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进拴|朱仙镇游记

 智泉流韵原创 2022-07-09 发布于河南

郭进拴|朱仙镇游记

郭进拴|朱仙镇游记

郭进拴|朱仙镇游记

郭进拴|朱仙镇游记

郭进拴|朱仙镇游记

郭进拴|朱仙镇游记

郭进拴|朱仙镇游记

郭进拴|朱仙镇游记

郭进拴|朱仙镇游记

豫中开封,八朝都会;朱仙古镇,声震华夏。东京汴梁,世界第一城邑;清明上河,汴水两岸繁华。南船北车,神州四大名镇;启拓封疆,璀璨文明萌芽。纵言历史渊源,不能不令人逸兴纵飞、悠然神往矣!言及朱仙镇,确感仙气生。

遥想始祖肇兴万千载,嗣后,战国时期魏信陵君“窃符救赵”成事,奇侠朱亥缔立勋功,得魏王重用,拜卿授相,并以朱仙镇为朱亥汤沐邑,从而朱仙镇得其名。此时大唐诗仙李白过境,叹其豪气,作诗《侠客行》,中有名句:“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当代香港武侠大师金庸有同名小说,故事开局即引李白诗,其侯监集实乃朱仙镇矣!

南宋初年,岳飞、韩世忠等骁将北伐中原,于此取得朱仙镇大捷,以少胜多,力挫金兀术,后“闯王”李自成亦大败明军于该地,更是叱咤风云、流芳百世。

郭进拴|朱仙镇游记

郭进拴|朱仙镇游记

郭进拴|朱仙镇游记

郭进拴|朱仙镇游记

转瞬即是明清,朱仙镇因贾鲁河开通而蔚为风水宝地,乃南船北车之广袤转运处与货物集散地,樯橹云集、商埠林立、盛举际会、车水马龙、昼夜欢歌、美酒四溢,并有锵锵豫剧大戏亦由此发端,跃然跻身“中国四大名镇”之一席,进入辉煌期。

截至新中国成立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朱仙镇经数十年迅速稳定发展,迈上社会经济步伐快车道,兼荣获“中国民间文艺之乡”美誉,工农诸业兴旺,各界人才辈出,文化旅游发达,名胜古迹遍布,年画昶联远销,五香豆干嘴酥。

往岁自葳蕤,本朝更可睹。今开封阖市、祥符阖区及朱仙镇全力响应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号召,积极探索思路清晰、特色鲜明之“开封模式”,结合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完成脱贫攻坚之核心任务与解决三农问题,走出了一条卓有成效之建设道路,各方面焕发出勃勃之生机、呈现出盎然之新局。

仅就朱仙镇而言,便是牢牢抓住自身文化历史古镇名邑之特征优势,努力创建全国有特色之乡村旅游示范区,打造生态旅游文化品牌,以朱仙镇为龙头、一镇六村立体实施,助推开封阖市乡村振兴大计,如斯一则扩大宣传、加强旅游、鼓吹人气、带动经济,二则让人们在现代化进程中留住千年乡愁,留住汴梁印象,留住历史文化传承,留住心中那些最柔软亦最刻骨之记忆。

郭进拴|朱仙镇游记

郭进拴|朱仙镇游记

郭进拴|朱仙镇游记

郭进拴|朱仙镇游记


传说,朱仙镇是战国侠士朱亥的故里,因朱亥的祖宗原来住在镇北一个名叫仙人庄的村子里,故称朱亥为朱仙,遂又把朱亥的故里称为朱仙镇,至今,镇里还有仙人街、仙人桥之说。如此来看,朱仙镇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镇。

朱仙镇,位于河南省开封县市西南22.5公里,自唐宋以来,一直是水陆交通要道和商埠之地,明朝时是开封唯一的水陆转运码头,因傍贾鲁河,水路转淮河可远达扬州,而迅速繁荣。到明末,朱仙镇已与广东的佛山镇、江西的景德镇、湖北的汉口镇,并称为全国四大名镇。明末清初是朱仙镇最繁盛的时期,当时全镇民商有4万余户,人口达20多万。

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在全国享有盛名,是我国木版水印年画的发源地,它产生在唐代,盛行于明清。生产年画的作坊,最多时达300余家。年画种类繁多,有门画、灶画、中堂、桌裙、门头、影壁、斗方、对联等。内容有历史戏剧、演义小说、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如长坂坡、铜锤换御带、撞山、岳飞大破金兀术、祭塔、哪咤闹海、罗焕跪楼等,并点缀很多美好雅致的吉庆图案,而且以色彩艳丽深沉、庄重浑厚、经久耐晒等优点著称。每年出售的年画多达300万张,行销全国。

郭进拴|朱仙镇游记

郭进拴|朱仙镇游记

郭进拴|朱仙镇游记

郭进拴|朱仙镇游记

历史上的朱仙镇,不仅是商业重镇,也是有名的古战场,宋朝民族英雄岳飞大破金兵的战斗就在这里。朱仙镇的岳飞庙坐落在镇西北隅,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庙内前院正殿中供有岳飞及其部将的塑像,后院大殿里有岳飞夫妇的塑像,东西厢房里分别供着岳飞的儿子和儿媳的塑像。庙院里保存有岳飞亲笔书写的送紫岩张先生北伐诗和《满江红》词两座碑刻。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率百万农民起义军第三次进攻开封时,在朱仙镇歼灭了明朝的了启睿、左良玉的军队20万人马,获大胜。

