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飞哥谈影#站在国展现场(二)参与国展,这些错误不能犯!

 外双楠 2017-11-12

 

首先说明,有两种问题今天我不打算仔细谈。一是“水平低”,国展20万幅照片,其中对焦不实颜色跑偏水平线不直的不在少数,这种情况实在没什么可说的,直接回家练技术去。二是“硬违规”,这次多达39件拟入选作品被取消了资格,印象里是史上第一严格。有些作者启事上写着不让干什么偏要干什么,不守规矩自然受罚。这里面的道理小孩子都懂,咱们也不必讨论。

 

飞哥要说的是,有些影友明明具备了一定技术能力,可是拿不到理想的成绩。这里面的错误,才是让人痛惜,也需要大家引以为戒的。

 

错误之一:混乱

 

说起来有点伤感情了,很多影友拍了半辈子,基本概念还是混乱的。放在国展舞台上,最显著的一点就是,不知道“纪录类”和“艺术类”是怎么划分的。评选时飞哥抢在评委进场之前,先在现场看了一遍片子,一圈走下来心都凉了——这里面明明有好多就是投错类了啊(我说见到无数“哭笑不得”的错误,主要说的就是这一种)!

 

查一查国展征稿启事,启事对于类别的释义是这样的:

纪录摄影是指以客观记录的方式关注人类社会生活、自然生态环境及民俗风情等各类题材的摄影作品。


艺术摄影是指为表达审美意趣、倾诉主观情感而创作的摄影作品。


商业摄影是指以商品、服务理念或消费方式为创作主体的摄影作品。

 

按说这两个释义理解上没什么难度吧?有难度也可以找专家咨询对不对?可就是有可爱的影友一定要采用非常搞笑的方式投稿——

 

Ps的我就投艺术,没Ps的我就投纪录,Ps的担心艺术类片子多,我还投商业!

 

说不定这么投完,影友还自以为得计,沾沾自喜呢。飞哥给您说个心里话,这叫找死

 

上一篇我们讲了,每个类别要求是不一样的。纪录要信息含量,艺术要作者主观表达,商业要市场应用。投错了类,相当于刘翔去比游泳、姚明去比举重、飞哥去比头发……其实有些片子当真是不错的,放在“自己”那一类里未必不能博一个名次。但是投错类,那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面对用心创作闭着眼瞎投的作者,你是又同情他,又想把他揪起来臭骂一顿)。

 

这是一个正面例子,《独生子》,“壹课”影友张审军作品。本作拍摄技巧平铺直叙豪不出奇,“艺术性”委实不强。但作者截取了独生子女肩负重任的典型瞬间,生动展示了当今社会老龄化问题,作为纪录类作品可以获得好评(遗憾的是,作者告诉我由于她拍摄的时间是在2015年之前,本作最终未能入选。对于国展严格执行规则我衷心拥护,但本作单就水平足以作为影友的榜样,所以飞哥仍然执拗的将其作为一个正面例子提出)。

 

错误之二:模仿

 

评选现场转一圈,还有一个突出的感觉,太多参评作品“似曾相识”。很多作者在创作的时候,明显就是“比着”现成的优秀作品进行模仿。从“盗版亚当斯”、“盗版韦斯顿”到“盗版陈长芬”、“盗版于云天”,再到“盗版我们县里某某老法师”,这次飞哥是看饱了。可盗版就是盗版,还真能拿出来当正版用不成?

 

学习优秀作品是应该的,但是“正路子”是研究人家的思路,而不是照搬人家的形式。咱们都明白,一定的形式是为相应的主题服务的,脱离开内容的形式并没有什么生命力,如果不理解既有佳作的主题和呈现思路,照搬形式,那就相当于丑女学着美女摆POSE——东施效颦,这个,你们懂吧?特别是形式上走“创意”一路的作品,“创意”这东西本身是“见光死”,只有第一次用才能吸引人,第二个用的人就是蠢材。有些影友居然一板一眼的照搬前人视觉创意,这真是不把艺术创作的“个性”要求当回事啊!


对了,还有对新技术新器材的应用,也有不少作者是“互相比着来”的,坚决做到了“别人怎么拍我也怎么拍”。比如这次无人机的片子,99%都是一个路子,说句不怕得罪人的话,我不知道评委什么态度,我是真真儿的看“顶住”了(“顶住”是北京方言,大家设想一下吃多了顶在胃里那种上不去下不来的感觉。好吧,我其实就是不好意思用“恶心”这词)。

 

飞哥最不能容忍的是,还有一类作品(这样的情况可不是一两张),无论是内容构图还是光影色彩,越看越眼熟,熟的叫人心里不踏实。灵机一动翻阅往年的国展作品集,居然找到一张一模一样的——原来这位作者看着人家的作品好,学着人家一模一样又拍了一张!他要是不淘汰,那就是天理不容啦!

