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五大戏剧演出中心

 天海书屋 2017-11-10

《英雄广场》剧照。《英雄广场》剧照。

  □本报记者李树泉

  哈尔滨大剧院名气之大,不仅哈尔滨人知道,外地人也知道。大剧院负责艺术教育项目的战薪羽说,不说那些来看演出的人,光来参观建筑本身的人就不少。战薪羽介绍,大剧院的参观门票是30元。仅仅从这个情况来说,不难看出哈尔滨大剧院的“身价”之高。

  然而哈尔滨大剧院的灵魂绝不是这座漂亮的建筑本身,而是它每天都在上演的精彩剧目,其中最受人注目的当然就是那些经典名剧以及新鲜出炉的引进剧目。那么这些剧目是怎么引进来的或者怎么上演的呢?它的背后又是什么在支撑呢?

  中国第五个戏剧演出中心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中心就是北京、上海、广州,民间俗称“北上广”。中国的戏剧演出中心往往也是这三座城市。但是这种格局随着林兆华戏剧邀请展演落户天津而被打破,并使天津成为中国第四个戏剧演出中心。2016年哈尔滨大剧院诞生之后,随着波兰以及德国戏剧的先后上演,哈尔滨成为中国第五个戏剧演出中心。

  哈尔滨大剧院的演出数量是惊人的。在某些发达城市,10亿元以上投资规模的豪华剧院的戏剧演出每年50场左右,就被认为是演出市场非常繁荣,那么拥有每年300余场豪华演出的哈尔滨大剧院又该面临怎样的评说呢?

  数量本身也许并不说明问题,那么再看看演出规模和影响力吧。2016年上演的俄罗斯歌剧《战争与和平》,仅仅台上演员就达到600人之多,且不说台下还有一支全建制的交响乐团,而道具则用17个40尺集装箱装满整整两列火车。该剧演出规模之大,演出成本之高,任何一个国家包括戏剧发达的欧美国家都不敢尝试这样“奢华”的演出,而这种几乎可以被称为“奇迹”的演出在哈尔滨大剧院竟然实现了。营造戏剧中心,哈尔滨大剧院重点考虑的从来就不是局部得失,而是全局得失,而从建设戏剧文化的角度来说,这种高投入才是真正的事半功倍的做法,一味节省不该节省的成本最终导致的结局很可能就是萎缩甚至消失。

  演出质量是核心的核心。让中国戏剧迷们心花怒放的正是哈尔滨大剧院上演的引进剧目。由波兰当代著名导演格热戈日·亚日那导演的、华沙多样剧团演出的话剧《殉道者》,描述的正是当代世界面临的禁忌问题。这出戏剧并没有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却表现出以戏剧探讨问题的审美方式。世界著名戏剧导演陆帕的《英雄广场》反映的是二战时期的维也纳生活,而另外一出波兰前卫戏剧《藏匿》则把综合艺术纳入其中。演员们在演出前在哈尔滨各处埋置石膏碎片,和这座保护过二战犹太人的城市互动。而今年陆帕导演的在哈尔滨大剧院上演的戏剧《酗酒者莫非》则让观众惊喜地领略到中国演员和中国题材的魅力。

  经典名剧是如何引进的

  没有锐利专业的眼光就不会有精彩剧目的选择与引进。许多城市上演的剧目之所以影响力小或者说演出效果不佳,大多是因为剧目本身的精彩程度和演出质量不足造成的。

  对于演出剧目的选择,哈尔滨大剧院极为重视。人艺出身的林兆华是中国先锋戏剧的一面旗帜,他的戏有口皆碑,是中国戏剧崇高品位的象征。将林兆华戏剧邀请展请过来到哈尔滨是巨大的第一步,因为只有林兆华出现之后才会有欧洲大导演陆帕等人的陆续出现。

  哈尔滨大剧院对剧目的选择,既苛刻认真,又保持多元化的审美,不仅演出种类多样,而且剧团更是来自全球各地。对一般的戏或者一般的商业演出来说,哈尔滨大剧院的门槛几乎望尘莫及。

  哈尔滨大剧院刚刚成立半年的时候,为了剧目引进,相关负责人就到瑞士找到俄罗斯指挥大师瓦莱里·捷杰耶夫,要求上演他指挥的歌剧《战争与和平》。对于这家新成立的亚洲剧院,捷杰耶夫完全不了解,但是哈尔滨大剧院方面靠着专业和诚恳说服了捷杰耶夫。众所周知,一家新剧院可能很难具备举办世界顶级歌剧演出的可能性,最终,哈尔滨大剧院实打实的硬件设施和比较充足的准备打动了剧方。

  哈尔滨大剧院对捷杰耶夫提出的要求,不仅是让《战争与和平》到哈尔滨演出,而且要求演出必须在两个月之后进行。从马林斯基剧院角度来说,他们是一家非常专业、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剧院,只有两个月筹备演出的时间,那么庞大的演员阵容和演奏员阵容应该怎么调度、怎么排练呢?这家新剧院的演出场地和演出设备专业吗?一切看起来都是问号,一切看起来都是冒险。但是哈尔滨大剧院详细而有耐心的工作使捷杰耶夫和马林斯基剧院打消了所有顾虑,全身心地投入到剧目的组织与排练之中。

  热情背后的专业化视野

  哈尔滨大剧院的团队非常辛苦地工作着,无论是熬夜装台还是彩排,成员们是为了生活,也是为了自己在这个团队之中获得的荣誉感。

  然而仅仅拥有这样的工作热情还是不够的,正是专业化的视野使他们在选择剧目的时候,既能顾及经典名剧,也能考虑看似晦涩难懂的先锋戏剧。

  在多样化的前提或者背景之中,专业化始终都是选择标准,而且也是大剧院运营的标准。负责艺术项目的战薪羽今年不仅操办了NTLIVE剧目的展播,而且还操办了诸如荷兰汉学家与当地诗人对话这样的小型文化活动。

  今年,哈尔滨大剧院开始从引进型剧院向生产型剧院转型。这是专业化运营的题中应有之义。《酗酒者莫非》是哈尔滨大剧院的第一个原创剧目。哈尔滨大剧院相关负责人透露,我们邀请享有国际声誉的导演和制作团队,与中国优秀艺术家合作,用“国际语汇”讲述“中国故事”。将方法和目的讲得非常清楚,这种专业性说出来或许是容易的,但是真能狠下心来投入资金和精力则是衡量专业性实践的试金石。现在哈尔滨人都在期盼另外一部原创剧目的上演,那就是由波兰著名导演格热戈日·亚日那导演、改编自鲁迅先生小说《铸剑》的同名戏剧。

  接下来如何保持住专业化视野,政府的政策支持从来都是至关重要的。众所周知,如果没有政府有关部门的有力支持,哈尔滨大剧院无论如何也不能把专业化旗帜扛到今天。我们相信哈尔滨大剧院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