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英雄:“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为啥名言比自己更著名!

 dawn的图书馆 2017-11-11

中华英雄:“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为啥名言比自己更著名!

汉代将军狩猎图

陈汤出生贫寒,此人很有才,却不被乡里看重,幸好在汉朝首都长安求官期间,受到富平侯张勃赏识,举荐给汉元帝,可惜因为没有为去世的父亲奔丧而被捕入狱(百善孝为先),还连累了张勃。之后,他又被人举荐,出任郎官,出身卑贱如自己者,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就是到边塞建功立业,因此陈汤多次主动请求出使外国,几年后,终于被派任西域都护府副校尉,与甘延寿出使西域

当时是什么情况呢?

公元前53年,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的相互攻伐,为南北匈奴,两人都把儿子送去汉朝作人质以示臣服。大汉玩平衡策略,偏向于拥护比较弱的呼韩邪单于(即四大美女王昭君嫁的),而郅支单于以为西汉拥护呼韩邪单于而非他,就对西汉怀恨在心,竟然出尔反尔,杀害了护送质子回匈奴的大汉使者谷吉,并远遁到西域康居国。

由于占着地理上的距离优势(康居同汉朝远隔万里),以及匈奴游牧民族的高速机动性,用著名汉臣晁错的话形容匈奴的话:就是“风雨罢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北匈奴三番四次戏耍侮辱前来索取谷吉尸体的使者。郅支远遁康居后,汉朝边境虽无烽火之灾,但从汉宣帝以来确立的西域秩序开始面临挑战。北匈奴郅支单于部一度联合康居击败大宛、乌孙等国,强迫四方各族进贡,威震西域,一度领导了匈奴的短暂复兴,成为西域一大威胁。

中华英雄:“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为啥名言比自己更著名!

中华英雄:“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为啥名言比自己更著名!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战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

终于他惹到了汉朝。结果是什么呢?

到达目的地后,甘、陈两人收到情报:郅支单于已经在康居站稳脚跟,且因驱逐乌孙之功,日渐骄横、气焰愈发嚣张,寻茬怒杀康居国王女儿及贵臣、人民几百人。又强迫康居国人为他修筑单于城。

公元前36年冬,陈汤趁甘延寿卧病,“”独矫制发城郭诸国兵、车师戊己校尉屯田使士”,西域15国一听说要讨伐郅支,纷纷派兵前来助战,加上汉朝屯田之兵,共计4万多人,准备分成六队分别从大宛和康居远征郅支单于,此时卧病在床的甘延寿得知陈汤瞒着自己已经集结部队,吓到从病床上“惊起”,但此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最终被陈说服。

在康居向导的指引下,汉军骑兵,兵如天降在单于城,一天一夜就攻破了。公元前35年正月,郅支单于的人头被快马送至汉朝首都长安,随之而去的还有甘延寿、陈汤给汉元帝发去的那封著名奏疏。

中华英雄:“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为啥名言比自己更著名!

大汉骑兵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于一,昔有唐、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书》

这句话出自西汉名将陈汤给汉元帝的上书,是表明击退北匈奴郅支单于的功绩

重点来了,敲桌子!这里是重点:

这句话是诛杀完再说的而不是诛杀前所说!当时说的绝不是大话。

陈汤为西汉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由于从小穷怕了,极其爱财,最终也因贪污罪多次被弹劾,几次被降罪,甚至被免职下狱,最终没能名流千古。

题外故事:匈奴军中竟出现罗马远征军“消失的军团“”

据中国的史书记载,陈汤当年在攻打康居的郅支城时,他看到了一支组成“夹门鱼鳞阵”的步兵。而这种防御方式以及步兵阵法,都是当时罗马帝国所特有的,原来公元前53年,罗马东征军入侵安息(伊朗一带),在卡尔来遭围歼,突围出来的约6000余人,回国无路栖身深山,寻机东移,越安息东界,流徙西域,经多年辗转,其中一部归康居。汉初元五年,康居将这支异军借给西移的匈奴郅支单于,以胁邻国。因此可以推断这些士兵应该就是那六千罗马远征军的残余。这些人最后投降陈汤,被安排在现在的甘肃,一个叫做骊靬城的地方。电影《天将雄师》的灵感正是来源于这个'消失的军团'的神秘传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