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分钟读懂东汉,电视剧再也骗不了你!

 龙叔文馆 2017-11-11

完整的东汉,是从公元25年刘秀称帝开始,到公元220年汉献帝禅让给曹丕结束,共195年。关于强大的西汉如何被王莽“败”掉,刘秀如何白手起家统一天下(37年)的事情,详见“15分钟读懂东汉开国”。这两个'大神'的真面目,本文就不再撕了。

东汉以后,中国从大统一走向了长达300年的大分裂。对于有统一情结的中国人而言,如此漫长的大分裂是一次”刻骨铭心“的痛,经常会有意无意地忽略或逃避。东汉是大分裂的前夕,了解这段历史,有助于看清这道“深深伤痕”的背后。

1、50年,不是“中兴”的中兴(37年——88年)

刘秀经过10多年战争,重新统一了中国。但付出的代价是惨痛的,国家的人口减少了80%!重新安稳下来后,刘秀把全部心思放在国内的恢复和发展上,他不去干涉分裂中的匈奴,也不愿意接手西域。自己人还吃不饱饭,哪有闲心管别人呢?刘秀非常勤奋,日夜会见朝臣和儒生,并留下了一个成语:乐此不疲。

令人惊诧的是,善于征战的刘秀,竟然真的能收起“杀气”。他对武将功臣的”容忍度“很高,不但大量赏赐,即便犯法了,也不予严惩。他更换了皇后(41年废郭圣通皇后,改立阴丽华为后)、也换了太子(43年立阴丽华的儿子为太子),但即便是这么大的政治事件,也没有演变成“流血事件”。刘秀掌控局面的能力,真的是非同一般。

然而,他对文官的要求却极其严厉,几乎不容有过错。在刘秀统治的时期,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刘秀死后(57年),谥号为光武,因此这段时期被称为光武中兴。其实,东汉是一个新王朝,并不是西汉的延续,称为“中兴”不太恰当。还有人将西汉、东汉合称为汉朝,以显得强大,其实有点“打肿脸充胖子”的味道。

刘秀之后的两个皇帝是汉明帝(至75年)、汉章帝(至88年)。这两个人基本延续了刘秀修养生息的政策,勤奋而又严厉,人口继续增长,经济继续发展,历史上称为“明章之治”。在这期间,佛教开始传入中国,这个未来将对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宗教,这时还处于水土不服的阶段。另外,投笔从戎的班超率领36人,开始远征西域。

公元88年,年仅31岁的汉章帝中年早逝。没想到的是,他的这一死,东汉从此陷入了一个怪圈:①皇帝中年早逝,②新皇帝年幼,③太后临朝,④外戚掌权,⑤新皇帝长大后,利用宦官重新夺权。

在这个怪圈里,其实是太后和皇帝之间的权力交替。外戚是太后依赖的力量,宦官是皇帝依赖的力量。皇帝中年早逝、太子年幼,是这个怪圈的直接原因。按说应该很容易”破“,可是100多年里,竟没有一个皇帝活过35岁。这算是东汉的一个大谜团吧!直到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才终于打破怪圈,只可惜此时东汉已经灭亡了。

2、70年,太后的轮流表演(89年——159年)

在汉章帝死后的70年里,这个怪圈循环了4次:1、窦太后(窦宪)、汉和帝;2、邓太后、汉安帝;3、阎太后、汉顺帝;4、梁太后(梁冀)、汉桓帝。如果谁想拍太后的后宫戏,东汉一定是个不错的选择。

窦太后很嚣张。汉章帝刚死,她就频繁会见亲王。她的哥哥窦宪,当众刺杀了亲王,被罚领兵征讨匈奴,戴罪立功。窦宪获得大胜,彻底击溃了为患数百年的匈奴!几年后(92年),汉和帝联合宦官围杀窦宪,夺回大权。在汉和帝时期,东汉国力达到极盛,称为“永元之隆”。106年,汉和帝驾崩。在这前一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被后人称为“四大发明”之一。

邓太后则很低调。她很勤俭、喜好儒学,约束自家亲戚,颇受好评。不幸的是,她遇上了水旱十年的大灾难,和长达10年的西北羌乱。公元121年,临朝16年的邓太后去世,汉安帝得以亲政。汉安帝一上台,便毫不留情地把邓氏家族扫除一空,宦官蔡伦也被赐死。4年后(125年),汉安帝在巡视途中去世。

阎太后很狡猾。她连忙赶回京城,安排好继位的小皇帝,才发布汉安帝的死讯。可是不到半年,小皇帝就去世了。原来侍奉汉安帝的19名宦官,发动政变,消灭了阎氏,扶持废太子为皇帝,就是汉顺帝。19年后(144年),30岁的汉顺帝同样也中年早逝。

