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部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17/11/1110/115884974_1_20171111101830392电影神作里的不朽上海 (一)——

 NGC1952 2017-11-11


虽说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诞生于北京,但要讲到电影真正产业化,电影明星被附加上“商品”元素,那上海是当仁不让的中国电影之乡,上世纪20年代,上海不单迎来了三大电影公司的崛起,上海人甚至开始享受属于这座城市的院线,而在之后的30年代,大批风华绝代的明星崛起,大量如今看来艺术感与卖座率双丰收的影片在各大院线上风起云涌,那真的或许是我们所拥有过的最好的电影时代了。

 

1
《神女》

1934  阮玲玉扬名之作


习惯了逼真音响声效的现代人恐怕无法想象看无声电影的感觉,尤其是在无声的影像世界里呈现十里洋场的旧上海。灯红酒绿下的民不聊生,白天她是一位圣洁的母亲;夜幕降临,她是烟花女子。在当时被冠以20世纪上海滩第一位“骨感美人”的阮玲玉在影片中生动塑造了年轻妓女阮嫂的形象。这是1934年吴永刚编导的中国无声电影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神女》。


2
《新女性》

1934 最早的被抵制影片


一部描写新女性的电影,影片取材于1934年2月自杀的电影女演员艾霞的一生经历。艾霞曾加入田汉创办的“南国社”,投身电影界后参加了《脂粉市场》、《春蚕》、《丰年》等影片的拍摄。与当时其他女星不同的是,这位多才多艺的女演员经常在报刊上发表小说、诗歌、随感等各类作品,享有“作家明星”之誉。1933年她主演了自己编剧的影片《现代一女性》,遭到社会言论尤其是黄色小报记者的攻击,加之爱情被骗及对现实失望,于1934年春节吞烟土自尽,临终前她还写了一首小诗:“今天又给我一个教训,到处全是欺骗,我现在抛弃一切,报恩我的良心”。


影片于1935年春节上映后遭到当时上海市新闻记者工会的抗议。尽管蔡楚生严词拒绝修改,但联华公司老板迫于压力,还是不得不删剪影片并公开道歉。制造了轰动一时的“《新女性》事件”。1935年阮玲玉的葬礼上,灵堂里摆设的阮玲玉的临终照片便是那张她在《新女性》里反复出现的剧照。


3
《夜半歌声》

1937 吓死人不偿命


1937年的《夜半歌声》创作灵感源自西方的《歌声魅影》,导演马徐维邦,本姓徐,后来入赘马家,所以叫马徐维邦。他导和演都在行,是中国恐怖电影的拓荒者,在当时的上海有“东方郎却乃”之称。本来宋丹平的角色开始决定由导演自己来完成,几场戏后效果不佳才换成了金山。


“我宋丹萍的身体,不只属于晓霞,还是你们大家的啊!”在一个革命豪情万丈高的年代,再凄美的爱情故事也难免打上赤色的时代烙印,在今天看来颇为可笑。


《夜半歌声》是中国第一部有影响力的恐怖片,戏里戏外皆如是。当时为配合影片上映,电影公司在新世界与国际饭店间悬挂了一幅八层楼高的海报,没过多久海报的下角就裂开了。当风吹来时,海报上持烛的老太给人一种前后摇动、烛光忽明忽暗的恐惧感。当时有母子二人路过于此地,被这场景吓得昏死在地。


4
《马路天使》

1937  四马路的小情小爱


由田汉作词、贺绿汀作曲的《四季歌》已成为永恒的经典,也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17 岁的周璇娇羞地演唱的《四季歌》,生动地见证卖唱女(周璇饰)与鼓手(赵丹饰)隔窗相见的爱情。三四十年代上海滩五大歌后之首的周璇和英俊小生赵丹凭此片一举成名。作为海派城市生活的经典写照的《马路天使》是一幅展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众生图,与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那种略带温湿的小资气息的上海滩印象截然不同,当年为了生动再现海派风情,本片导演袁牧之曾多次亲临到上海八仙桥、四马路一带的茶馆、澡堂、妓院去“体验生活”,最终完成了这部影片的创作。影片于1937年7月公映,在当时就被誉为“中国影坛上开放的一朵奇葩”。抗战胜利后,当赵丹再次与周璇相遇,问起所拍的电影,周璇不无感伤地说:“不要提了,我这一生只有一部《马路天使》。”


5
《十字街头》

1937 吻戏总动员


爱情是电影永远的主题。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爱情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是导演的宠儿。《十字街头》中赵丹饰演的老赵和白杨饰演的杨芝瑛坠入爱河的场景对当时的年轻人充满了刺激,一大原因就是片中不断出现的吻戏,这些情欲感十足的镜头,解放后在中国的银幕上绝迹了近40年。


虽然早在1922年的《劳工之爱情》中就有了求爱的噱头,但《十字街头》主人公的接吻戏依旧让电影院里的观众大开眼界。从此看电影成了都市恋爱最浪漫最时尚的标志,在这里他们获得了人间天堂般的幸福感。


