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非鱼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仙熊 2017-11-12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这是一种味道鲜美的鱼,为拉动多国经济发展、改善民众营养结构而无怨无悔地贡献生命;这是一种舐犊情深的鱼,为呵护下一代甚至到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程度;这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鱼,强势到让远亲近邻难有立足之地。它把诱人的经济效益和环境负面影响集于一身,它就是餐桌上备受青睐的罗非鱼。殊不知,这种鲜嫩可口的盘中美食,正式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三批)》的世界百大入侵物种之一。广泛分布于现在的塞内加尔、冈比亚、尼日尔、乍得等国,它能够离开原产地非洲老家旅居世界各地,人类的引进是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原因让人们如此喜爱它呢?
  以嘴孵卵 几世同“塘”
  罗非鱼又称“福寿鱼”,是中小型热带鱼,它的外形大小与鲫鱼相似,但鳍条多荆,又像鳜鱼。它们在低盐度海水和淡水中皆可生存。2008年的统计资料显示,罗非鱼种类多达百种,已经扩散到全球85个国家和地区。追溯起来,非洲的尼罗河流域是它们共同的故乡,从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约始于3500年前)流传下来的象形文字里,人们仍然可以清晰地辨识出这种鱼的外形,这也说明罗非鱼3000多年来外形变化不大。
  罗非鱼食性杂,水中各种植物和藻类吃嘛嘛香,生长迅速,6个月即达到性成熟。这些鱼对环境适应性广,在水温变冷时,它们会潜入深水中藏匿起来,水温转暖后又迅速回到浅水处觅食。它们产卵周期短,产卵量高达1000多颗。有趣的是,雌鱼会将受精卵“一口闷”,在嘴里完成孵化过程,有效避免了鱼卵被天敌吃掉和遭遇环境灾害的风险。四五天后小鱼孵出来,直到身上的卵黄囊消失并具备一定独立生存的能力时,才和母亲道别。高产卵量和初生时期的尽心呵护,赋予了罗非鱼超强的繁殖力和成活率。罗非鱼一年能繁殖好几代,有时候呈现几世同“塘”的局面。
  优秀“蛋白质补充剂”
  用罗非鱼做菜有多种花样,红烧、清蒸、水煮皆可。它们生长快、肉多刺少、肉质好、味道鲜,有“水中鸡肉”的美誉,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和丰富的蛋白质,可谓“天赐良鱼”。基于罗非鱼这些突出的优点,为了解决不少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蛋白质缺乏问题,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世界范围内积极推广罗非鱼养殖,使其成为改善第三世界国家蛋白质结构的肉食鱼种。罗非鱼借着这股东风被引入许多国家。印度的摩达杜古·古普塔博士,因研究推广低成本的罗非鱼养殖技术,还获得了2005年的世界粮食奖。
  罗非鱼在当下的国际水产贸易中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消费量持续增长。在全球性的罗非鱼养殖热潮中,中国的产量近年来连拔头筹,2014年估计产量为150多万吨,约占世界罗非鱼产量的四成。全国养殖范围甚广,除上海、青海、宁夏3省(区、市)无罗非鱼产量记录外,其他地区(包括台湾)均有罗非鱼养殖业。
  从非洲最大湖泊维多利亚湖捕来的罗非鱼
  罗非鱼虽然种类繁多,但跻身重要养殖对象的仅有数种,国内常见的主要是3种。其一是莫桑比克罗非鱼,原产地莫桑比克,上世纪50年代从泰国和越南引进我国广东,体型小、不抗低温,推广受到制约,如今只用作杂交母本;其二是尼罗罗非鱼,原产地在非洲坦葛尼喀湖,1978年被引入国内,因生长快、产肉多,成为联合国力荐的养殖品种;其三是奥利亚罗非鱼,1981年从台湾引进大陆,因为耐寒、耐盐、耐低氧等特性在国内得到推广。
  如果说罗非鱼仅凭“以身饲人”而广受欢迎,是不全面的。下面介绍的事迹,可以供读者了解罗非鱼“低调做鱼,高调做事”的风格。
  爱吃孑孓 控制疟疾
  水生杂草是一种令人头疼的植物群落,不过,这些水藻、浮游植物却很对罗非鱼的胃口。在美国,池塘放养罗非鱼是清理水生杂草的方式之一。原来杂草丛生的池塘,放养之后,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非洲是疟疾的重灾区,蚊虫叮咬是疟疾传播的主要途径。能够吃蚊子幼虫孑孓的罗非鱼,也成为科学界开展生物防治的尝试方向。2007年发表在英国《BMC公共健康》杂志上的文章,介绍了在肯尼亚池塘开展的罗非鱼控制疟疾试验,结论认为尼罗罗非鱼通过直接捕食,能够显著降低水中蚊子幼虫的密度。但世卫组织专家指出,用罗非鱼控制疟疾有一定局限性,因为蚊子幼虫生长的水域范围很大,许多小坑和角落根本不是罗非鱼能够生存的地方。
