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小兵教授在维也纳大学汉学系举办“全球汉语教材概览与德语区教材分析”讲座

 pxiang818 2017-11-11

      当地时间11月8日晚,中山大学周小兵教授在维也纳大学汉学系作了题为“全球汉语教材概览与德语区教材分析”的讲座。维也纳大学汉语及汉语为外语教学法高级讲师李严主持了该讲座。维也纳大学汉学系师生,维也纳孔子学院教师,维也纳中文学校教师及其他高校教师及志愿者30余人出席并参与了讲座研讨。

(汉语及汉语为外语教学法高级讲师李严欢迎并介绍周小兵教授)



      周小兵教授分别从如下五个方面对本专题展开了阐述:(一)教材的定义与基本评估 (二)教材基地介绍 (三)全球汉语教材概览 (四)德语媒介语汉语教材简析 (五)德语媒介语教材本土考察。


(周小兵教授)



(一)教材的定义与基本评估  


       Brain. Tomlinson(1998)对于“外语教材”曾这样定义:外语教材是引发或触发学生学习和交际的刺激物,重视为学生提供各种有利于他们接触所学语言的活材料和应用与经历该语言的机会。对此,周教授指出,优秀的外语教材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刺激物——引发学生学习和交际反映;(2)提供各种活材料——方便学生接触目标语;(3)提供机会——方便学生应用目标语、体验目标语。



       就教材的评估方面,周教授给出了如下模型:(1)外部评估首先核对教材“广告”介绍及目录,同时考虑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使用环境、音响辅教、教材布局、课文题目有无偏见和出版日期等因素。(2)内部评估包括教材的分级和排序;真实语言要素的融入;课文、测试、练习与学习者的关系;抽查具体课文、语言点、练习等。(3)综合评估阶段(针对教材的适用性)评估内容包括教材的可用性、通用性和可改编性。评估对象为使用者,即教师和学生。评估方式包括询问、座谈、问卷等方式。(4)教材文本评估。统计字、词、语法点跟相关大纲的匹配情况。可对使用某教材的学习者进行量化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5)选择性评估。帮助教师快速选择合适的教材。(6)改编型评估。告诉教师如何改编教材以便适应实际教学需要。


       运用上述教材评估模式不仅可以直接促进教学,引导教师学习评估、研发教材,还可诱发教师全面学习二语教学理论及方法。


(讲座现场)



(二)教材基地介绍  


       中山大学国际汉语教材研发与培训基地于2011年3月28日揭牌,全球汉语教材信息展示中心正式开放。专家委员会共计62人,其中外国专家41人(北美洲19位,欧洲4位,亚洲16位,大洋洲2位)。


       全球汉语教材信息展示中心,兼具图书馆和博物馆两大功能。展示形式包括图文展示、实体教材、多媒体和互动体验。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吴伟克教授(Prof. Galal Walker)一行参观国际汉语教材研发和培训基地;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基地收藏历史教材珍本上百种。最老的收藏版本为元末明初的朝鲜汉语教科书《老乞大》、《朴通事谚解》。1926年老舍参加编写录制的汉语教材《言语声片》也列在其中。


(灵格风汉语教材《言语声片》,汉字课文的声片全部由老舍录音制作;图片来源于网络)



    全球汉语教材库(www.ctmlib.com)。在教材库里面,录入基本信息的汉语教材有17000多册/种((48国出版,52种媒介语),含题名、ISBN号、作者、出版社等简单信息。录入详细信息的有1000余册。



       全球汉语教材语料库。语料包括3212册各级各类教材,19国23媒介语。


  汉语文本指南针 (languagedata.net/editor/)。包括文本难度定级、文本难度改编和例句查询。


(汉语文本指南针微信二维码)



(三)全球汉语教材概览  


       此部分内容,周教授从教材形式 、教材分类 、教学媒介语 、适用对象 、出版信息和责任者6个角度做了阐述。


       经调查统计,就教材形式而言,目前纯纸质教材占63.2%,多媒体+纸质教材占35.2%,而多媒体教材仅占1.6%。汉语教学中使用的媒介语达52种,其中英语以60.12%的绝对优势占据第一,其次分别为日语、韩语和泰语。所有汉语教材中,51.78% 适用于大学,适用于中小学的分别占11.94%和19.01%。就适用水平而言,适用于初级水平的教材占44.11%,适用于高级水平的仅占10.48%。国内出版约占57.4%,国外出版约占42.6%。出版于2006年以后的教材占60.26%。谈及责任制时,中国编著占78.03%,中外合著仅占5.47%。


(维也纳大学汉学系的学生们)



(四)德语媒介语汉语教材简析  

       据调查统计,德语媒介语汉语教材共 162 册/种。周教授从资源类型 、教材分类、适用对象、出版信息和本土性特征5个角度做了分析。


       就资源类型而言,纯纸质教材仍占绝对优势,多媒体教材仅占3.7%。教材使用对象以大学生为主, 适用于小学和中学的教材稀缺,其中适用于小学的仅占5%。适用水平仍以零起点和初级水平为主。出版时间上,2006年后出版的数量占绝对优势。出版地以中国以外出版为主。


       经对德语为媒介语的汉语教材的宏观考察,周教授得出的结论是:(1)多媒体教材数量、类型少;建议大力开发。(2)种类不够丰富;建议加强非通用教材的编写。(3)适用面不够广;建议加大低龄教材编写力度。(4)高级教材较少;建议加强高级水平的教材编写力度。


(讲座现场)



(五)德语媒介语教材本土考察  

       此部分内容周教授选取了《龙》、《Liao Liao》和《中国话》三本教材作为典型案列展开了分析。他指出,优秀的教材应该具备本土性特点。适应当地情况,用熟悉的人和事学习汉语,促发交际,提高学习者兴趣。通过跨语言、跨文化对比的形式,解决学习难点。


       经调查研究发现,德语区汉语教材本土性情况及问题如下:(1)语音、词汇、语法、文化、练习、汉字处理方面都体现了本土性。(2)对本土性理解不同,本土性特征比例差别较大。(3)语音注释不够准确(清浊、送气不送气);本土词汇比例较低;部分文化点不够全面客观。(4)整体来说,德语区本土性教材种类还是较少,以针对零基础或初级学习者为主。


讲座结束后,周教授和在场的师生就德语区的教材编写问题及当前教材如何改进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周教授欢迎大家与其共建教材库: cntexts@mail.sysu.edu.cn。


(周教授与各校师生讨论德语区汉语教材编写等问题)


(维也纳大学汉学系夏老师提问)


(汉语及汉语为外语教学法高级讲师李严与大家一起探讨)


(维也纳中文学校的教师们参与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