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颅内动脉瘤栓塞攻略之微导管塑形(四)

 李子付 2017-11-10

书接上回,今回专讲双微管技术。双管齐下典自唐代张璪,说老张擅画松,能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干,势凌风雨,气傲烟霞。夫画匠是在宣纸上泼墨,以彰显艺术之美;余等是在脑血管挥毫,以点亮生命之光。

闲言碎语莫讲,实战病例开张。患者女性,64岁,以突发头痛、呕吐在当地医院行脑CT未见明显异常,行CTA诊断左侧后交通动脉瘤。发病后10余日转来我院,急诊行介入治疗。

术中DSA确诊左侧后交通动脉瘤,呈牛角状。

测量,瘤体5.54 mm×5.75 mm,瘤颈2.38mm,瘤颈近心端发出后交通动脉(非胚胎性)。

瘤体半深约4 mm,虹吸弯前膝距瘤颈中点约9 mm。

拟定方案:双微管栓塞。直头微导管(红虚线)送至瘤体上叶;C形头微导管(蓝虚线)送至瘤体下叶。通过两根微导管交替送入弹簧圈,分区栓塞动脉瘤。

此为直头微导管(红管)。

此为塑成C形的微导管(蓝管)。

红蓝两管均顺利抵达靶位置。

红管(直头管)到位的小视频

蓝管(C形头管)到位的小视频

经蓝管送入首枚弹簧圈(Microplex-4-10-complex)在瘤体内成篮

首枚弹簧圈成篮的小视频

经红管送入第二枚弹簧圈(PC-4-12-3D)。

经蓝管送入第三枚弹簧圈(PC-3-8-3D)。

经蓝管送入第四枚弹簧圈(Microplex-3-6-cosmos),部分圈在瘤颈处成篮。

第四枚弹簧圈在瘤颈处成篮的小视频

经红管送入第五枚弹簧圈(QC-2-6-3D),封闭瘤颈远心角(流入道)。

经红管送入第六枚弹簧圈(QC-2-4-3D),继续封闭瘤颈远心角。

经红管送入第七枚弹簧圈(Microplex-1.5-3-hypersoft helical),经蓝管送入第八枚弹簧圈(QC-1.5-2-helix)。

经红管送入第九枚弹簧圈(QC-1.5-2-helix),经蓝管送入第十枚也是收尾弹簧圈(QC-1.5-2-helix)。至此完全封闭瘤颈,且后交通动脉壶腹(红虚线)保全。

收尾小视频

术后工作位造影和蒙片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后交通壶腹(红虚线)保留。

术后左ICA正位造影和蒙片

术后左ICA侧位造影和蒙片

此例可谓双微管技术的典型示例。双微管技术的具体操作,可为相声式,一管负责捧哏(成篮),一管负责逗哏(填鸭);亦可为二人转式,双管轮番摆活。本例操作侧重后式。在本例中,发自瘤颈近心端的后交通动脉不是胚胎性的,所以即使后交通动脉前循环端口被封闭也不会引起症状,但对于患者固有的Willis环,我的原则是,能保全就不要破坏,参考中国政府对六方和谈的态度。

术毕宽衣,稍事喘息,马不停蹄,赶赴异地,重施笔墨,别样写意,莫夸颜色,只留清气。有诗为证:脉腔逶迤状迷宫,枝桠婆娑如丹青。云重雷霆难觅迹,草深轻探蛇不惊。心无旁骛皮革匠,胸有成竹管道工。射线焚身权当沐,高抛长缨缚苍龙。此乃题外话,聊抒胸臆,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颅内动脉瘤栓塞攻略之微导管塑形(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