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行为什么总叫储户在ATM机上取款?

 万宝全书 2017-11-10

就是让机器尽可能取代人力!让机器最大限度降低营业成本!让机器为你服务!让机器减少投诉与质疑!让机器提升银行“形象”。

本来骂名的长期背负,客户满意度的急剧下降,已经令银行如履薄冰,颤颤巍巍。再加上支付宝,微信等互金行业的“群殴”,更让银行深感危机四伏,飘摇欲坠。如何尽快扭转局面,提升客户满意度已成各家银行服务质量管理的核心,而满意度的最恰当标签就是“方便与快捷”。

01、方便与快捷

其实也是银行不惜巨资推出ATM的初衷,精明的银行家总是试图以机器取代人力,最大限度地少开窗口,压缩人力成本,而同时又要确保服务质量不下降或者还有提升,于是在ATM投入上也煞费心血,绞尽脑汁。

首先,据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底,境内各家银行合计已经投入ATM近100万台,达到92.42台,而发行借记卡共计61.25亿张,每台ATM平均应对银行卡6627张。

其次,每台ATM价值并不便宜,上世纪80年代我国还没有自主品牌,基本依赖进口,如日本日立,美国四通品牌,这些进口货当年价格都在70-80万/台。进入本世纪后才推出国产ATM,如广电运通,怡华,御银,恒银金融等品牌,但价格均在20万/台以上,存取一体机价格更高。一个基础网点至少3台,按照2存1取计算,至少投入100万,还不算日常维修保养费用,人力费用。

第三,在ATM功能上不断提档升级,扩展。单笔金额从最早的2000到3000,,再到5000,目前已经有单笔最高本行卡10000的了(中行)。功能上从单纯的存取转账查询到现在的缴费,圈存电子现金,接触取款,刷脸取款,未取款自动回收,未拔卡自动报警回收,延时到账等等,便利性得到了极大提升。银行围绕ATM投入如此多精力,究竟为了什么?就是想让ATM的快捷与便利吸引更多的人前往体验,达到客户有效分流的目的,减小柜面压力,同时保证服务质量的不降反升。

02、可是,事情并未向银行家想像的方向发展,客户不但并不买账,而且再次向银行发出质疑声。

这之间究竟又发生了什么?为何银行与客户如此怨怨不解?我们不妨看看银行在这方面的表现。

走进大厅,一边立着“2万以下现金取款请到ATM”大招牌,一边是大堂经理把守叫号机,非要问“你办什么业务……取款2万以下不能排号,请到ATM……!”,即使排了号,走到窗口也被柜员无情拒绝,“啪”将你的号单和银行卡扔了出来……我也有过此类“奇葩”经历,一次我去中行开通手机银行。待柜员办完时,想顺便取2万现金,不费事吧?可听听柜员怎么给你说“取,可以,不过我不能给整的,只能给你19999元,否则我会被处分”,“那我倒补你1元,你给我2万整数吧,也不行!会罚款的……”,我惺惺离去……我的天,有这样“软欺负”客户的吗?叫你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言!我也是银行工作人员,他是知道的,竟受到如此对待,更何况其他客户?

还有的银行,尽管开了两三个窗口,大堂经理,保安时刻不停努力吆喝着,将2万以下客户几乎全部赶到ATM自助区,即使ATM排起了长龙,也视而不见,等闲视之。或谈笑风生,或左顾右盼,抓耳搔腮,怕啥?有ATM,有上级文件给他们背锅!

03、看到这里,你还不清楚客户为何发出质疑和倒喝吗?

你的以ATM提升服务质量的举措并未真正深入到你的员工内心!你们不分年龄,不分文化水平,不分城市与农村,以上级文件为名,让ATM为你们背锅!“客户就是上帝”不是废话,更像一句笑话!提升服务质量,拉近客户距离,反攻“群殴”,争夺市场,必须从内心做起,从每个员工做起,而千万别成为众人所指的“大笑话”!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