 

这还是一个正面例子,《乡村瑜伽》(组照之一),赵占南(“壹课”影友)作品。据我所知作者接触这个主题的时间并不长,坦白说挖掘还不够深入。但是其反应的内容别具一格,个性非常突出,在评选现场是一件很“亮眼”的作品。

 

错误之三  肤浅

 

读图如对谈,参加评审就是拿着作品和评委聊天,想要人家和你多聊,就得努力当个有意思的人。可是咱们影友的片子,有时候是真的“没意思”。纪录类好歹有“客观记录”的一面,还能用内容加一加分。艺术类更多是作者的自我表达,主观层面如果空洞,那真是多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

 

怎么让自己的作品“有意思”,光靠形式感肯定不行。很多艺术类的作者,飞哥感觉他们把“艺术”简化成了“美”,把“美”简化成了“形式上的美”,作品的主题就是“你看这个线条多漂亮”、“你看这个色彩多漂亮”、“你看这个光影多漂亮”……讲真,还不说评委都是多高水平的专家,就说飞哥这样在行内混了十几年的“老干家儿”,什么线条我没见过?什么色彩我没见过??什么光影我没见过???拿这个给我看,我怎么可能给你好评????

 

艺术摄影,同样(其实是更加)需要主题、思想、情绪和感受,而不能仅仅是视觉元素的摆布。很多作者悟不到这一层,拿出了美而空洞的作品,那就叫“没意思”,漂亮也不会有好成绩。

  

好了,说完三个错误,我们总结一下错误的根源。

 

三个字:不用心

 

讲真,了解征稿类别的基本概念(包括哪些违规的作者了解征稿的技术规范)能有多麻烦,大不了是把征稿启事细读两遍,说出大天来一个小时够了吧?一个小时不够两个小时够了吧?拉开架势投一回国展,您拿不出两个小时来?逗我玩呢吧?!

 

回到创作上来,十万件投稿,满编才能出420件入选(实践当中还不到),这种千军万马沙里澄金的打法,没个性、没主题,您拿模仿别人的片子就敢投、就敢说我有信心冲击那个0.4%?

 

影友当中始终有一种“快乐摄影”的论调,所谓“我拍摄、我快乐;好不好,不重要”。飞哥不否认我很反感这种论调(如果大家同意,下礼拜咱们就聊这个事情),所谓“快乐摄影”的本质无非就是“不用心摄影”、“不动脑摄影”。——但是,如果人家没有企图心,就愿意追求不用心不动脑的这点快乐,我还真不好多说什么。

 

问题是:您不是已经投国展了吗?

 

我们不否认,一流的高手大腕(能竞争金像奖那个级别的)基本上不会投国展了。但是对于一般的“摄影人”来说,国展是摄影生涯所能经历的水平最高、回报最大、竞争最残酷的一次竞技。如果说平时在网上晒晒图、参加参加小活动只能算是闹着玩,那国展,就是一个刀刀见血的战场。

 

参加国展,就要把平时鼓捣“快乐摄影”那种稀汤寡水吊儿郎当松松垮垮的劲头收起来,打起精神头来——不然,就索性别来了,又花精力又花时间,只能毫无竞争力的给人家垫马蹄子当分母,这不是有病吗?


说到这一步,要让自己在国展,或者说在任何摄影活动,或者说在摄影世界里走的远一点,真正“不能犯”的错误究竟是哪个?我是不是说清楚了?

 

好啦,今天就是这样。今天说的有点儿“狠”。国展这次的参赛作者,我印象里是18000人,最后能入选的作者,撑死了300多,余下那一万七千多都算是“输了”。我的文字被他们看到,心里大约是不舒服。但是能忍住不舒服看到底的,我保证,能有收获。


继续推送飞哥和朋友们一起操办的摄影界良心公益课堂——壹课公益课堂!

 

如果您是第一次看到飞哥的文章,下面这些应该也不容错过吧?

 #飞哥谈影#站在国展现场(一)评委眼里,什么才是好照片?

#飞哥谈影#聊聊摄影界的一桩“公案”

#飞哥谈影#为什么是纪实摄影?

#飞哥谈影#80分变成30分,照片里就少了一件东西!

#飞哥谈影#假作真时……还是假的!说说“摆拍”那点事

#飞哥谈影#创意这件事有多重要——怎么不拍无聊的好照片

#飞哥谈影#画面有个人,你就敢叫“人文”?

#飞哥谈影#“视觉冲击力”究竟是个什么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