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植物篇(三)

 老刘tdrhg 2017-11-10

导言:中国古诗词,文化蕴涵丰富,体类众多,将其梳理之后,多角度分类呈现,更能加深认识和理解。这对于了解古人生存状态,理解古人思想和行为,汲取古人文化精髓,将会有所裨益。当然,这也是提升自身文化修养,以智养性的绝佳途径。

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根据唐诗的主要内容和主体思想进行分类赏析,旨在传承经典,弘扬传统文化。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划分:人物、情感(喜怒、哀怨、愁悔、思念、思乡等),绘景、状物,动物、植物,地域、时令、节日,出行、送别、相逢、羁旅,生活即事、男女情事,物是人非,出世入世,国事民生等等。本篇为唐诗分类第二十九篇,其它篇类详见本号主页文章,今后会定期更新剩余部分,欢迎喜欢的朋友们加关注噢~。


本期主题:植物(三)

1、《辛夷坞》-唐·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芙蓉花

译文:

枝条最顶端的木芙蓉花,在山中绽放鲜红的花萼。

涧口一片寂静杳无人迹,纷纷扬扬独自开了又落。

赏析:辛夷坞,诗人王维别墅“辋川山庄”胜景之一,坞上植有辛夷,故名。这首《辛夷坞》是王维《辋川集》诗二十首之第十八首。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芙蓉花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的颜色也近似荷花。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发”。当春天来到人间,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诗的后两句写花的“落”。这山中的红萼,点缀着寂寞的涧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纷纷扬扬地向人间洒下片片落英,了结了它一年的花期。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王维写辋川诗时是在晚年,即安史之乱以前。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知政事,李林甫一派反动势力上台,朝政黑暗,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王维虽然在朝,他倾向于张九龄的开明政治,对现实十分不满而又无能为力,内心矛盾,产生退隐归田的思想而又恋于禄位。他于是先后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和辋川建立别墅,过着亦仕亦隐的生活。辋川诗以田园山水为题材,描绘自然优美的景色,表现幽静的境界,但其中也有一些寄慨,透露了作者内心的苦闷。

唐诗|植物篇(三)

2、《紫薇花》-唐·王维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译文:

傍晚的秋露洗净了花枝,烂漫的花朵占尽了天时;

春风桃李繁华早就不再,艳阳伴我从暮春到秋日。

赏析:此诗能让人充分感觉到紫薇不与群花争春,淡雅高洁的风骨和一枝独秀的品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出自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意谓桃花李花开得鲜艳靓丽,引得人人们纷纷前来观赏,以致树下踩出了小路。杜牧在这首诗中用此典故,却一反其念,以桃花李花来反衬紫薇花的美和开花时间之长,极有新意。诗人虽写紫薇但在此诗中一字不提紫薇,使读者在惊奇之中,享受到紫薇的美丽的质感。充分感觉到紫薇不与群花争春,淡雅高洁的风骨和一枝独秀的品格。所谓“反常”必须以“合道”为前题,方能构成奇趣。这首被人们誉为咏紫薇诗中的佳作,由于设想入奇,扩大了诗的张力和戏剧效果,使人玩味不已,杜牧便得到了“杜紫薇”的雅称。

唐诗|植物篇(三)


3、《曲池荷》-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译文:

轻幽的芳香朗绕在弯曲的池岸,圆实的花叶覆盖着美丽的水池。

常常担心萧瑟的秋风来得太早,使你来不及饱赏荷花就调落了。

赏析:这首《曲池荷 》,是卢照邻晚期的作品,借咏荷 以抒其情怀。借物咏怀是卢照邻的强项,卢照邻,志大位卑,一生坎坷多舛。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花好月圆,而后两句突然转写花之自悼,这花之自悼实为人之自悼。咏物诗,“因物以见我”,乃见其佳处。写荷的诗作不在少数,而这首诗采取侧面写法,以香夺人,不着意描绘其优美的形态和动人的纯洁,却传出了夜荷的神韵。“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是沿用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意,但又有所变化,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早年零落的感慨。

唐诗|植物篇(三)

4、《白莲》-唐·陆龟蒙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真合 ,一作:端合

蘤(huā):“花”的古体字。

译文:

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艳花欺,白莲花总应生长在瑶池里。

月儿明风儿清花儿要凋谢,只有恨却无情谁人了解你?

