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萌虻物語VII

 reikosoon 2017-11-10
...
黑魚為淡水名貴魚類,有「魚中珍品」之稱,是一種營養全面、肉味鮮美的高級保健品,一向被視為病後康復和老幼體虛者的滋補珍品。當前,黑魚養殖效益顯著,已成為水產養殖熱門之一。
...

一、池塘條件

黑魚養殖池宜小不宜大,選擇採光良好、通風,進、排水方便,池水pH值宜中性或弱鹼性,透明度為30厘米左右,以一畝左右為宜,最大不要超過2畝,小池塘便於生產管理,利於各項生產操作,要求池深2米-2.5米,保持水深1.5米-2米,使池埂高於水面0.5米以上,池底為泥沙質,塘底平坦,淤泥少,池塘進排水口設置牢固的防逃設施。要求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進排水方便,並且分離進水渠與排水渠,以免用過的池水直接被抽取利用。在養殖前12天-15天,干塘消毒,每畝用生石灰100公斤-150公斤,現化現用,均勻潑灑,不能有遺漏,然後曝曬5天,注水後,沿池邊移植1.5米-2.0米的水草帶,如水花生等,供黑魚躲避、捕食、棲息並遮蔭、調節水質。

二、魚種選擇

黑魚養殖應投放大規格優質魚種,規格在10-15厘米左右,放養時間 9~10月上旬放養魚種為好,年後放養應在3~4月份,每畝投放2000~2500尾,並可套養200~300尾大規格花白鰱魚種。

三、投餌技術

1、鮮餌料:黑魚為肉食性魚類,目前仍以小雜魚為主,黑水虻為輔。訓食完後,可以黑水虻為主。養殖初期,對於規格較大的野雜魚經切碎後投喂,日投餵量一般為魚體總重量的5%左右。

2、人工配合飼料:黑魚也可投餵人工配合餌料,其配方為:絞碎的雜魚蝦糜60%、黑水虻20%、米糠10%,酵母粉5%,餘下的為多維素礦物鹽、促生長劑。投餌要做到定時、定位、定質、定量。日投餌2次,即上午、下午各一次,攝食旺盛時,傍晚可再投餵一次。

四、日常管理

1、巡池:每天早晚要巡池,細心觀察黑魚攝食和活動情況,注意水質變化,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換水:一旦發現剩餌過多或水質老化,可注入新水,排放老水,保持池水清新,促進黑魚的正常生長。黑魚養殖由於水體小,放養密度大,殘餌和黑魚的排泄物多,很容易污染水質,影響黑魚的生長或誘發魚病,因此必須經常調節水質和水位。高溫季節每3天-5天換水一次,每次10厘米-15厘米,其他季節每7天-10天換水一次,每次20厘米-30厘米,水質異常加大換水量,始終保持池水透明度25厘米-30厘米,定期使用EM菌,維持池塘微生態平衡,改善水質環境。水草對於增加溶氧、凈化水質有

重要作用,在高溫季節,保持水草面積占池塘水面的30%,天氣轉涼後,逐漸撈除水草,使其面積占10%左右。在水質過濃,不便加水時,可施生石灰改良水質,每畝每次15公斤化水均勻潑灑,提高水體pH值,改善水體環境,滿足黑魚對水質的要求。

...

五、病害防治

1、魚種入塘前10~15天進行清塘消毒。干法清塘消毒時,一般每畝用生石灰60~75千克;帶水清塘消毒時,一般水深1米每畝用生石灰120-150千克。

2、魚種消毒,如在集市上購買魚種,下塘前必須消毒,可用2.5%~3%的食鹽水浸洗魚體15~20分鐘。

3、定期對食台進行消毒,可使用漂白粉溶液進行潑灑。

4、黑魚雖然抗病力較強,但在高密度養殖後,也容易發生疾病,主要是出血病、腐皮病、疥瘡病等,治療以內服與外用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每半月每畝用二氧化氯100克對水全池潑灑,內服恩諾沙星等。

常見疾病與防治:

①水霉病:嚴格用藥物消毒孵化池,保持孵化池水體清新,撈卵不離水,輕撈輕放避免卵粒受傷。

②白皮病:發病魚池可用1×10-6的漂白粉(含有效氯30﹪)或0.3×10-6的二氧化氯消毒藥物化水全池潑灑。

③小瓜蟲病:全塘潑灑2g/㎡亞甲基藍,水溫15~20℃。④孢子蟲病:用益生菌液或者徹底清塘,殺死淤泥中的孢子,預防此病發生。發病魚池可在飼料中拌服「孢殺」,連用3~5天;或外用滅蟲精全池潑灑,隔3天後再用「強效碘」全池潑灑,連用3天,此法治療孢子蟲病效果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