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接经 《内经·海论》中叙述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络分布周身各处,上悬贯于脑,内联于脏腑,畅气血往来,各经保持相对的平衡,自然无病。经络不平衡,人就会生病,经过针灸多次而不效的疾病,可用大接经的针刺方法。 具体做法是,只用1根1寸长的28号针,每次只针1侧,针刺十二经的原穴和络穴,依照经络循行的顺序各穴只刺1下而不留针。每次只针1侧,下次针另1侧。共针 4次,久病则由原穴到络穴,新病则由络穴到原穴。 (一)由原穴到络穴 肺原太渊-大肠络偏历-胃原冲阳-脾络公孙-心原神门-小肠络支正-膀胱原京骨-肾络大钟-心包络大陵-三焦络外关+胆原丘墟-肝络蠡沟。 太渊 偏历 冲阳 公孙 神门 支正 京骨 大钟 大陵 外关 丘墟 蠡沟 (二)由络穴到原穴 肺络列缺-大肠原合谷-胃络丰隆,脾原太白-心络通里-小肠原腕骨-膀胱络飞扬-肾原太溪-心包络内关-三焦原阳池-胆络光明-肝原太冲 列缺 合谷 丰隆 太白 通里 腕骨 飞扬 太溪 内关 阳池 光明 太冲 病例举要: 刘 X男40 岁某设计院会计师 主诉:近 3个月来,四肢倦怠,饮食减少,睡眠不安,周身无力,大便秘,小便涩少,经治不愈,而且日渐加重。近来并出现早泄、遗精。 诊见:面色萎黄,精神不振,舌润无苔,神情寞落,六脉沉细,右关左尺,尤为明显。 辨证:四肢倦怠,饮食减少,脾胃两虚。睡眠不安,尿涩早泄,病原肝肾俱亏。宜用针刺补法。取神门以治心,太溪以补肾,是三里健胃,三阴交助脾。久治不效,脉更无神。改用大接经由原到络,由络到原各2次。逐渐好转,再针前述各穴5次,面色红润,精神旺盛,饮食增加,二便通畅,遗精、早泄消失,睡眠香甜,神完气足,而病痊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