赵丹和白杨的名字,因为历史的原因,总是联系在一起。60多年过去了,白杨之女与赵丹之子携手,继续着《新十字街头》中的旧情拍摄了《新十字街头》,由白杨之女蒋晓真任编剧、导演,赵丹之子赵劲为男主演,演绎了父辈们的“现代篇”。影片中,不断出现黑白影片《十字街头》的画面,与现代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延续出当今社会一段浪漫、有趣的爱情故事。


6
《三毛流浪记》

1949 大明星给小瘪三配戏

回顾中国电影百年历史,留给数代少年儿童的深刻记忆大概就是头上只长三根头发的流浪小孩儿了“三毛”了吧。影片《三毛流浪记》创造了一个空前的纪录,那就是中国电影史上惟一一次众星捧月的盛况,三毛只是一个小孩,却召集来上海几乎所有的电影明星,赵丹、黄宗英、朱琳等明星都来帮忙跑龙套。这个群星璀璨的盛况出现在影片三毛养父母为他开生日party的场景。三毛的扮演者王龙基的父亲,中国早期的电影配乐大师王云阶也倾情加盟,他不仅给电影作曲,还在片中饰演了一位钢琴师。


1949年,上海解放了,夏衍建议把这部影片拿出来,补拍了一个欢庆解放的场面作为影片结尾,加上一个光明的尾巴。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影片就红遍了全国,大家被“三毛”这个流浪小孩的故事迷住了。


7
《乌鸦与麻雀》

1949 里弄奏鸣曲


弄者,建筑物间所夹小路也;里者,居也。弄堂是海派特色建筑之一,也是老上海特有的景观。150多年历史的上海弄堂,连接着老上海昔日的风情,石库门的房子是老上海城市的文化地标。那是一种多户住一门的住宅,构成了私密空间与公共空家相错的里弄社区。《乌鸦与麻雀》的故事便发生在上海某一弄堂的一栋房子里。影片以房东侯义伯为代表的“乌鸦”世界和以小商贩肖老板、老校对孔有文、教书先生华洁之为代表的“麻雀”世界的对立,勾勒出当时上海乃至中国社会的生存风貌,构成一幅生动鲜活的浮世绘。本片是郑君里独立执导的第一部影片,也是赵丹、黄宗英伉俪在银幕上的第一次合作。


8
《一江春水向东流》

1947 旧上海最卖座电影


融合了经典大片所具备的一切成功元素:宏大的历史背景,曲折的人物命运,深刻的人性洞悉,严密的叙事结构,强大的演员阵容……影片连映3个多月,创下当时国产片的最高上座纪录。观众的人数达70多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4.39%,即使当年的好莱坞大片《出水芙蓉》也无法与之比肩的。这部不同反响之作就是蔡楚生、郑君里1947年执导的《一江春水向东流》。


当张忠良、素芬、王丽珍、何文艳齐聚舞会时,三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故事就这样达到了高潮,素芬这位隐忍的弱女子,刹那间赚足了观众的泪水,汇聚成一江春水,诉说着一个亘古的故事“痴情女子负心汉”。上海缔结了素芬和忠良的纯真爱情,但金钱、权力永远比爱情实在,那条曾代表夫妻思念的江水,竟成了素芬最后的归宿……试想,那样的年代怎么可能出现秦香莲式的结尾?


9
《万家灯火》

1948 与政治无关


有情之人心中有爱,生活就有阳光,即使在阴霾的日子里,他们也能温暖彼此。1948年,由沈浮导演的《万家灯火》在上海公映。影片是解放前夕在国统区上海拍摄的,讲述的是在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即将来临之际,上海千家万户中最普通的三口之家的故事,最生活化的悲与欢。片中有平地而起的波澜,也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既有剧中人和观众会心的欢笑,也有真情实意的泪水。一面抚平昨日的创伤,一面直视今日的困境。解放后自杀的上官云珠在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演绎的进步电影,可曾想过自己的真实的结局?在电影《万家灯火》里她坚毅刚强,具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勤劳善良,持家有方,相夫教子,但又并非三从四德的旧女性,也不是忍辱负重的“大地之母”,她还有现代女性能干利落,善于应酬的一面。


Bouns:《花团锦簇》

遥远的将来 上海明星的甜蜜生活


2004年的时候,为了纪念中国电影100周年,上影集团曾经筹划过一部名为《花团锦簇》的影片,百年中国电影历史,追根溯源都发端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明星辈出、人才鼎盛、佳片不断的上海。说起30年代上海女明星相当多,除了阮玲玉,还有影坛四大名旦胡蝶、陈燕燕、袁美云、陈云裳,还有周璇、王人美、白杨、黎莉莉……“她们每个人都是一朵花,有盛开的灿烂,也有凋落的凄凉”。影片将各路巨星的生活一网打尽。从胡蝶、阮玲玉到周璇、张织云,很像平和版费理尼的《甜蜜生活》。整部电影一派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美女云集的影片,当初透露出选角标准也是如此之苛刻:175公分的身高,腿长42英寸(约1.0668米)。


可惜的是,这部由曾志伟担任监制的影片,最终却不了了之,不晓得我们是不是能在150周年的时候,看到这部影片成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