梁太后有个好帮手,就是她的哥哥梁冀。他们先后扶持了两个小皇帝,不久都死了。在连续3年里,竟死3个皇帝,也算是一件奇闻。随后,梁冀再扶持了汉桓帝(146年),并把最小的妹妹嫁给他。等到梁太后和梁皇后去世后,汉桓帝与宦官在厕所密谋(159年),将梁冀的势力一网打尽,几百名官员遭到牵连,或被杀头,或被免官,朝廷都为之一空。

在这4轮循环中,宦官给予了皇帝极大的支持。有些宦官立了大功,得到皇帝的重用,渐渐参与朝政。尤其在梁冀死后,朝廷官职的空缺,被一大批宦官的亲戚、养子给占据了,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

3、30年,宦官的兴亡(159年——189年)

宦官势力的兴起,遭到了儒家士族的强烈反对。这时每年的太学生达3万人,在察举制度下,世家望族互相推荐,普通儒生当官的机会很小。如今又多了个宦官势力,机会更加渺茫,于是对宦官非常怨恨。

大部分儒生空有平天下的儒家理想,却没有机会当官实践,便只好对官员和朝政指手画脚,发表评论,称为“清议”。而且,儒生们抱团取暖,互相帮扶,攻击对手,形成党派。公元166年,发生了第一次党锢之祸,有上百名儒生被捕入狱,得到释放后,也被禁锢终身,再也不许当官。

公元168年,汉桓帝去世,汉灵帝继位。窦太后的父亲窦武与太傅陈蕃合谋,想一举除掉全部宦官。不料消息走漏,宦官先下手为强,铲除了窦武和陈蕃的势力,并引发了规模更大的第二次党锢之祸。这次政变,当是怪圈的第5次循环。此后,宦官更为专权,便有了臭名昭著的十常侍。

公元184年,信奉道教的教徒,发动了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天下大乱。黄巾起义是一次宗教气息非常浓的革命,而不是单纯的农民起义。为了对付起义军,汉灵帝把权力下放,设立了同时拥有军政大权的州牧。州牧便成了地方上的“皇帝”,这为三国时期的群雄割据埋下了祸根!

5年后(189年),33岁的汉灵帝继续中年早逝。何太后的哥哥何进,联合“四世三公”的袁绍等人,也想要除掉宦官。这次也被宦官察觉,先下手杀了何进。与上次不同的是,袁绍等人手里有兵。袁绍竟率军攻入皇宫,血腥地杀死了所有宦官。这是怪圈的第6次循环!

4、30年,名存实亡的傀儡(189年——220年)

然而,这次政变使得董卓带兵进入了洛阳。为了更好地控制皇帝,董卓竟然废掉皇帝,另立汉献帝。袁绍、袁术、曹操等人逃出洛阳,组织了声势浩大的讨伐董卓的联军。董卓便毁掉洛阳,逼汉献帝迁都西安。从此,各州郡纷纷脱离中央,成为割据势力,东汉皇帝的权威从此荡然无存。

董卓被吕布杀死后,长安也陷入了战乱。汉献帝和百官历经千辛万苦,如同难民一般逃回洛阳,他们住在破房子里,连饭也吃不饱。不久,这个可怜的少年皇帝被曹操接到许都(196年),这才解决了吃饭的问题。此后,曹操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汉献帝当了20多年的傀儡皇帝,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逼他禅让,东汉灭亡。14年后,汉献帝去世,享年53岁,他终于走出了东汉皇帝中年早逝的怪圈,只是为时已晚。

东汉灭亡的原因,一般会归罪于宦官专权。然而一件事实摆在眼前,无法回避:袁绍已经杀绝了宦官,混乱的大分裂却才刚刚开始。如果宦官是混乱的根本原因,那么在他们死绝后,事情应该开始好转才对啊!可见,宦官不是根本原因,他们只是背了黑锅!

从东汉开始,宦官全是阉人,要么是受了宫刑的官员,要么是贫苦人家主动入宫的。能够当权的宦官,理应能够识字,也受过儒家教育的熏陶。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历经过人生艰难的宦官与高高在上、关系复杂的世家望族相比,宦官未必一无是处吧?东汉的官员全都是“清一色”的儒家,让宦官参政未尝不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而且,宦官终究是少数,大部分官员依然是世家望族,是儒家的士族。袁绍血洗京城的宦官后,宦官势力并没有能力反扑。可见宦官的势力,只是一小撮人而已。假如东汉的灭亡,理应由全部东汉官员负责,有什么充足理由把罪责全部推给宦官,而作为主体的儒家士族却毫无干系呢?

这就是东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