  挖坑做新房 水底植被伤
  罗非鱼功勋卓著,但同时也劣迹斑斑。当少数鱼种从鱼塘中混入江河后,罗非鱼就以其极强的生命力,在自然水域辗转腾挪,放肆繁殖。莫桑比克罗非鱼被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IUCN)的《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物种》,2014年8月,尼罗罗非鱼也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三批)》。
  在我国,罗非鱼引入后的危害性很少受到关注,有关其早期发育过程的观察也仅是以生产及选育为目的,而忽略了其竞争性的生物学特征。罗非鱼从养殖水体逃逸后,在自然水系扩散建群,会使自然水域的水生生物安全面临严峻威胁,对此我国并无多少报道。
  根据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的调查报告,广东漠阳江的外来物种入侵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尼罗罗非鱼,已经成为主要鱼类种群。罗非鱼在广东其他淡水江河里也随处可见,珠江水产研究所的调查发现,有的河流罗非鱼数量占渔获量的60%以上。另据报道,在福建闽江闽侯段的干支流以及许多内河中,罗非鱼也是成群地繁衍。
  澳大利亚农业资源经济科学局的资料显示,罗非鱼在中美洲、斯里兰卡、印度、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等地,造成当地原生鱼类减少和灭绝;因为雄性罗非鱼在繁殖期有挖坑做“新房”的习惯,这种筑巢天性对水底植被造成了破坏,损害了其他水生动物的栖息地;为了早日进入繁殖期,罗非鱼甚至能够限制自身尺寸,以早日达到性成熟,可谓“宁可不长个,也要把娃生”,因此它们能够比当地鱼种更快地建立起自己的家族种群。
  在美国,罗非鱼对本土鱼种(如太阳鱼)有攻击性行为,在一些地区的数量远超当地鱼类群落,某些情况下甚至占到了鱼类总量的一半以上,降低了物种多样性,也降低了本土鱼类捕捞行业的经济效益;作为外来物种,罗非鱼还可能带来本土鱼种从未接触过的新型病原体和寄生虫。
  美国国务院在其官方网站上,用“好心帮倒忙”来形容全球扩散养殖罗非鱼的行为,认为这种扩散使罗非鱼成为仅次于鲤鱼的第二大淡水养殖鱼,也使罗非鱼成为危险的入侵者。不过,美国是一个发达国家,整体膳食结构中的蛋白质摄入不成问题,从营养上说或许不差罗非鱼这口。而对于疟疾高发和温饱不足的第三世界国家,罗非鱼对改善当地人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帮了不少“正忙”。
  因此,推广罗非鱼养殖的功过是非,还要考虑各地引进必要性差异。从世界范围上看,恐怕还是“功过参半”等评价更为贴切。
  罗非鱼肉多刺少、肉质好、味道鲜,联合国粮农组织积极推广它为改善第三世界国家蛋白质结构的肉食鱼种。
  看紧池塘 严防逃逸
  为了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扩大鱼类出口,罗非鱼被引入非洲最大的湖泊——维多利亚湖,在为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3国的人们带来福利的同时,也导致一些本土鱼类种群毁灭。
  上世纪50年代,罗非鱼刚被引入维多利亚湖时,在湖中鱼类总量的占比很小,本土的丽鱼科鱼类(热带鱼,形态和色彩非常鲜艳)占了80%左右。然而30年过去,1980年的调查表明,原来数量庞大的本土丽鱼科鱼类大幅下降,只占了鱼类总量的1%。作为世界上物种构成最为多样化的湖泊,维多利亚湖的入侵物种还有体型惊人的尼罗河鲈鱼,罗非鱼的加入使湖水生态变得更加复杂。在残酷的物种竞争中,输给尼罗河鲈鱼和罗非鱼的本土丽鱼科鱼类,原本在减少湖水残渣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丽鱼科鱼类锐减,数量惊人的有机物质残渣沉入湖底,消耗掉大量氧气,造成一大片没有生命迹象的“死湖区”。
  目前,罗非鱼是入侵生物已经是国内外共识。但是因为罗非鱼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是基于它对许多国家的食品结构和就业有着重要意义,在经济利益面前,它的外来入侵问题似乎显得不那么紧要,真的将其赶尽杀绝既不现实,也不可取。目前看来,最有效的防止入侵伤害其他生物的办法,是池塘养殖,做好环境隔离,不要选择罗非鱼进行放生活动,严格控制它们的生长范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