赏析:这首诗描写白莲花含着怨恨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谢落,暗喻洁身自好的人,在黑暗的封建社会里,总是受到冷落和排挤,只能默默无闻的被埋没掉,表现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孤芳自赏、怀才不遇的心理。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称莲花为“花之君子”,说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说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并且对其作了具体介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些描写,形象而具体地写出了莲花的特点,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主要寓于对莲花的描写之中。《白莲》这首诗却不同,这首诗虽然是以“白莲”为题,以莲花为吟咏对象,但诗人没有对白莲作具体描绘,而是抓住白莲颜色的特点,借题发挥,直述诗人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感情。有不少人轻视乃至鄙弃素色的花卉,而专门喜欢那些妖艳的花朵。封建社会的上层社会也是这样,一些朴实无华,不善于表现自己的人往往被忽视,被埋没,被欺凌,而一些华而不实的家伙则往往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欣赏与重用。这句诗明显地指向了这一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在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被摧残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使诗人感到愤怒,也使诗人感到悲哀,因此在此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塑造了在晓月清风之中即将凋谢的白莲这一形象,让人们注意,向人们提出了问题。这就又一次把矛头指向了封建社会,控诉封建统治者摧残与埋没人才。这首诗就是这样通过对白莲的吟咏,揭露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被摧残的不合理现象,为被埋没、被摧残的人才鸣不平,为他们发出呼吁的。

唐诗|植物篇(三)

5、《赠荷花》-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译文:世上人们对花和叶的说法不同,把花栽在美观的金盆中,却不管花叶让它落在土里变为尘土。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荷花与荷叶长期互相交映,当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是多么令人惋惜啊。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命运,绿叶常受到遗弃,飘零落地,在凄风苦雨中化作尘土。花入盆,叶作尘,这是世间花和叶的各自的命运。这两句总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赞美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这首诗,却吟咏了荷叶荷花“任天真”的品质,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任天真”,既是写花,又是写人。以花性写人性,立意新奇。最后两句进一层写荷花的“天真”之处。荷花的红花绿叶,互照互映互衬。即使到了红衰翠减、世人愁苦之时,仍然不相遗弃。李商隐一生不得志,只做过几任小官。其主要原因不是他无才,而是没有知己者的力荐。他生存在牛、李两党的夹缝之中,没有信任,没有依托,饱受奚落和排挤。这首诗歌颂荷花能荣衰相依,实则表达了自己渴求知己、寻觅政治依托的心声。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寓意明显,表达直露,节奏明快,与李商隐很多诗歌的含蓄委婉不同,体现了他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唐诗|植物篇(三)


6、《莲花》-唐·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蘋。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星津:指银河。

洛神,又名宓妃(fú fēi ),中国远古时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乃伏羲女娲氏之女,因迷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降临人间,来到洛阳。曹植的《洛神赋》即是描写她千古名篇。

译文:碧绿荷塘摇曳的荷花激起的涟漪好像连接着银河,船桨在荷塘滑动发出扎扎的声响,船驶入水草之中。就像洛神步履轻盈地走在平静的水面上,荡起细细的涟漪(应该出自《洛神赋》“凌波微步 罗袜生尘”),到今天莲花都有洛神的香尘残留。

赏析:首句写荷塘,远观其美丽,就像银河一般 “摇滟”二字精炼的写出荷花的姿态,二句写近观莲花,远近结合。后两句把莲比成“洛神波上袜”,写其轻盈之姿,更突出其美。本诗咏莲,从所处环境,姿态上赞美莲花。

唐诗|植物篇(三)


★往期主题回顾:

第一期:宫女篇

第二期:孩童篇

第三期:将军篇

第四期:三农篇

第五期:送别篇(一)

第六期:送别篇(二)

第七期:送别篇(三)

第八期:送别篇(四)

第九期:侠骨柔情篇

第十期:赞誉篇

第十一期:鄙薄篇

第十二期:相逢篇

第十三期:怨怅篇(一)

第十四期:怨怅篇(二)

第十五期:物是人非篇(一)

第十六期:物是人非篇(二)

第十七期:励志篇

第十八期:重阳篇

第十九期:即事篇

第二十期:羁旅(一)

第二十一期:羁旅篇(二)

第二十二期:思乡篇(一)

第二十三期:思乡篇(二)

第二十四篇:动物篇(一)

第二十五篇:动物篇(二)

第二十六篇:动物篇(三)

第二十七篇:植物篇(一)

第二十八篇:植物篇(二)·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