14:51

▲没WIFI?听音频,省流量~


《大悲如观音》第4课

昌乐法师·讲述


- 相信和深信,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


经典当中所说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做不到?刚才我们讲了信心的生起,也就是说经上怎么说的,我们想去应验它,我们想去模仿它。因为最初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模仿是我们最初学习的一种最直观的方式。


可是我们如果读过《普门品》的话,《普门品》上说,你只要相信菩萨,哪怕你从十层高楼上面掉下去,都有菩萨能接着你,你放心吧。真的吗?他讲这个“真的吗”的时候,他其实已经把“掉”下去改编成另外一个押韵的字,叫“跳”下去。如果我从这里跳下去,有菩萨接着的话,要么我跳着试试看?菩萨说的是掉,没有说跳,跳跟掉是两回事,这很重要。


因为想验证菩萨灵验的人,他看到经典这样说的时候,因为他知道自己不会不小心掉下去,只有跳下去才形成这样一种场景,他把掉理解成了跳,他会去模仿。于是在不肯去观音院里面,有一个石碑,上面写了:“禁止燃身供佛,绝对切记不要跳崖”。为啥?很多人念了这部经,把掉理解成了跳,因为他想验证菩萨灵不灵。


心理学上有一个前提,任何你相信的事情,都是你不确定的事情。耸人听闻吗?各位需要相信我手上有个手机吗?对啊,这要信什么信,不需要信。“各位相信我现在有手机吗?”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可能没有。是的,任何一种相信,潜在的心理是不信。初学者、刚刚有信仰的人,他们一直处于测试信仰阶段,也就是说他还不确定。万一我相信的东西不行怎么办?


我出家十年了,出家十年的时候不是这个样子,我现在出家二十年,不用测试,我觉得挺好,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不需要提我相信什么,这是我这一辈子的使命,为什么?因为我体验到、经验到、感知到了。


所以我们在起信这个阶段,其实是具有巨大怀疑性的阶段,只不过是这种怀疑的心被我们极端的、热烈的、感性的情感所掩盖住了。凡是初信仰的人都有这样一个阶段,有时候觉得,哇,菩萨很灵,菩萨离我太近了,极乐世界指日可待,佛在眼前;有时候突然一下心情没有了,觉得这个世界一片荒寂,不知道如何安身立命,自己被一个无信心的、无任何感应信息的黑洞所吞噬。每当想起这个时候,半夜起来都会一身一身的冷汗。为什么?你生命当中最崇高的、认为最自豪的、最珍贵的那个东西给丢了,这个比皮夹子丢了还要让人挠心。


你们有没有这样的阶段?就是有时候信仰全都没有了。为什么?因为我们内在的不信没有被发现,你还认为是信仰丢了。信仰没有丢,而是你的热烈的情感没有了。热烈的情感没有了,你内心当中原来的怀疑表现出一种常态的时候,你看不见,感知不到任何信仰的信息,你的恐惧加深了你的怀疑的时候,这个阶段怎么办?赶快去寺庙拜佛,打电话给师父。当有人鼓励你,当有人能够去给你正面信心的时候,你的信心又回来了。


那我们这里所说的是,我们在读经过程当中,对经典当中这些特殊的案例,不能用测试、模仿来学习它,因为经典当中利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这个表现手法叫极端的底线逻辑测试。什么叫底线逻辑?菩萨会加持你的,会让你的一生都非常平安,哪怕你从楼上掉下去,菩萨也会接着你。这样理解,这个经文是不是舒坦多了?但是经文当中没有说菩萨会保佑你一生平安,他说哪怕你掉下去,菩萨会帮助你,哪怕你在海上遇到台风,菩萨也保佑你。


打鱼的人说,不要紧,出海吧,来点台风没人捕,我们去捕点鱼回来更好,为什么?菩萨会保佑我。这就是错误的逻辑。菩萨说你遇到事不要慌,你说让我有点事看看,看我慌不慌,你当然慌了,你怎么能不慌。没事欠揍型,怎么能不慌。


所以经典的表达方式,是我们要去仔细去琢磨的,这是方法论。我们读经常常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不知道经典一些极端的、特殊的表达方式,表达的是什么。比如说底线的逻辑,就表达出,如果有人掉下去,菩萨会救的,就是菩萨无处不在,你就放心地相信他吧,哪怕出现最坏的情况也没问题,菩萨也是灵的,它是表达这个。生活是常态的,你要好的心情去面对它,不要怕遇到那些难事。


我这个人很傻,刚出家的时候修忍辱,我就觉得,这忍辱有什么难的,我走到街上,如果有人嚓嚓抽我两个耳光,我肯定感谢他给我消业障。实际上在生活当中,有个人朝你翻白眼,你恨不得捅了这个兔崽子。对啊,你有时候想测试自己,看看自己行不行,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不用测试,所有的测试都是对自己的无知。


我们这里所说的经典,需要去明确几点,如果学习它的话,第一,经典是个地图,读地图首先分清南北,你一定要把方向辨清了、辨明了。还有,很多大乘经典,比如这里说的《普门品》,不是用来模仿的,实际上它是告诉我们弘法者应该如何去对着初学者、没有信仰的人去说法,是立足于建立信心和展示所谓悟道的方法这两点上面的。


再进一步说,如果信者得救,对于大乘佛教也适用的话,那大乘佛教当中这个信者得救,那应该说成“解脱是从信心开始”,不是只有相信就能得救,这是佛教与神教最大的区别。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把佛教当成了普世的、与其他的宗教没有区别的宗教,就是因为认为信者能得救。信只是解脱的开始而已。


特别提醒,今天我说的这些话,对一个初学者来讲,如同刚刚种下去的树,你给它摇一摇,哎呦它好痛苦,因为根还没扎下去,你就给它摇一摇,太阳一晒,可能这个树要枯萎。我不是这个意思,揭秘了魔术,并不是为了使人们对魔术产生兴趣,而是让我们也要学会变魔术。因为我们没有一天不生活在与不信仰佛教的人打交道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去度化他们,用什么样的方法?菩萨用什么方法度化我们,菩萨给我们吃什么药,我们给他们吃什么药,反正都是给人吃药,反正药我们吃过了,接下来给他们吃了,然后我们还要自己会做药,基本上是这样。这是一个学佛人应该对佛法内在机理、内在传播机理有基本认识的前提。


所以要有正知正见的地方是,了解自己信仰发生的过程,它为何发生?因为什么?不同阶段是如何改变的?当下面临的困境又是什么?每个问题都特别重要。如果你对这些问题都是比较木纳或者没有认真思考的话,那你的修行历程处于停滞当中,没有改变。


帮助比自己入门晚的人使得他们更快地进步,他们需要的是鼓励,还是需要安慰?需要的是方便法,还是需要究竟法?如何从人性的诉求,所谓方便法门进而递进到解脱的诉求,这是我们,特别是在座的年轻人,有心去修行、有佛法担当的人在弘法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实际上我讲这些都是一个和尚应该仔细去思考,才能够去做一个称职的和尚。我的很多表达方式,尤其在最近以来的讲课过程当中,很多都是从出家人的角度在理解经典、理解我们日常的佛教的各种现象,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这种担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