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美食“泡泡油糕”,有什么特点?

 起舞回雪 2017-11-11

陕西人没有不知道油糕的,也没有没吃过油糕的,但是陕西还有一种特别的油糕--泡泡油糕,估计绝大多数老陕都没听过,也没有吃过吧!

西安唯典小吃培训中心的小编告诉您,泡泡油糕其实是陕西三原的一种传统小吃,并且有很长的历史了。其历史可以上溯至唐代的烧尾宴名点“见风消”油洁饼,馅是用白糖、黄桂、玫瑰、桃仁、熟面拌成的;面是用开水、大油烫熟的小麦面粉,泡泡油糕特点色泽乳白、表皮膨松,如轻纱制就、蝉翼捏成。

据说在唐朝建立后把首都设在长安(现陕西西安),唐朝的皇陵都修在关中渭北的山区里(太宗李世民要求唐朝皇陵不占一寸耕地),三原刚好在长安与皇陵的交通要道上,王公大臣、平民百姓络绎不绝,三原有一个王店集,集上有一家专门制作油糕的小店,这家小店制成的油糕外皮起泡、酥松润滑、馅软甜香,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有一天,被前往北原狩猎的唐太宗李世民所品尝,连连赞道“好、好、好,见风消”。于是该店的名声大振,生意非常兴隆,小吃店经营的油糕也得以广泛流传。唐中宗在位时,宫廷中有一种制度,即大臣初拜官或升迁,照例要献食于天子,名叫“烧尾”。烧尾是指神话传说中“鱼龙变化”的故事,凡是有跃上龙门的鲤鱼,必有天火(雷电)把它的尾巴烧掉,才能成为真正的龙。大臣们为了献媚取宠,向“真龙天子”进宴,当然就叫做烧尾了。 唐景德镇龙二年(公元708年),韦巨源官拜尚书令后,宴请中宗皇帝的“烧尾宴”中,有一款名点叫“见风消”就是泡油糕的制作技术得到了改进和提高,已是轻如白纱,薄如蝉民办,入口即消,真是巧夺天工。

西安唯典小吃培训中心的小编告诉您泡泡油糕是用水烫面、大油、黄桂、白糖馅等原料制成,制作方法独特精制。泡泡油糕色泽乳白,表皮蓬 泡泡油糕 松,犹如轻纱织就,蝉翼作成,可谓巧夺天工。它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主要是因为它的制作方法有着独到之处。 平时人们吃的油条油饼蓬松发虚主要是因为钒碱和面粉的配比恰当,放入热油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膨胀所致。而泡泡油糕既不放钒也不施碱,只是利用大油和水烫面,同样蓬松涨发。它要求糕饼师一定要具有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大油、水、面的比例一定要恰倒好处,对油温的要求也很严格,当油糕投入到一定温度的油锅内,内部水蒸气大量形成,气体急剧上升的同时,蛋白质性变而展开,淀粉膨胀焦化,气泡逐渐形成,并在高温环境中固定下来,要求出锅的油糕不落架。

做泡泡油糕和面很关键,必须用烫面,先把锅烧热,滑油,倒出多余的油后,加水烧开。再迅速倒入面粉,快速用炒勺搅匀,赶紧出锅,趁热迅速揉匀,这时面团的温度咋也在七八十度,从和面到揉好最多也不过三两分钟的事,双手的耐烫程度也是师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泡泡油糕的馅儿比较传统:白糖、青红丝、桂花酱、油、面拌在一起。   

揪一团烫面,擀成包子皮儿样,包上馅后,双手不断向内拍挤,直到几乎扁平,中间有馅的部分略高。炸制过程中的油湿控制非常重要,这需要长年的经验积累,油糕胚入锅仅需几秒,“翻身”后油泡立即隆起,还需不断的往泡泡上淋热油,以保证出锅后起泡部分酥脆。刚出锅的泡泡油糕,泡罩鼓圆,溥如蝉翼,筷头轻轻一碰就碎个洞,打碎酥脆的泡泡,咬一口油糕,带着桂花香气的清甜味道就出来了,这一刻你就会觉得那神马啤酒配炸鸡都弱爆了。西安唯典小吃培训中心的师傅可不太愿意教人做泡泡油糕,师傅说烫手,具体什么原因唯典的小编可不知道哟!

过历代相传至今,泡油糕久盛不衰。由于饮食文化的交流和旅游事业的兴旺,泡油糕在西安古城和其他城市,成为中外宾客同声赞扬的上乘美点。

想了解和学习陕西美食的朋友可以关注'唯典餐饮美食文化'头条号哟,来自西安唯典陕西小吃培训的小编会不定期的发表一些陕西传统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简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联系西安唯典学小吃哟!

请关注唯典餐饮美食文化

点击文章左上角红色圆图标“唯典餐饮美食文化”进入后就可以看到小编以往发的很多关于美食或者陕西小吃的制作方法和历史典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