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仙镇:四大名镇今何在?

 姑苏记忆 2017-11-12

朱仙镇:四大名镇今何在?
朱仙镇:四大名镇今何在?
朱仙镇:四大名镇今何在?
国庆假日,又专程去了朱仙镇,一是访亲,一是怀古。
朱仙镇,这个地处河南开封城西南约2万人口的小镇,在全国众多的乡镇中寂然无声,许多人甚至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但数百年前的明清时期,这里曾是蜚声全国的名镇,与当时的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并称“四大名镇”。运粮河穿城而过,商贾云集、辐辏交织,十里繁华,是当时中原商业重镇,开封城的重要外埠,鼎盛时人口达到了30万。如今虽然风光不再,被其他三镇远远甩在后面,但漫步小镇街头,仍能感受到那股浓浓的历史气息与文化氛围,也透出繁华落去的些许悲凉,特别适合喜欢安静和古典的旅者驻足品味。
朱仙镇是战国名士朱亥的封地,始建于战国初期,原名聚仙镇。唐宋以来,成为水陆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明清时期,由于贾鲁河(运粮河)的开通,使得朱仙镇的水运优势更为明显,盛极一时。据说南宋著名将领岳飞北伐最后一战就在朱仙镇大败金兵,逼迫金兀术放弃开封渡河北遁,宋高宗一日内以十二道金牌召其班师,此去将军被秦桧等小人构陷含冤入狱。明代于谦有诗云“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黄叶古祠寒雨积,青山荒冢白云多;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惺惺相惜之情跃然纸上。
如今的运粮河几近断流,河床上杂草丛生,唯有那座明初修建的大石桥透着沧桑静静矗立,似乎追忆着古镇昔日的辉煌。河边是朱仙镇木版年画一条街,木版年画是古镇的一大特色,历史悠久,诞生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作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朱仙镇木版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犷简炼,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画一条街上零星分布着几家传统老店,其中以天成老店和万同老店最为知名,但门前冷落车马稀,走进天成老店和尹国全老艺人交流了几句,感觉木版年画的前景不容乐观,熟悉这门传统艺术的人越来越少,面临着传承危机。
徜徉古镇街头,回想起了自己曾经在这里度过的三年中学时光,那时候,周末经常和同学约了去镇里的岳飞庙,记得庙里东侧有块巨大的石碑,上面镌刻着那首著名的《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每当吟到这两句,心中总会澎湃起一股激情,遥想着历史的风尘中那金戈铁马的岁月。
朱仙镇是一个回汉杂居的地方,回民在数量上甚至多过汉人,所以镇内有许多清真饭店,很多居民也信奉伊斯兰教,保持着宗教传统。镇上有一座始建于北宋,已有千年历史的清真寺,据说当时岳飞大战金兵时元帅府就设在寺内。清真寺占地达9000余平方米,是个传统的四合院式格局,坐西向东,建筑宏伟,装饰精美,是典型的伊斯兰清真寺风格。记得上学时,有次去寺里参观“尔代节”的盛况,上千人虔诚地做礼拜,场面震撼,切实感受到了信仰的巨大力量。
在小镇短暂的停留,虽然来不及一一品味曾经涉足的每个角落,但沉淀心中的仍是她的古朴与宁静,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历史的风霜,一代代人的繁衍生息,时代发展的滚滚车轮,可以不停改变着小镇的容颜,却无法拂去那沉甸甸的记忆。朱仙镇:四大名镇今何在?
大石桥,运粮河上这座年代悠久的小桥,如今仍静静矗立,桥下杂草丛生。朱仙镇:四大名镇今何在?
曾经繁华一时的运粮河,只余满目青苔。
朱仙镇:四大名镇今何在?
运粮河边的木版年画一条街。朱仙镇:四大名镇今何在?
木版年画万同老店。朱仙镇:四大名镇今何在?
木版年画天成老店。
朱仙镇:四大名镇今何在?

散发着浓浓墨香的年画雕板。
朱仙镇:四大名镇今何在?

天成老店第五代传人尹国全老艺人。朱仙镇:四大名镇今何在?
幽深宁静的年画古街。朱仙镇:四大名镇今何在?
庄重肃穆的岳飞庙,默默缅怀着这位千古忠烈。朱仙镇:四大名镇今何在?
陷害忠良的奸佞之人,经受着世代人的唾骂和鞭笞。
朱仙镇:四大名镇今何在?

岳庙正殿匾额上“忠昭日月”四个大字,熠熠生辉。朱仙镇:四大名镇今何在?
位于岳飞庙东侧的大关帝庙,建于明末清初,由秦晋商户集资兴建,彰显着关公的忠义千秋。朱仙镇:四大名镇今何在?
镇北边的公路入口,矗立着岳飞塑像,基座上书“还我河山”,将军凝视远方,永远守望着这片热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