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清照:我的盛名缘于我的痛

 黑猩猩表哥 2017-11-11



女作家NO.1


许多人问我,怎样进入古人的内心世界,连通他们的精神和现实。


古人已逝,要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确实很难,就像要进入一座工程浩大的古墓,仅寻找入口的过程,就让人绝望抓狂。


我会先搜集那些触手可及的资料(主要是百度和书籍),然后是冥想,试着去理解这个人。


理解是一个艰难但奇妙的过程,那些已逝去几百上千年的古人,他们真实地存在过,有的还是一种强大的存在。


但仅凭一些零落的文字,就想获得线索,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有些痴心妄想。


你谁啊?凭啥啊?


其实,有文字记录就足够,不必求多。


须知有的古人,一辈子在史书中就留下了一句话,99%的古人甚至一个字都没有。


这就是历史,残酷至极。消声和忽视与它如影随形。


既然决定读史,就要接受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古人的肉身消失,但精神永存。


我特别佩服《绝代双骄》里那位燕南天大侠——某位上古剑客将他的剑法藏在一首书法作品里,待有缘人破解。但年深日久,书法只剩最后一个字。


燕南天居然能通过那幅书法作品的最后一个字,推断出前几十个字的写法,从而悟出一套精妙的剑术。


读史,应该向燕南天学习,观一叶而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


如此,古人的快乐,痛苦,追求和不甘,像电影花絮一样展现。


当然,千人千面,还有一些零散的情绪也要考虑到,比如委屈、高傲、倔强、怯弱……


不得不承认,在李清照进入我的写作计划时,这个难度增大了。


搞得我有点心情沉重。


用今天的话说,她太悲摧了。


作为唯一能在中国文学史上占一席之地的女作家,“千古第一才女”,上面提到的那些情绪,在她身上都有所体现。


她的寂寞,是最深的那种寂寞;她的痛苦,是最疼的那种痛苦。


她仅凭一己之力,闯过了现实的枪林弹雨,在诗词中顽强地释放她的达观。


这么多年来,她以独步天下的作品和高贵的灵魂,收获“清粉”无数。


尤其是那首著名的《声声慢》,后世至少有36位顶尖文学评论家争相评点。


确实被这样一个才情非凡、内心强大的女人震撼到了。


在写作开始前,我要先表达我的敬意,向这位900年前的女词人。

 


她的家世


李清照是一个小镇姑娘。


她是个80后——1084年,她出生于北宋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明水镇的一个书香门第。


他的父亲名叫李格非,也是搞文学工作的,酷爱写诗,名气很大。


据说这位进士出身的作家曾做过礼部员外郎(七品官),巧合的是,同时期的著名书法家米芾也在这种处级干部岗位干过几年。


李格非同志曾写诗文四十五卷,但现在一篇也找不到了,不知道他的才华如何闪光。


他的朋友圈里有一个人,名叫苏东坡,两人经常有书信往来,惺惺相惜,切磋砥砺。


我们只能想象,能和苏东坡这样的大V以文缠绵,互敬互推,估计李格非的文采也很了得。


他的妻子姓王氏更有来头,祖上几代都是进士,祖父王准受封为汉国公,父亲王圭在宋神宗当最高领导时,曾出任中书省平章事、尚书左仆射,这两个职位都是执掌国家枢要的丞相。


不过那个时候官位高,并不代表富有,因为北宋的名号看起来吓人,其实只是一个局部政权,它的苟安以向北方狼族提供繁重的岁币为代价。


李格非夫妇最初就很清贫,郡守有意将李家列为扶贫对象,让格非兼任其它官职(宋代有这种兼职兼薪制度),结果被倔强的格非断然拒绝。


后来名气渐大,李家经济境况才有所好转。

 


也曾幸福


李格非一辈子最伟大的作品,是他生下了一个叫李清照的女儿。


李清照出生后,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她尤其爱看书(都是真正的名著和难以消化的古文,不象现在,看书很多时候就是看杂志)。