贾鲁河(又称运粮河)从镇里南北穿过,把全镇分为东、西两部分。河上有大石桥和二板桥又把全镇联成一体,镇内除古色古香的旧式房外,又增添了林立的新式楼房,商业又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整个集镇幽雅、玲珑、别致。

只是到了清代,黄河频频决口,对贾鲁河造成淤堵,但几经疏通,才维持通航。到了光绪十三年(1887年)八月,黄河在郑州决口,“大溜趋向朱仙镇南之闹店,西南之赵店,正南之西市等堡,水至河溃,水退沙留”。贾鲁河渐渐断航,作为水陆码头的朱仙镇逐步衰落,仅仅剩下了木版年画。而随着现代印刷术的飞速发展,木版年画的发展也受到了制约,日渐萧条。

朱仙镇,似乎走进了发展的停滞期,有淡出民众视线的趋势。

郭进拴|朱仙镇游记

郭进拴|朱仙镇游记

郭进拴|朱仙镇游记

郭进拴|朱仙镇游记

那天,我和燕子,一个热情开朗的年轻女教师,兴高采烈地(因为女排刚刚夺冠)走进了朱仙镇,走进这个叫我念念不忘,也可以说惦记了很久的文化重镇。

镇口,映入眼帘的是岳飞的跃马雕像,雕像前的空地上摊晒着一地花生,朱仙镇几个大字镌刻在旁边的一块儿巨石上。房屋街道纵横,不能说无序,但也不能说井然。这里没有乌镇的水乡灵秀、没有梅龙镇的喧嚣,有的只是黄土高原的苍桑、有的是朱仙镇往事如烟的回味悠长。

站在青石铺成的小路上,小镇风光尽收眼底,镇上最有名的当属岳飞庙了。据说当年朱仙镇大捷大败金兀术就在这里。岳飞庙的正殿前跪着五个铜人,正中间的就是秦桧及其妻等人,前面放着鞭子,来此的游人无不大显身手,发懈一下千百年来对奸臣小人的愤恨不满。五个铜人头上已被抽得油光发亮,我想秦桧生前肯定无法想像死后除了遗臭万年,还要受万人的鞭笞之苦,对于现代人而言也算是炒作有方,位列名人榜了。我想岳将军如今早已羽化成仙,只留下空空如也的庙堂供后人拜祭。只是千百年后,仙气渐淡,未能保住朱仙镇上满眼的古迹,只有青石铺就的小路上依稀着仙人留下的足迹。

郭进拴|朱仙镇游记

郭进拴|朱仙镇游记

郭进拴|朱仙镇游记

郭进拴|朱仙镇游记

朱仙镇的仙,可谓名仙众多,想一睹众仙之风采,最好的就是去看木版年画。那是中国老祖宗留下的最真切的东西,代代相传,但是人物的画像却未曾改变,用最原始、最粗犷的笔道勾画出的却是浓浓的中国韵味。赵公明、秦琼、尉迟恭、燃灯道人、柴王爷、灶王爷等等中国仙人榜上有头有名的都能找到。其中出镜率最高的当属财神和门神了。只是财神让后辈们留下妙笔丹青的同时,却没庇佑朱仙镇,大好的旅游资源多少年来未成就朱仙镇上各路“神仙”,实在遗憾得很。

一张版画,一个故事。一张版画,一段历史。木版画里体现着中国最传统、最朴实的手工工艺,体现着老百姓的纯朴追求。如今小镇上能刻年画的也所剩无已,当铜版纸四色机器流水线印刷的年画,取代了纯手工宣纸刻版套色手工印刷的年画时,还有谁会记起那个时代?记起朱仙镇上曾经的兵戈铁马?记起木版画中的各路神仙?

郭进拴|朱仙镇游记

郭进拴|朱仙镇游记

郭进拴|朱仙镇游记

郭进拴|朱仙镇游记

我们可以想见,在不久之来日,当朱仙镇故园工程隆重竣工,此小“清明上河园”基本建成,将再现明清时期运粮河朱仙镇段之盛况:河里,水清芷碧、月明日煦、鱼翔浅底、商船如织;两岸,货物琳琅、店铺栉比、摩肩接踵、人声鼎沸。日里,流连场台、饕餮馆肆;夜间,万家灯火、笑语熙熙。游客来自四海五湖、九流三教,他们或在诸景点院内认真徜徉,或在各特产摊前踊跃选购,或在品青酒、听豫剧、走阡陌、候船渡、看油菜、访农户、摆造型、找角度。更有那,寺观宫楼斑斑陈迹、古典宅宇俨然肃立、码头桥梁倒映如画、小巷通衢幽深静谧;偶闻蝉唱蛙鸣、狗吠鸡啼、翁妪闲话、童稚低泣,倒更显祥和安宁。时见清晨黄昏氤氲朦胧、雾岚缭绕,所有楼房、车舟、河道、花树缥缥缈缈如在蓬莱云海,便与九霄仙境无异。

如是,朱仙镇则真“成仙”矣!朱仙镇之名副其实矣!

郭进拴|朱仙镇游记

郭进拴|朱仙镇游记

郭进拴|朱仙镇游记

郭进拴|朱仙镇游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