那些优秀传统和文化韵味,通过文字浸透了她的每一寸神经。


她像一滴露珠,澄澈、轻巧、透明。


她爱穿大袖衫襦,鹅黄衣裙,光芒眩目,充满魅惑。


秋风起时,瘦削的身体似乎也要起舞。


在父亲的指导下,她开始尝试写诗作词,初期作品,均为稚嫩之作。


李格非发现,清照这孩子对文字的敏感和把握特别强,有着惊人的想象力。


平淡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


18岁那年的冬天,桃花肆无忌惮地开放,她嫁给了21岁的金石家赵明诚。


婚姻是最高难度的爱情,但他们俩相见恨晚。


正确的人,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


有时候,她会以双手托腮,注视着赵明诚,那个给自己带来温暖的,曾经陌生的异性。


对上天赐予的这段感情,她很满意。


爱是种永久的信仰,令她忘了时间。


“为什么我们不早点认识呢?”她若有所思地问道。


“不能再早了,你这个贪心鬼,”他回答。


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杯盏。


……


金石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为前朝的铜器、碑石,特别是其上的文字铭刻及拓片广义上还包括竹简、甲骨、玉器、砖瓦、封泥、兵符、铭器等一般文物。


研究金石,需有多学科背景,如文字学、历史学、书法学、文学、图书学等。


李清照很爱自己的老公,慢慢地,她也爱上了金石。


她在《金石录后序》中记录,每当领了工资,夫妇二人就手牵手,到相国寺的市场买古玩,回家研究欣赏。


他们在阅读的时候还玩一种游戏,那种游戏在现代人求学期间并不陌生——抽查某句话的出处,精确到页码和行数,回答错了,要罚喝一杯茶。


他们的书房中,时而传来欢声笑语。


那时候,清照的词作,多写闺阁之怨或是对出行丈夫的思念。


有次赵明诚出差时间比较长,她娇嗔地写了一首《渔家傲》,“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话不予群花比”。


在这位中产阶级妇女写作的起步阶段,生活平静虚浮,这首诗多少显得有些无病呻吟,很难给人留下什么深刻印象。


婚后第五年,李清照随赵明诚搬家到青州,他们在那儿生活了整整20年。


她在日记中写道,世界上最永恒的幸福就是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每天过得平淡,自然。


其实这样过完一生,也不错。

 


国破家亡


1127年是一个多事之秋。


李清照人到中年(43岁),迎来了她人生的分野。


那一年金兵的铁蹄踏破青州,她的生活陷入流离。


金国大规模侵宋,是所有宋国百姓的恶梦,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概莫能外。


人命,在战争时期,就象拥有短暂生命的蜉蝣。


11273月,赵明诚的母亲在南京去世,他先行南下奔丧,清照暂时留在家中看管书籍和文物。


彼时,宋政权只剩下最后一口气——5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灭亡。


战争角力结束之后,版图失去平衡,金开始将战火烧到广袤的南方。


李清照家有大量书籍文物,装满了10多间屋子,金兵攻陷青州时,大部分被焚。


当年8月,李清照带着剩下的15车书籍文物,千里迢迢到南京投奔丈夫,辗转4个月才抵达目的地。


可惜团聚才一年半,赵明诚就在那个夏天病逝,当时清照46岁。


她不能接受那样的现实,一个活生生的人忽然消失。


对于世界来说,赵明诚是一个人;但对她来说,他是整个世界。


因思虑太深,她不欲独活。


她开始深居简出,有时候整天不说一句话。


书房里还有爱人的味道,挥之不去。


她开始写词,排遣自己的思念。


每当写完一首,她就觉得丈夫的样子明亮了几分。


文字,确实可以拯救人的灵魂。


全世界我都可以忘记,只是不愿失去你的消息,我会带着回忆爱你,傻傻爱你。


……


她的人生苦旅刚刚开始。


金兵继续入侵浙东、浙西,清照安葬好丈夫,追随流亡中的朝廷,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


她从南京出逃,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后漂泊在海上,又从海上回到温州。


从逃亡路线看,她一直追随着皇帝赵构。


她想,保全手中这些文物的最佳方法,就是尽数捐献给国家。


但是赵构逃跑的速度实在太快,她一直没追上。


她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她和丈夫一生的心血,苦苦地坚持。


丈夫临终前说过,这些文物是舍命也不能丢的。


11313月,在浙江绍兴地一户姓钟的人家,当年与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共五大箱文物被贼人破墙盗走,令她饱受打击。

(下集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